体育的人类学启示(上)_炎黄文化论文

体育的人类学启示(上)_炎黄文化论文

体育运动的人类学启示(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类学论文,体育运动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体育运动是从远古人类生产活动中逐步演化和分工出来的一种体能文化。从原始人实现手脚分工之后,人类用手投掷石块以猎获动物;抡起木棒进行袭击或自卫;为躲避猛兽、强敌或自然灾害而用双腿奔逃,这些事关生存的活动都对人的体能提出了要求。生产工具越贫乏,生产力水平越低下,人类的生存就越依赖于自身的力量。因此,人类对体能的要求来源于生存的本能。而这种要求一旦成为自主提高体能的意识和行动,体育运动也就应运而生了。

体育运动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体育运动的发展是反映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样说的理由是,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体育运动不仅体现着人类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观念变化,而且反映着人类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多方面的关系变化。因此,体育运动理应作为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人类学研究中,除民族志中的有限记载和对某些运动的个案研究外,几乎看不到人类学家对体育运动的专业性关注(或属笔者孤陋寡闻)。究其原因,也许是本文称之为体能文化的体育运动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界的领域,处于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交叉的边缘,成为人类学学科内部分野的一块“飞地”,因而被冷落。

无论如何,对体育运动进行人类学的思考是有意义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笔者在关注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研究中,特别是在探讨世纪之交这股浪潮的发展趋向时,曾在一篇文章中以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例,提出了体育运动的发展显示了人类文化在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基础上实现整合的范式问题,〔1 〕由此也萌生了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的念头。所以,当浏览了几本关于体育运动的书籍后,尤其是看到研究体育运动的学人提出的一个观点——“特别是在当今再度兴起对民族文化研究的热潮中,许多相应的学科如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也都需要用古代体育史的研究成果来丰富自己”之后,〔2 〕作这篇文章的信心和愿望便更加坚定和强烈了。事实上,体育科学领域的学科分化发展很快,出现了体育哲学、体育史学、体育美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管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心理学,等等。这种学科发展的趋势也在呼唤体育人类学。但本文并不打算就“体育人类学”的构建发表意见,只想就体育运动中反映出的人类学应予关注的若干现象进行一些探索和思考,以期抛砖引玉,引起我国人类学、民族学界对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注意。

一、体能文化含义的讨论

体育,顾名思义,就是以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或体能的培育。近代中国对体育的解释,最有代表性的是毛泽东的观点:“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 ”〔3〕对现代体育运动的通俗解释为:“体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寓教育于运动之中,而又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的复杂的社会活动。具体说,体育是根据人体适应与变化的自然规律,有意识地用人体自身的运动或锻炼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科学方法,是文化的组成部分。”〔4〕体育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 的确有它特殊的意义。这种特殊性在于体育运动的本质,即人类自身的体能。

体育运动起源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实践,反映着人类对战胜自然和敌人的自身力量或能力的强烈愿望与追求。各民族的创世神话、传说,几乎都包含了自然神力、怪异魔力的内容。人们面对无法抗拒的自然力,通过想象构建着天地人神、江河湖海、山川森林、动物植物之间的关系,将人的爱与恨、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假托于神祇和妖魔的斗争中。这种借助神力战胜妖魔化敌人的观念,也促使人们在出于生存需要的锻炼和显示生存能力的竞争中,形成对强健体魄和灵活体态的追求。对身体素质的自觉培育,是人类提高自信、增强自立、显示自尊的巨大进步,因为体育实践使人们在竞争中切实地感受着强大与软弱、荣誉与耻辱、胜利与失败。原始的体育运动总是与祭祀、庆典等仪式联系在一起,这是不奇怪的。

早期体育运动的发展与军事需要直接相关,这一点从古希腊城邦的历史中已得到了证明。“每一个斯巴达人的孩子,除非被认为是‘废品’扔到野外去死掉,全都从七岁开始就要受斯巴达式的军事教育。没有例外,所有的女孩子也和男孩子一样要受到体育锻炼。”〔5 〕而这种服务于军事需要的专业化锻炼,几乎在每一个民族的历史上都有所反映。甚至把战争视为“唯一适宜于野兽的活动”的乌托邦人,也不得不因为“任何一种野兽都不像人那样频繁地进行战争”而“在固定的日子里刻苦地参加军训,锻炼自己,唯恐一旦有需要而他们不能作战”。〔6 〕生活在“最好的国家”——“太阳城”的幸福居民,孩子们从小就被教授“体操、跑步、掷铁饼和其他可以平均发展四肢的体操和游戏”。12岁以后,“开始学习同敌人搏斗,同马和象搏斗,学习击剑,使用标枪和矛,学习射击、掷石和骑术”,〔7 〕其目的是威慑和准备迎击敌人的进犯。无论是力图进行城邦兼并的斯巴达人,还是构建空想共产主义的“太阳城”人,都需要服务于军事目的的体育。

古希腊文明创造了服务于战争的体育,同时也创造了象征和平的体育。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奥运会在奥林匹亚举行, 据说这是希腊各城邦普遍厌战的结果——与其通过野蛮战争一决雌雄,不如通过和平竞争一分高下。在奥运会期间,各城邦必须遵守“神圣休战月”的规定,不得发动战争,不得携带武器进入奥林匹亚。当时的运动会仍以祭典为主,体育竞技项目不多。第1届至第13届古奥运会只有短跑一项, 其后每届有所增减、调整。古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年始到公元394年止,共举行了293次,其间的盛衰荣辱可歌可泣。公元394年罗马皇帝宣布废止奥运会,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和竞技场等辉煌建筑也先后毁于战火、地震。虽然奥林匹亚作为人类体育运动会的发源地变成了一片废墟,但是古奥运会留给世人的文化遗产却是丰厚的。奥林匹亚是在战争中形成的“和平圣地”,她使竞技体育从军事需要中分离出来,通过和平、公正的比赛来显示人的力量和进取精神。每一个参赛者都要面对宙斯神像宣誓永不把非正当手段用于比赛;大会用象征和平的橄榄枝编成的花环作为对冠军的奖励;大会对弄虚作假者予以严惩,等等。这些精神和准则所体现的和平愿望与公平意识,都要通过运动员的体力较量和技能竞争来实现,在这里没有别的权威。正如针对那些企图用贿赂等手段获取殊荣的现象所给予的警示一样:“奥林匹克的胜利不是可用金钱买来的,而需依靠飞快的两腿和健壮的体魄!”〔8〕也就是说, 体育竞技的胜利主要是依靠的人的身体能力,即体能。

人的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平衡和柔韧性等的综合水平组成了人的身体能力的质量基础。体育运动是通过表现人的身体能力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的运动。当然,各种体力劳动也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但这种提高表现在身体能力方面与体育锻炼的结果是不同的,因为劳动对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不可能是综合的。体育锻炼易于全面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从而增强身体能力的综合水平。身体素质与身体能力,或曰体质与体能,联系密切而不等同。体质是体能的质量基础,体能是体质的活动表现。“但是,身体能力并不仅仅归属于身体素质。身体能力表现在活动中作为运动能力,实际上无法与各种技能相分离。运动技能是在生活中通过教学或自我学习活动的方式而获得的,所以,身体能力和运动技能是统一形成和完善的。也就是说,身体能力作为运动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形成物,其基础是身体素质,而其表现形式是运动技能。”〔9 〕因此,在体育运动中,体能是身体素质和表现技能的综合体,也是体育这种特殊文化的载体。体育运动是一种体能文化。

二、体能文化的国际化和民族性

当代人类社会的体能文化,主要是通过传统体育、现代体育和大众体育三个层次表现的。

传统体育,即各民族、各地区、各国家多种多样的传统运动形式,通常表现出民族性和地区化的特点,它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其中的技巧性、对抗性和力量性是发展为现代体育运动的源泉;其中的游戏性、仪式性和教育性是普及、传承这些运动的基础。

现代体育,即以国际体育运动或国家体育运动为代表的各类比赛项目。这类运动来源于各民族、各地区和各国家的传统体育,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形成国际社会或国家内部的统一竞技原则和竞赛标准,如方式、场地、器械、规则、评判、计分、奖励、处罚,等等。

大众体育,是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融汇的普及性运动。这类运动具有广泛的民间性和社会化的特点。

传统体育在各民族、各地区、各国家的民间传承,是体育作为技艺本领通过家庭传授、门派承袭、大众参与来实现的;现代体育为世界各国和各民族所认同,是体育作为社会化教育的内容通过学校、团体、机构等教授的结果。

传统体育是现代体育的源泉,现代竞技体育的各个项目都有其初始的来源。就像标枪、射箭运动来源于人类早期狩猎、战斗时的发明一样,19世纪后半叶第一辆真正意义的自行车在法国米肖工厂诞生之后,厂主奥利维兄弟于1868年5月31日在巴黎举办了第一次自行车比赛, 由此开启了自行车运动。〔10〕现代体育运动的各类比赛项目是在各民族、各地区传统体育形式的基础上经过传播、吸收、借鉴、发展而逐步为世人所共同接受的。“民族的和国际的竞技社会运动的相互作用——是竞技运动进步的源泉之一。”〔11〕传统体育运动的民间性传承与现代体育运动的国际化发展,双向促进着大众体育的社会化。反过来,大众体育的社会化不仅为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为现代体育的丰富和进步提供着新的内容。

欧洲文艺复兴对古希腊文化思想的赞颂,人文主义对人类灵与肉和谐一体的呐喊,使人们对古奥运会的竞技精神充满了崇敬和向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体育运动在欧洲广泛兴起,国际性的体育组织也开始出现,时代在呼唤奥林匹克精神。1894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巴黎成立。两年后,即古奥运会的圣火熄灭了1502年之后,现代第1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现代体育运动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奥林匹克的格言——“体育就是和平”,继承了古奥运会的传统精神,反映了人类追求和平的现实理念;奥林匹克的座右铭——“更快、更高、更强”,体现了人类发挥自身体能极限的愿望,显示了人类创新、竞争的激情;奥运会的会旗——五环旗,标志着世界五大洲的共同参与,象征着全人类的团结和友谊。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人类体育运动主流趋势的代表,而且是人类体能文化兴旺发达的标志。

现代体育运动的兴起,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国际化。从1896年第1届奥运会到1996年第26届奥运会,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在这一百年间,从参加第1 届奥运会的13个国家和地区的311名运动员,到参加第26届奥运会的197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从第1届奥运会设立的9个比赛项目,到第26 届奥运会设立的26大项、271小项,其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可以说, 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世界体育运动,是本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活国际化、全球化的先导。今天,当人们主要对体现在经济、信息、某些生活方式上的全球化现象大加论证时,似乎没有意识到全球化的趋势源于体育运动,也没有注意到体育运动仍然是全球化趋势的领先者。像国际奥委会全体会员都参加的第26届奥运会,不分大国小国、富国穷国、强国弱国,不分种族、民族、宗教、语言,都在统一的竞赛规则下平等地参与竞争,这在世界性组织与全球性活动中是绝无仅有的。

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具有上述特点,其原因在于它有深厚而广泛的民族传统运动的基础。泰戈尔曾说:“地球上各族人民遇到的困难互不相同,克服困难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12〕体育运动就其本源来讲,就是人类在克服困难中产生的。追赶或逃生时的奔跑,为获取猎物的投掷或射击,跨越障碍的跳跃,与敌人或野兽近身搏斗中的拳打脚踢等,这些现象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几乎都存在,因为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面对共同困难所产生的相同或相似的克服困难的办法。所以,最先进入竞技体育的项目也不外是跑步、投掷、角力、射箭之类。公元前古希腊的奥运会就包含了这些比赛项目。同时,各民族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面对的困难不同,它们的文化也各有特点。体育运动的表现形式也是如此,滑冰、滑雪运动源于北欧地区而不可能发生在非洲。因此,除了上述一些具有共性特征的运动形式外,各民族独特的、擅长的体育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是构成人类体能文化长河的涓涓细流。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有许多相同的发明、创造,同时又通过各民族的交往,传播、借鉴、移植和吸收某些独特的发明、创造。就体育运动而言,这种交互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一些文明古国如希腊、中国的文明所包含的体能文化,其世界性的自然传播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古希腊奥运会的5项传统比赛(短跑、跳远、掷铁饼、投标枪和摔跤)、拳击等,中国的角抵(相扑)、武术、捶丸(类似高尔夫球)等,都曾对欧、亚一些国家产生了影响。当然,这种交互影响并非都是自然的或平等的,特别是在现代体育运动规范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全球性扩张,使体能文化的国际化表现出以欧洲为主导的趋向。如足球,在公元前的中国、希腊、罗马以及美洲印第安人中都不同形式地存在,到中国宋代,足球运动已很普及并形成比赛规范,但近代足球运动兴起于英国;如网球,在古埃及、希腊、罗马、 波斯都曾流行过相似的游戏, 19世纪后期英国人发明草地网球打法;如曲棍球,古代东北非洲、亚洲、美洲、欧洲都流行过以弯曲木棍击球的游戏,19世纪初风行于英国大、中学校,后成为比赛项目;如羽毛球,19世纪60年代英国人将印度流行的近似羽毛球的游戏带回国,后经改造形成运动;如长跑,在中国古代神话小说中称为“缩地之术”,《水浒转》中有日行800 里的“神行太保”戴宗,元朝每年举行6小时跑90公里的“放走”赛事,〔13 〕近代中、长跑运动的流行则始于英国,现代奥运会为纪念古希腊战士从马拉松跑到雅典报捷的壮举而设立了马拉松长跑项目;如马球,一般认为源于吐蕃,盛于唐代,称“击鞠”,近代由西藏传入印度,英国人将其带回国内后始流行于欧洲、北美。很多体育项目形成于英国,并非英国人特别善于发明,而是由于英国是世界近代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它在掠夺各殖民地的资源、财富(包括文化艺术珍品等)的同时,也吸收了一些带有娱乐性和锻炼性的民间游戏或运动。同时,这种在世界范围聚敛财富的殖民主义帝国,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生活质量提高,也有条件发展其国内包括体育在内的教育事业,建立社会化的运动设施,开展规范性的竞技比赛,从而促进了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同时,它们对殖民地实行统治所采取的制度移植、观念影响和文化输入又使很多现代体育运动由宗主国传到了殖民地。这与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以殖民地为原料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的特点是类似的。无论是自然传播还是人为传播,体能文化的国际化从19世纪末开始表现出日益强劲的势头,但是体能文化的民族性却并没有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销声匿迹。

体能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通过人的体能反映着民族的心理、性格、意志和观念,体现着民族的精神面貌。体育使人筋骨强健只是其一,强健带来的自信、自立和自尊则是其二,亦是根本。“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皆意志之事。”“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14〕体育的这种身心合一、体魄兼备的特点,使体能文化的民族性以其深深植根于民族传统和寓教于乐而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包含体能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体育形式。近代以来,人类体能文化国际化趋势中表现出的以西方体育运动项目为主导的现象,并不意味着非西方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在表现人类体能方面处于劣势,而是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其在综合国力方面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其对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资源的掠夺、吸收、改造,使很多体育运动项目失去了原有的民族性而反映出体现西方人观念或心理的新特征。但是,其中包含的科学化成份和规范化教育,又促成了现代体育运动的国际化认同。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射击、跳伞、汽车、摩托车、摩托艇比赛,等等。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随着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的全球性崩溃,广大前殖民地、半殖民地等非西方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的同时,民族传统文化也相应得到发展,其中体能文化在普及、提高和科学规范的过程中逐步加入国际化的进程。例如,中国的武术、象棋、围棋、龙舟赛,日本的柔道、相扑、空手道比赛,韩国的跆拳道比赛,澳大利亚土著民族的飞镖(飞去来器)赛,等等。仅中国武术,其中包含的比赛项目就有许多种,而且“功夫”一词已成为国际通用词语。生存于各民族内部的难以尽数的各种体育竞技项目和游戏项目,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点在规范、发展,并逐渐传播,不断充实着现代国际体坛。这些项目的民族性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得到保留和升华,如柔道比赛中的服装、场地,甚至裁判的评判用语都保留了日本特色,但运动本身的主旨精神和竞争意识为各国、各民族所认同。体能文化民族性的国际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现在,国际性和民族性竞技项目的数量之多难以穷举,而且正在明显加快出现新的竞技项目。从前景来看,存在着极大的可能性,越来越新的项目将补充到竞技运动领域中来。”〔15〕当然,这种前景远不止将对世界竞技运动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它预示着人类世界必将在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整合的大趋势。这一点,我们通过体育运动国际化所产生的影响是不难有所感悟的。

三、体能文化国际化产生的影响

体能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它的兴衰直接反映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它的荣辱直接反映着国家、民族的精神。回顾本世纪以来体能文化国际化的进程,体能文化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多方面影响是十分重大的。

(一)体育运动从古奥运会时表现出人类对和平竞争的理念追求后,就开始成为人类创造和平与维护平等的一种斗争手段

1.反对种族歧视 20世纪初期,由于西方殖民主义对全球的统治,西方人的“白人至上”和对所谓“有色人种”的歧视,也渗透在国际体育运动中。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举行第3届奥运会时, 大会组委会搞了一个“人类学日”,让运动员扮演非洲矮人、日本虾夷人、菲律宾摩洛人和美洲印第安人,进行爬杆、打泥巴仗之类的比赛。191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5届奥运会上, 美国运动员吉姆·索普获得“五项全能”和“十项全能”冠军,半年后国际奥委会根据美国田联提出的所谓“证据”取消了索普的冠军资格和参加业余比赛的权利,表面原因是索普是职业运动员,而真正的原因是索普是一名印第安人。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是德国法西斯企图通过粉饰太平来宣扬大日耳曼民族至上的一次军国主义示威,为了显示德国人的优越,德国选手在比赛中受到包括裁判的评判尺度在内的各种优待。这些植根于殖民主义土壤、强化于法西斯主义专制的种族歧视观念,不仅亵渎了奥运会的主旨与准则,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把屠戮人类、践踏人权、肆虐种族的暴行推向了极端。所以,战后国际社会将“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提倡全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并激发世界人民互相维系之意识”写入《联合国宪章》,并成为《世界人权宣言》和众多国家宪法中的基本原则,正是人类追求种族平等、民族平等、人与人平等的理念在惨遭蹂躏后的强烈反应。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和美国民权运动的重大影响,联合国大会于1963年通过了《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宣言》,1965年通过《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1973年通过《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凡违反上述原则的国家将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包括在体育运动方面),如顽固执行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就曾被国际社会长期排斥于国际体坛之外。同时,奥运会主办国或会员国如与实行种族主义统治的国家发生关系,也会受到抵制。1972年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20届奥运会,因主办国邀请了罗得西亚白人种族主义者与会,引起非洲国家的强烈不满并宣布集体抵制此届奥运会。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国际奥委会不得不作出关于取消罗得西亚的参赛资格的决议。1976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第21届奥运会,由于新西兰橄榄球队会前应邀访问南非,且无视非洲最高体育理事会的警告,以致当新西兰参加奥运会时,与会的非洲国家纷纷退出比赛以示抗议,造成这次奥运会只有88个国家和地区的6189名运动员参赛的冷落局面。世界体育运动领域的反种族歧视斗争,促使联合国于 1977 年通过了《反对体育领域种族隔离的国际宣言》,1985年通过《反对体育领域种族隔离国际公约》,要求世界各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消除体育领域的种族隔离行径,并促进以奥林匹克原则为基础的国际体育接触”。〔16〕

2.缓和国际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形成,国际政治格局出现了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冷战对抗态势。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苏两霸争夺世界的对抗格局开始发生变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发生严重分歧,中苏关系处于战争的临界状态;美国则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在与苏联争霸全球中开始处于守势。在这种形势下,缓和中、美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美两国政治家共同考虑的问题。但是,打破中、美两国长期的对抗僵局、跨越意识形态的鸿沟并非易事,外交途径的努力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历史背景和现实矛盾的制约。打破这一外交僵局的是体育运动。1971年3月,第 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中国决定参加这一赛事。周恩来特别要求中国队把这次参赛作为恢复中国对外联系、广泛建立友谊的机会,规定了与美国队接触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态度。当美国队主动与中国队接触并表示访华的愿望后,中国立即作出反应,正式邀请美国队及其随行记者团访华。这一消息在冷战对抗的世界成为头号新闻,世界各大报都以最显著的版面、最快捷的速度进行报道和评论。中美关系的坚冰是通过“乒乓外交”打破的,“小球推动大球”,在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体育运动作为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此后被国际社会广泛运用。国际社会解除对某国制裁也往往从允许其参加国际体育赛事开始。

3.抵制霸权主义 1979年12月,苏联悍然入侵阿富汗,这一霸权主义行径不仅受到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同时也使1980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22届奥运会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留下极不光彩的一页。当时,国际奥委会的147个成员中公开抵制和拒绝参加的达2/5,参加的81 个代表团中有16个队以奥运会五环旗代替国旗,有10个队只有旗手而运动员没有出场,有些获得奖牌的国家在颁奖的升旗仪式上不使用本国国旗和国歌。在这次奥运会上,苏联代表队虽然创造了获金牌80枚、银牌69枚和铜牌46枚的奥运会史纪录,但是由于众多国家的抵制和大量优秀运动员没有到会,这次奥运会不能代表世界体育运动的水准,因此这次奥运会的金牌也被舆论评价为贬值50%的金牌。类似的抵制行动在国际专项体育比赛和地区性体育比赛中也不鲜见。如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径,不仅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阿拉伯国家运动会也对此作出相应的反应,等等。

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世界体育运动,是在和平、友谊基础上进行平等竞争的社会活动。它为世界各国、各种族和各民族的友好往来、相互学习、平等切磋创造了广阔的历史舞台,在人类社会追求和平与进步、反对战争与对抗的努力中发挥着广泛的现实作用。当然,在霸权主义嚣张、种族主义肆虐或意识形态对抗的形势下,这种民间性的国际交往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政治的干预和国际政治的影响。利用体育运动挑起事端、加剧对抗的事件比比皆是。如第20届奥运会上发生了巴勒斯坦“黑九月”组织袭击以色列运动员的恐怖主义流血悲剧;苏联为报复世界多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而促使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抵制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等。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在处理同中国的关系方面仍常常表现出冷战思维的心态,利用一切机会攻击和丑化中国。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了第26届奥运会,当中国代表团入场时,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 )的体育评论员科斯塔斯介绍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口为全世界的五分之一,经济增长率每年约为10%,包括美国在内的每一个经济强国都想敲开大门进入这个潜在的庞大市场。但是,中国存在人权问题、版权争端问题和对台湾构成威胁的问题。……他们在体育运动方面出类拔萃。但是,有一些怀疑,特别对于他们的田径运动员和他们的游泳女选手,他们可能使用提高成绩的药物。”〔17〕在“体育精神超过了政治,友谊超过了敌意,志同道合超过了分歧”的使世界各国超越一切障碍走到一起的盛大集会上,主办国的新闻媒介对其他参加国公然进行恶毒攻击,这种行径引起了美国华人的强烈抗议,进而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发展为世界华人社会对美国NBC 的全球性声讨和抗议活动。

(二)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1.体育设施建设 从古代奥林匹亚宙斯神庙的运动场到存留至今的古罗马大型竞技场,人类体育设施的建筑历史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气势非凡。现代体育运动兴起后,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和大众体育的普及,体育场、馆等运动设施成为各国城市建筑中最有特点的一部分。在世界各国的大、中城市中,没有体育设施的恐怕极其少见,发达国家的小城镇几乎都有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在这些规模不一的众多体育设施中,以奥运会场、馆为代表的大型体育建筑群堪称人类体育运动设施中的佼佼者。凡是争取或获得奥运会主办权的国家,都要在运动场地和馆舍建设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随着体育竞技项目的多样化和排除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的需求以及对运动员居住条件的要求,以奥林匹克运动场所为代表的体育设施建设在统一的国际标准基础上日益呈现出综合性、大型化、室内化和生活化相结合的特点,其形式则反映了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特点。体育设施建设是国家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建筑方面属于对结构设计、材料使用、空间利用、设备安装、安全措施等先进科学技术综合运用水平要求很高的一种建筑类型。体育场、馆的现代化程度及其综合服务水平,从一个方面反映着国家的综合国力。

2.体育器械生产 古代体育运动由于运动方式的单一性和经济社会的落后性而对运动器械缺乏要求或难以实现要求。近、现代体育运动的飞速发展不仅使体育项目日益增多,而且使体育运动本身的发展(竞技水平的提高、表现形式的多样、裁判执法的公正、保护措施的周全等)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相应的器械和设备。这种需求极大地促进了体育器械和设备的生产以及科学技术在这方面的运用。在体育运动国际化的进程中,由于竞赛原则和评判标准的统一性,运动器械的生产也形成了国际标准。如各种球类运动所使用的球,凡被列为国际体育比赛项目使用的,其材料质地、形状大小、重量规格甚至颜色都必须一致。体育器械的国际标准化程度在世界各类产品中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同时,体育器械和设备的科技含量很高。各类器械作为运动员表现体能和展示技能的辅助物或依托物,在标准化的过程中包含了诸多学科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体育统计和体质测量学等的技术研究成果。例如,世界著名的运动鞋生产厂家彪马公司研制了一种运动专用鞋数据采集仪器,运动员只要在仪器上跑几步,就可以采集到一组反映其身体特点的制造运动鞋的材料力学、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等方面的数据。“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科学技术帮助人类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极限,已成为现实”。〔18〕同时,电子计算机、电视等技术在体育场、馆广泛运用,形成了专门的体育计时、计分、记录和监测设备系统。体育器械和设备的生产也成为专门的行业。随着体育运动的普及,体育训练器械派生出多类型、多功能的家庭健身器械,体育器械生产的前景也因此更为广阔。

3.体育商品浪潮 在体育运动职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进程中,体育商品的国际化浪潮可谓一浪高过一浪。1969年,美国一家经销日本运动鞋的小公司创出了自己的运动鞋品牌——耐克(NIKE——希腊神话中插着翅膀的胜利女神的名字)。70年代初,耐克运动鞋开始崭露头角,成为阿迪达斯、锐步、彪马等名牌的强劲竞争对手。1978年,耐克鞋的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在美国运动鞋市场上占据了50%的份额; 穿耐克鞋的运动员保持着800~10000米赛跑的所有世界纪录。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58名穿耐克鞋的运动员夺得了65枚金牌。到1992年耐克创造了34亿美元的收入,在美国运动鞋市场上占30%的份额,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额达11亿美元,并计划在1996年将海外销售额提高到30亿美元。耐克公司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生产厂家,产品除运动鞋外还包括全套的体育服装和用品。耐克成为体育用品的“全球巨人”,其成功的奥秘不仅在于耐克的创始人几乎都是优秀的运动员,他们将耐克办成了“为运动员而生存的公司”,而且还在于“耐克人”将“通过运动和健身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作为公司的宗旨,并利用诸多体育明星的影响向全世界进行宣传。〔19〕著名的美国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就是耐克广告的长期签约人。此外还有200名NBA球员、275 名美式橄榄球职业球员、290名棒球职业球员都是耐克鞋的“广告人”。 甚至著名歌星惠特尼·休斯顿在电影《保镖》中穿耐克鞋也是“耐克人”向好莱坞进军的广告谋略。这种明星效应和耐克鞋的优良品质以及舒适程度,使人们对耐克产品尤为热衷。耐克运动鞋演化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老少皆宜的“旅游鞋”,从而引起了世界制鞋业的重大变革。类似的体育用品社会化现象不胜枚举,如中国运动服中的名牌“李宁服”,各地足球爱好者偏爱的本地区甲A球队的队服,各种款式、 各种色调的运动服在城市家庭中的普及,等等。体育用品的社会化一方面反映了体能文化对人类生活日益深入的影响;另一方面反映了体能文化国际化所推动的体育用品在社会—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体育运动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不仅在于它提高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在于它以全球化的价值观念突破了国家、地区、种族、民族的界限,向世人展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人人参与其中的自强精神。体育用品走俏市场,受到不同年龄组群体的青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体能文化用品给予人们以健康向上的自信心和体态矫健的审美感。当然,体育运动的发展对经济社会愈来愈强劲的促进作用,也造成了通过体育运动获利的现象,奥运会主办国对办会的高投入也必然隐含着对高利润回报的追求。这也导致一些国家在主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过程中,力求以最小的投入换取利润最大化的商业目标,结果造成办会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最近的实例就是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6届奥运会,其采取的商业性承包方式给大会的组织、交通和生活安排带来了种种困扰,引起了与会国的普遍不满。

(三)体育运动的国际化对体育本身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人类追求体能极限的竞争和日益普遍的健身运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国际空间扩大 体育运动的国际化一方面形成了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国际认同的统一标准和规则;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国际体育运动在专业化、区域化和民族化多层面展开的特点。如果说奥运会是最高级的全球性国际体育运动盛会,那么全球性的国际单项赛事则以其专业化的特点创造着世界纪录。如田径、篮球、足球、拳击、乒乓球、体操、排球、网球、手球、曲棍球、射箭、游泳、冰球、击剑、自行车、柔道、摔跤、举重、射击、羽毛球、滑雪等国际联合会组织的世界杯赛、世界锦标赛等赛事,对国际体育运动的单项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以地区为特点的亚洲、非洲、泛美、巴尔干、太平洋运动会,以民族为依托的阿拉伯运动会、世界犹太人的麦卡比运动会,以身体条件为特点的国际聋哑人运动会和国际伤残人奥运会,以军事技术为特点的世界军事体育运动会等众多国际性体育组织的经常性赛事,都为人类社会体能文化日益广泛和深入的交流创造着不断扩大的空间和机会。

2.竞技项目增多 体育运动国际化的基础是体能文化多样性,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科学和规范的开发中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第26届奥运会的项目数量是第1届奥运会项目数量的33倍。 未纳入奥运会的国际性竞技项目还有很多,如武术、无板篮球、水上篮球、板壁球、墙球、门球、水下曲棍球、墙网球、室内足球、滑风、沙舟、攀岩、飞盘、铁人三项、掰手臂、龙舟赛,等等。很多民族特点浓厚的民间娱乐性竞技和技巧项目,也不再局限于民族和地区范围,而开始融汇于体能文化的世界舞台。体育与艺术、技巧、杂技的结合也在丰富着体能文化。民间传统的踢毛毽不仅表现出令人目不暇接的专业技巧,而且形成了踢毽子的对抗赛。1997年9月在中国湖南举行的全国首届舞龙精英赛, 除中国各地区队外也有外国队参加;坦桑尼亚发明的贾伍球在欧洲广为传播;英国苏格兰民族的“大力士”比赛吸引了众多的外国参赛者;日本的国技——相扑也走向了世界,等等。至于各国内部的体育运动项目,则更为多样化,中华全国民族运动会即是一例。民族性、地区性的体育项目繁荣发展的结果是走向世界,使人类的体能文化增添活力和色彩。与此同时,很多民间性的表现技能和体能的游戏或个人特长也被纳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当然其中比谁吃得多、喝得多之类的纪录并不代表人类文化进步的水平。

3.竞技水平提高 现代体育运动在对“更快、更高、更强”的人类体能极限的追求中,依托于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运动水平和竞赛成绩的提高。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体育器材不断改进,体育赛事不断增多,体育运动不断普及,使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具有广泛的基础,使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更加科学与合理,也使运动员的成绩不断提高。现代体育运动诞生以来,世界纪录被不断改写,很多早期奥运会创造的世界纪录现在已是成千上万的运动员都能达到的水平,人类在当代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正在以0.01秒(赛跑或游泳)、0.5 公斤(举重)、1厘米(跳高或跳远)的计量精度向新的世界纪录迈进。 在这种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体育运动的技能不断提高,“足球先生”、篮球“魔术师”之类的称号显示着人的体能发挥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对提高运动员竞争能力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仅从体育用品生产的科技含量即可看出这种作用。各体育用品公司在竞争中除了将品牌、款式和舒适程度作为商品竞争能力的指标外,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也是其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如一种专为游泳运动员设计的游泳衣,其最大的特点是在水中的阻力只是一般质地和样式的游泳衣的1/10; 阿迪达斯公司根据足球运动员在每场比赛中要跑1 万步的运动量及其对体力的消耗,以及最能拼杀的前锋队员在一场球赛中也只有4 分钟时间能接触到球的情况,设计了一种比传统足球鞋的重量轻一半的球鞋,大大减少了运动员的体力消耗;耐克公司则根据运动员奔跑、跳跃产生的重力对身体和大脑的震动,开发出气囊吸震的耐克鞋底。此外,运动员的饮食等保健措施中也都包含了科学的内容。运动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先进的体育器械、运动用品、科学训练方法和运动营养学的发展,但是运动员的意志、精神、信念和对技能的谙熟程度往往是在激烈竞争中取得胜利的保证。因此,当代体育运动的世界纪录并没有被经济和科技发达的国家所垄断。 最近发生在民间竞技领域中的一个实例就很能说明问题。 1997年6月22日, 新疆维吾尔族“达瓦孜”(高空走绳)第六代传人阿地力在长江三峡夔门高空走绳的挑战中,以13分48秒的成绩刷新了被誉为“空中王子”的加拿大人科克伦于1995年10月28日以53分10秒创造的跨越三峡夔门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使走绳跨越三峡夔门的时间减少了近40分钟。而阿地力的装备(平衡杆、专用鞋等)从现代化的角度讲与科克伦的装备无法相比。由于经费缺乏,阿地力横跨夔门天险640 余米的钢丝绳斜拉固定索只有4对,比科克伦少一半, 增加了钢丝绳凌空的摇摆幅度和走绳的难度。由此可见,人类创造体能极限的新纪录,由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共同参与而展现出“天外有天”的前景。在体育器械、用品和训练方法国际化水平的共性因素影响下,运动成绩的提高对运动员在体能、心态和精神方面的更高要求是具有根本性的。“因此,把运动成绩看作是运动员在自我完善方面有效地作出努力的数量指标是很合理的”。〔20〕

4.国际球员交流 在国际体育比赛中,所有参赛运动员的胜负荣辱并不代表种族、民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但是必定代表各自的国家。在人类社会的国家过程尚未终结之前,每一个人的国家归属都可能发生变化,但不可能没有国家归属。如果说“工人没有祖国”是就无产阶级的阶级感情和政治信念而言,那么现代国际体育运动中以表现人类体能极限和运动技巧为目的的国际球员大交流现象,则是体育运动的国际化水平真正突破国家界限的具体表现。世界足球运动中的国际球员最多,尤其在欧洲各国,外籍球员比比皆是,很多世界级水平的俱乐部往往把拥有著名外籍球星作为其强队地位的标志。中国足球走向职业化以来,各俱乐部纷纷聘用外籍球员或教练,甚至国家队的教练也起用了“洋教头”。同时,许多优秀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也走出了国门,在其他国家任教或打球,甚至代表其入籍国参加国际比赛,形成“海外兵团”。此外,在羽毛球、体操等项目中也有不少中国选手在他国效力。中国女篮的郑海霞也曾一度成为美国WNBA的外籍球员。毫无疑问,国际球员(或国际运动员)日益增多的现象,与职业运动员高昂的转会费收入直接相关。但是运动员本身的价值是实现这种国际化的前提条件,没有哪一个国家的体育俱乐部会花重金聘用一名成绩平平的运动员。而这种价值,正是人类对体能极限和高超技艺的追求。在经济利益驱动的背后,是各国竞相吸收全人类体能文化的优秀成果和争取创造更优秀成果的理念。“体育无国界”的国际化趋势在揭开商业性追求的面纱后,它展现的是人类体能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发展”的整合过程。

5.大众体育普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广泛,其中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也随着教育体系的完备、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健身、养生的需要而不断高涨。同时,世界体育运动发展的信息随着通讯、电视等现代化传播手段进入家庭,体育明星效应产生的运动服、运动鞋等时尚的流行,不断向人们灌输着体育知识和强化着体育意识。教育体系中的体育,使广大青少年获得了接受较为规范的体育训练的机会;业余体校和专业体育院校则为国家、地区造就着体育专业人才;社会体育设施满足着大众体育爱好者的愿望;健康知识的普及使大批中老年人、病患者量力而行地投入到形式多样的各类健身活动中。人们纷纷进入健身馆去消除体态的臃肿或改变身体的单薄。有的人随着电视里教授的健美操进行锻炼;有的人则干脆将健身器械购回家中。在这种体育运动大众化的浪潮中,民族传统体育或养生方式如中国武术中的太极拳、太极剑,多种流派的气功和养生功等,也得到了普及性发展。人们在不断创造和发明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方式,如慢跑、倒走、甩手等等,甚至扭秧歌之类的活动也成为清晨或黄昏时的一道风景。

体育运动国际化对体育本身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促进体育运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体育运动的国际化程度越高,其社会普及程度就越广。虽然运动员与大众体育参加者在体能文化国际化的进程中扮演着完全不同的角色,但是大众体育越普及,体能文化的土壤就越肥沃,培植体育精英和丰富体育内容的能力就越强,对体育运动国际化产生的推动力就越大。这是一种双向循环的交互影响机制。当然,这还是需要不断完善的机制,因为体育运动国际化造成的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攀升的价码,使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各类国际体育赛事中也不断出现违背体育准则、道德的种种问题。例如,为了提高竞赛成绩而服用兴奋剂、类固醇之类的药物;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而贿赂裁判员;为了排挤某一对手入围而在循环赛中与其他对手合谋,进行有利于各自积分名次的“表演赛”;为了高昂的出场费而在比赛中弄虚作假、走过场,等等。不久前泰森在WBA重量级拳王争霸战中故意咬伤对手的恶劣行径, 在世界拳击运动史上留下了“世纪之咬”的恶名。体育道德问题已成为世界体育运动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影响不难看出,在任何一方面的影响中都存在消极或违背体育原则的因素。但是,体育运动国际化所产生的主流作用是积极向上的,是集中体现人类共同愿望的。同时,由于世界各国对国际体育运动的平等参与,体育运动兴利除弊的自我完善能力是很强的。无论是黄牌警告、红牌罚下,还是飞行药检、停赛罚款,乃至像对泰森的严厉处罚,都说明为了维护目前在人类社会各个领域中实现程度最高、最充分的平等、公正原则,体育运动中的监督、检查、处罚机制正在不断完善。这也正如美国总统克林顿从奥运会中所领悟到的:“来自不同国度、种族、宗教和部落的人们,都遵循奥运规则,尊重对手,竭尽全力追求佳绩。奥运会还提示我们,甚至在最神圣的时刻也难免出现破坏势力,这也就告诉了我们要如何去对付他们。”〔21〕

标签:;  ;  ;  ;  ;  ;  ;  ;  

体育的人类学启示(上)_炎黄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