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开封起义烈士史料分析_中国近代史论文

辛亥开封起义烈士史料辨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史料论文,烈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辛亥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而河南地处中原,为清廷严密控制,一时寂然无闻。留日同盟会员张钟端①1911年夏毕业归国,奔走于汉、宁、沪间。受到同盟会总部指示,他返汴与河南分部同志密谋起义,任河南革命军总司令,联络新军、警察、机关、商学各界有志之士与各地仁义会,组织12月23日(十一月初四冬至日)2时(又说1或3时)起义。

清军巡防营统领柴得贵伪装革命,并令奸细巡防营总稽查张光顺、江玉山,警务公所课长游夏打入起义军,骗过协统张照发等,在举义前密报官府,河南巡抚齐耀琳②令柴等抢先5小时动手,包围司令部等处,开枪扫射,围捕四五百人,起义旋告失败。24日晨张钟端、张照发等7人在西关壮烈牺牲,李干公等4人同日晚在南关慷慨就义。这就是辛亥开封起义事件。

烈士就义后,由同盟会员沈竹白③以慈善名义将遗体收殓,先葬于南关,1933年秋正式葬于“河南辛亥十一烈士墓”④。1981年决定在禹王台公园内建立“辛亥革命纪念园”,将烈士墓迁葬于此。1986年该纪念园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立有烈士碑记13帧,同年11月21日开封市政府立有碑志。纪念园正面耸立从龙亭公园前迁来的孙中山铜像,巨大的影背墙上书写孙文题字“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存,逆之者亡”。

从历史研究来看,近百年来辛亥开封起义烈士在有关文献中表述有所不同,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澄清。本文指出《河南文史资料》第6辑中的缺漏、1911年清廷官方报道中的错讹、《中国国民党史稿》中的误读,并对产生的原因作初步分析,阅历所限,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 关于11位烈士纪念碑

1.碑文1935年撰写

在《河南文史资料》(第6辑,为辛亥革命专辑,下简称《专辑》)中用10页篇幅,登录《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传略碑文》中12篇碑文⑤,首列《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传叙》(下简称《传叙》),其后11篇依《传叙》烈士姓名顺序列出。

该文在“刊印说明”中指出:“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遗骨于1932年12月迁葬开封南关墓地时,曾立碑纪(记)叙传略。现将传略碑文刊印于此。”

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题辞“佳城永固”的时间是“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即1934年12月;《传叙》所署时间是“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即1935年12月,要比“刊印说明”指出的时间晚3年。

1932年12月河南省政府作出修建“河南辛亥十一烈士墓”的决定。1922年5月冯玉祥任河南督军时,曾调查辛亥、二次革命烈士牺牲情况,他在开封南关为部下建立的纪念塔,后即改为河南辛亥十一烈士纪念塔,烈士墓在此塔之南,1933年秋迁葬烈士遗骨于此。事实上该墓经过3年才大体建成,11篇传记碑文应与《传叙》碑同时,即1935年撰写,而非1932年。

2.主碑碑文

这批碑文共有13帧,《专辑》中只有12篇,唯独缺少主碑文《辛亥革命十一烈士之墓》——即纪念园正面庑顶主墓碑碑文。据钟端烈士之子1981年的文章《回忆双亲》,“文革”期间主碑曾被破坏,一度遗失,这可能是发表时缺少主碑文的原因。原文繁体,共512字,今加标点列于附录一,有4处参考修正列于文后。可注意到,主碑文中烈士排名与《传叙》顺序稍有不同。

3.《专辑》转录《传叙》有错误

《传叙》介绍辛亥年河南省整个革命形势,综述十一烈士生平、在起义军中职务、革命事迹,在河南辛亥革命史中是一篇重要历史文献,共769字。

经历75年的风雨,碑面破损,划痕累累,有些字迹不清。《专辑》在转录这篇文献时,亦有5处错漏,笔者与原碑照片进行比对,将正确的碑文列在附录二,副列5处补正。

二 豫抚奏电和官方报道

1.河南巡抚齐耀琳的两封电报奏文

1911年12月23日(十一月初四日)豫抚齐耀琳致电清内阁⑥:

汴垣近日兵队多出剿匪。土匪内外勾结,谣言四起。昨晚在城关各处拿获匪党多人,并军械等件。据讯供认,订期初三夜分起事,不讳。内有学界中人。现正复讯核办……

这封呈文只是报告发生事件,未涉及规模、逮捕人名及人数。

翌日,齐耀琳致电请清内阁代奏,其中关键军情有⑦:

初三据探匪首张钟端、李干功等业已约定于夜分起事。当经饬令巡警道邹道沂、陆军协统张锡元、巡防营统领柴得贵、后路统领刘洪顺,探明匪等约会地点,酌带得力兵警,随同眼线前往搜捕……刘洪顺、张锡元在城外拿获李干功等六名,邹道沂、刘洪顺、柴得贵在城内臬署左近之万寿寺等处拿获张钟端等三十六名……当查此案张钟端、李干功等,纠结匪党,意图焚劫,伙至数千人之多……即将该犯张钟端等十一名,按照阵前办法,立时处死。一面出示晓谕,决不稍事株连……其余附从被胁各犯,分别监禁保释……

文中“臬署”指河南省提刑按察司衙署,万寿寺即天宁万寿寺(又称天宁寺),在开封城北部。张钟端是在师范学堂被捕的,电文却说是在“万寿寺等处”,有意掩饰知识界参加领导这次起义。电文“城内”、“城外”是当时清军镇压起义的地域划分,涉及分配兵力,与现今开封城内外概念有别。

2.1911年12月27日官办《中州日报》对事件的报道

1906年创刊之《开封简报》由河南巡抚衙署主办,1911年7月10日改称《中州日报》公开发行。在十一烈士就义后第3天(即12月27日),该报《要闻》中称⑧:

省垣近有土匪勾结起事之谣,初三日探得是夜放火放枪为号,经抚宪饬警道邹、协统张、统领柴、刘带兵同往其约会地掩捕,其时果火起数处,立即救灭,搜获军械多件,于城内拿获三十六名,城外拿获六名。匪首张钟端等供认,纠合考城、太康、朱仙镇等处匪一千余人起事,约定先攻子弹处,烧商场,劫藩库银号,再焚衙署。当前首要各犯张钟端、李干公、徐振泉、张香尼、张树宝、刘凤楼、张照发、王子端、单鹏彦、崔得聚、李心敬等十一名,照军前办法处死;其胁从者分别监禁、保释,并出示免株连,已由抚宪电请内阁代奏云。

“省垣”指开封,“抚宪”指巡抚齐耀琳。这段报道是齐耀琳电报奏文的公开版,第一次列出了十一烈士的姓名。其政治立场完全是官方的,把起义污蔑为“土匪勾结起事”,“烧商场”、“劫藩库银号”云云,纯系欺世惑众之谈。电报奏文中“伙至数千人之多”在这里就缩小成“一千余人”。

这里的“王子端”就是王天杰,其实是其父名。11人中张香尼、张树宝烈士之名不见于纪念碑;而纪念碑里张得成、王梦兰烈士之名不见于《中州日报》。

刘洪顺、张锡元在城外拿获李干功等六名,邹道沂、刘洪顺、柴得贵在城(内)臬署左近之万寿寺等处拿获张钟端等十一名⑨。

说明起义的重要人物在“城外”、“城内”分别被捕。

3.河南抚署文案营务处总办赵国琛纪事

张国淦编《辛亥革命史料》中有一段记录⑩:

据河南抚署文案营务处总办赵国琛言:……当枪毙张钟端、王天杰、张照发、刘凤楼、张得成、冯广才、徐洪禄、王盘铭、徐振泉、单明宴等十人(内有刀会)。

由于当事人赵国琛的职务所系,他的纪事应当有一定根据。请注意这“当枪毙”的10人黑名单非实际执行名单,应是在初审后原拟的,写成的时间在12月24日之前。其中冯广才、徐洪禄、王盘铭3人并未被执行枪决,见下文;除此3人外,其余7人,按主碑文记载在西关就义,与此记录不悖。这说明名单中的10人均在前述24日电文中所说“城内”被捕的。

注意到黑名单中有张得成之名。《中州日报》公布的11人比此名单增加了李干公、张香尼、张树宝、崔得聚、李心敬5人,却无张得成。

三 民间报纸的报道和史料的记载

1.1912年1月18~19日上海《民立报》

与河南情况不同,上海是辛亥革命的中心地区之一,由革命党人主办的上海《民立报》(主编于右任)十分关心开封起义,在事件发生后追踪报道这一事件。两周后的1月5日始以《河南健儿血泪史》详细报道了这次事件的经过,但是当时信息不通,“初五日早6钟,推出西门枪毙十一人,闻有总司令张钟端及陆军、学界数人,余尚不知姓名”。

又过两周,1月18~19日,该报以《河南失败痛史(自汴逃死者述稿)》连载张钟端等人的“供词”,其中列出11人姓名:张钟端、王子端(天杰)、张照发、刘凤楼、周维屏、张得成、冯广才、徐洪禄、王盘铭、徐振泉、单明宴。仅指明周维屏“(农历)十一月十四日(1912年1月2日)解回原籍”,将冯广才、徐洪禄、王盘铭3人亦按其他烈士一样报道。这是由于当时沪汴信息阻塞,“自汴逃死者”也不可能见到12月27日官办《中州日报》;而除周维屏外,其余10人与赵国琛所提供的黑名单顺序完全一致,说明“自汴逃死者”在离汴前已从某种途径得知这一黑名单。

文中介绍张钟端有518字、周维屏438字、王天杰119字、张照发115字;首次出现关于冯广才、徐洪禄、王盘铭3人的报道,全文如下:

冯广才,字配三,廿七岁,河南永成县人,保定马医学堂毕业。供称:系河南军政府执事官。

徐洪禄,字受百,直隶正定府人,年十八岁,系保定陆军马医学堂毕业。供称:此次联络陆军,发难响应,充城内交通员。

王盘铭,字新三,年廿四岁,河南舞阳县人,河南巡警学堂毕业。供称:系充河南军政府敢死队,保护司令部。(11)

笔者认为,该文署名“自汴逃死者”很可能就是周维屏本人,其理由如次:

第一,只有亲身经历拷问,才能准确陈述“供词”。张钟端的供词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无法编造,刑讯时作者必在现场,应在“城内”被捕而与张烈士同关押的受审人之中;显然,此人应未被处决。

第二,该文用较大篇幅讲周维屏:清晰陈述周的政治观点和周与审判官针锋相对的对答,具体指出“十一月十四日解回原籍”,非他本人莫能确记。

第三,该文介绍王天杰、张照发较详。王1903年赴沪路遇周,参加革命受到周启蒙教育,罹难前周、王多所过从。张宅邻法政学堂,部分租与该校,周等在此开会,与张相识,张备受影响,方参加起义(12)。

第四,该文11人资料的提供者非清廷,应是起义军中具有相当职务的知情者;冯广才、徐洪禄、王盘铭3人系军士,后被释放,不可能知之甚详。而周为开封起义副司令兼秘书长。该文作者舍周其谁?

第五,周1月2日被递解回籍后,有足够的时间辗转赴沪,或联系发表文章。

周维屏(1884~?),字凌卓,河南商城人,日本明治大学法科毕业,曾任同盟会河南支部副支部长,开封举义主要领导人之一,失败后被捕,后经南军代表力争,免于一死。1914年周通过仓谷购买枪械支持白朗案待考。周之后事不详。

2.1912年6月29日开封《大中民报》

在十一烈士就义半年后,开封《大中民报》刊“王从周启事”。王从周,名杰,河南西华人,早年加入同盟会河南支部,“传叙”碑中称:“夷考其时奔走革命者:豫东有王君从周、刘君莪青……”说明河南辛亥革命中他担任东路联络。按照邹鲁的记载(13),“同案之周维展(屏)、王子杰等十人,俱被保释”。如果王子杰与王杰为同一人,起义当晚王从周亦同沈竹白等被捕。民元王、沈为烈士遗属分发抚恤金和改葬立碑积极奔走。这篇启事,就是分发抚恤金的公告,按遗属领取的先后顺序所列姓名是:王天杰、刘凤楼、张钟端、崔德聚、李心敬、丹朋宴、李干功;未领者张照发、徐振泉、张香尼、张宝树(14)。

抚恤名单与以上《中州日报》的名单相同,但5人名字写法有所不同:《中州日报》本作“李干公、张树宝、王子端、单鹏彦、崔得聚”,说明《王从周启事》另有信息来源。注意到抚恤名单里无张得成烈士之名。

3.1912年7月24日《自由报》

开封《自由报》1912年6月30日创刊,7月24日刊登“王从周启事”:

昨张都督又抚恤王华亭(梦兰字)烈士五百银。查王烈士系考城人,去年在祥符监内殒命。如有该家属在省,速具切实铺票来领为要。

这是媒体第一次出现“王梦兰”一名,公众第一次得知第12位烈士的名字。萧凤桂认为:“王华亭等,虽是烈士,但不在十一烈士之数。”(15)

另据张绛撰《辛亥革命烈士王梦兰事迹调查小记》(16):“王梦兰是辛亥革命烈士,但不是辛亥起义失败后被杀于开封南关和西关的十一烈士之一。而是遇难于开封府祥符县(1921年改名开封县)监狱之中。”

由此确知,十一烈士主碑文中有关王梦兰在西关就义的记叙有误。

4.1912年12月20日开封《自由报》

在十一烈士就义即满一周年时,该报12月20日刊无名氏文,给张钟端、王天杰、刘凤楼、张照发、徐振泉、张树宝、张香尼、单明宴、崔得聚、李心敬、李干公每位烈士立一传记(17)。其中披露张树宝、张香尼的资料:

张树宝……烈士托同乡王凌霄介绍入决死队中。至十二月二十二号即阴历十一月初三日举义时,烈士以拳术甚精,同人公推守司令部。事泄,随张钟端烈士同被捕到交涉局。虽被非刑拷打,而烈士骂不绝口。至殉难之日,犹谈笑自若。一般汉奸满奴常称烈士为“大胆土匪之第一”云。

由此可知张树宝任敢死队护卫,与张钟端同时被捕、同时移送交涉局羁押。

张香尼……适省城谋独立,托君联络各处英雄响应,并留三千人把守黄河桥。事泄,送信万善寺,劝民军速起,将至门,被捕,遂遇害焉。

文中有转录或印刷错误:万善寺在焦作,此应为万寿寺(18),在开封城北部,这是张香尼的被捕地,但牺牲地不明。萧凤桂引述该报12月20日11位烈士姓名与以上顺序相同,但“张宝树、张香妮、单朋彦”3人名字写法不同。

5.1912年12月22日开封《自由报》

在十一烈士就义一周年整,《自由报》刊署名“再厉”文,《去年今日河南健儿失败痛史》,记载如下:

于是枪排张钟端、王天杰、刘凤楼、张照发、崔德聚、李干公、李心敬、张树宝、张香尼、单明宴、徐振泉十一人,监禁周维屏、王盘铭、徐洪禄、冯广才、张得盛、刘得功、楼伯中、宋得山八人,潘振等三十余人责打后释放。后经南军代表伍廷芳屡次电责齐耀琳宣布罪状,始将周维屏等八人递解回籍。

“枪排”犹言“枪杀”。由此确知王盘铭、徐洪禄、冯广才后被递解回籍。

以上第2~5条信息均出自事发一年之内开封本地,虽然消息来源可能不同,但均与十一烈士就义后第3天官办《中州日报》11人名字一致。

6.邹鲁编《中国国民党史稿》

《中国国民党史稿》“光复之役”“河南举义”中开封起义烈士的记录为:

问官等不省,因将张钟端、王天杰、李干公、张兆发、刘凤楼、张得成、冯广才、徐洪禄、王盘铭、徐振源、单明宴等十一人处死(19)。

需要考察该书的材料出处,这里除李干公外,其余10人应是引用上海《民立报》1912年1月18~19日的报道,或河南抚署文案营务处总办赵国琛的纪事,其中冯广才、徐洪禄、王盘铭3人在“当枪毙”的黑名单中。该书未注意“当”字的含义,也没有与事实核对,上文已说明此3人均未被执行枪决。

综合以上9种史料,将辛亥开封起义牺牲烈士的报道,不改动原来姓名写法,按原文顺序列成表1。

五 烈士多处被捕、两处被害

1.起义聚集地、烈士被捕、就义地

根据上述烈士碑记、传记和有关史料,按照原定计划,12月22日晚起义军大约3500~5000人,分布在开封城内外几处集结地。

首先是河南优级师范学堂:在西门内前营门(今为河南大学东京医院址),司令部设在西一排房。当夜聚集大约400~500人,张钟端、刘凤楼、徐振泉等在此被捕。

张照发被捕地点有两说。墓碑《张烈士照发传略》谓:“居汴小行宫弄侧,与公立法校为邻,因得与闻革命事……是夕,张(光顺)等告密,柴(得贵)突率兵搜抄其家,并捕烈士去。”开封《自由报》1912年12月20日无名氏撰《张照发传》说:他在师范学堂“被捕时,左膀肆中一弹,手不能抬,血流至足”。这一记叙非常具体,考虑到他在起义军中的任务,后说可信。

张树宝作为护卫,任务就是保卫司令部,“事泄,随张钟端烈士同被捕到交涉局”,记录较明确。

清军按“城内”、“城外”分兵出击,在占领司令部后,又突袭几个重要据点,到市内旅馆抓人。由于奸细打入内部提供准确情报,军警非常清楚目标在南门外繁塔附近的公立法政学堂、中州公学、第一中学以及中州图书公司等地。此外起义军聚集地还有:

万寿寺:在城北部,张香尼负责联系的人马在此集结,在得知司令部被围后,他急返万寿寺报信,但迟了一步,那里已被另队清军占领,他在寺门附近被捕。

新法校:丹鹏宴率仁义会500部众汇聚于此:“辛亥十一月朔,总部委为民军敢死队队长,令初三夜屯集西南城坡新法校中,俟火起,攻督署。事泄被捕。”

东大堤外:从豫东来汴队伍较多,开抵东大堤外集结待命。王梦兰“烈士先期选骁勇二千人俱……抵汴,密布城外”,前文已说明他在祥符县被捕、牺牲。

王天杰烈士的任务有两说,墓碑《王烈士天杰传略》记:“赴豫东联络仁义会,约期赴汴,到者数千人,事泄被捕。”《自由报》1912年12月20日无名氏撰《王天杰传》说:“为西路联络员,入河南府嵩县、灵宝、陕州等处,运动民军。”王烈士为巩县人,巩县(今巩义市)在开封之西,故后说为是。

李干公“任联络仁义会及南关军队,总司令张公委为民军先锋队队长,诣南关,主招待(按即负责接应的联络官),备进攻。事泄被捕”。

崔得聚在起义军中的职务有两说。墓碑《崔烈士德聚传略》记:“十一月初三日晚,总部委烈士为民军总招待,与李烈士干公赴南关。”《自由报》1912年12月20日无名氏撰《崔得聚传》说:“留公带百人保护司令部。”按,诸文献皆言李、崔就义南关,应在“城外”被捕,前说为是。

张得成“介李烈士干公入革命军总部,委为暗杀团团长,纠同志二十余人,谋刺齐耀琳、刘鸿顺、柴得贵等。期未至被捕”。是否在师范总部被捕的?他执行使命的地点应在司令部之外、城内某处。他不在被释放之列,也没有被枪杀的报道,他的遗体应不在十一烈士墓内,下落究竟怎样?本文认为这是一个遗留问题,他是外省人,不排除他被处决而未登报的可能。

“城内”被捕的张钟端等7人就义地在西关孝严寺(21)附近,位于开封城西北隅,遗址在法院街今明胶厂;“城外”被捕的4人就义地在大南门外东边墙根(22)。

综上,共有13烈士。经考证,将以上烈士有关资料综合,采用本文认为是正确的信息,列出表2。

2.开封起义烈士知多少

豫抚派出大批军警和骑兵,突袭上述起义军集结地,当场开枪扫射,有记录说,在师范学堂就开枪几百响。起义军猝不及防,被俘志士中多人受伤。

君(张照发)被捕时,左膀肆中一弹,手不能抬,血流至足(23)。

(刘凤楼)腿中两子弹,身受重刑,几无完肤,抗争尚不屈(24)。

防营进捕时,公(李心敬)犹上前拒逮,身中两弹,毫无惧色(25)。

在城内外几千人规模的军事冲突中,当场死人的可能性极大,但有多少人牺牲?遗体是怎样处置的?没有官方记录,兵荒马乱,媒体受控亦无报道。

开封起义事件离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只有50天。当时河南反清民军呈燎原之势,且南北正在议和,受到南军代表伍廷芳等的压力,河南巡抚衙门、咨议局感到严重威胁,一面诬称起义军是“土匪”,以应对舆论,一面不得不控制杀人数,手中要犯至少36人,但惧于激起更大民愤,大半释放,将处决数公布为11人,登报表示“免株连”,以安抚民心。因此,官方公布的屠杀人数肯定是缩小的。

刑场就义或阵战牺牲的、有名或无名的所有革命者都是令人敬仰的烈士,他们为推翻帝制献出生命,值得人们永远怀念,

附录一 《河南文史资料》第6辑所缺11烈士墓主碑文辛亥革命十一烈士之墓(27)

张钟端毓厚,许昌人,日本法政学校毕业。辛亥起义回豫,纠合巡防军、仁义会,计事公立法政学校,将于十一月初三日夜大举起事,任河南军政府总司令兼参谋长。张光顺、江玉山泄之。豫抚齐耀琳嗾巡防统领柴德贵等围捕四五百人,初五日晨与王天杰、张照发、刘凤楼、单鹏彦、徐振泉、张得成就义西关,年三十四,子兆梅、梦梅。其李干公、王梦兰、李鸿绪、崔德聚则于初四日被捕,越日,从容就义南关。

所谓十一烈士也:

王天杰超万,巩县人,开封图书公司经理,是役任敢死队长,年二十五。

张照发建周,济寧人,河南巡防营兵士,进游击衔,是役任协统,年四十二。

刘凤楼子修,襄城人,第一中学教员。是役任督队长,年三十三。

单鹏彦,天方教人,邑仁义会首。是役任敢死队长,年二十一。

徐振泉静亭,沁阳人,初级师范修业生。是役任敢死队长,年二十四。

张得成子才,长安人,少从军。此役任河南军政府暗杀党,年二十八。

李干公勉斋,商水人,常备军稽查。是役赴南关招待仁义会,年三十。

王梦兰华亭,考城人,以家财创豫东仁义会。是役任兰考一带民军总指挥,年二十五。

李鸿绪,名心敬,巩县人。是役任联络防军事,年二十八。

崔德聚怀仁,巩县人,锦华章经理。是役任招待仁义会事,年二十八。

附录二 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传叙

满清末季,国势孱弱,种族之见未化,窳败之政迭闻。辛亥秋,义师一呼,东南半壁还我故物。河南地处腹心,四面受敌,一旦有事,清兵可朝发夕至,以故革命军兴,豫中同志危险视他省为甚,惨死更较他省为多,势使然也。而十一烈士之死尤为悲壮。夫十一烈士之死,争人格耳!为光复故国而死,不计成败而死,为欲免地方糜烂而死,能连袂接踵,视死如归,亦云伟矣。

夷考其时奔走革命者:豫东有王君从周、刘君莪青等,豫西有刘君粹轩、罗君锐卿、杨君名西等,李君心梅、高君子仪、张君四箴皆往来大河南北,约当地同志共策进行。于是,刘雪雅、杨勉斋、石又謇等起于西(28),齐性一、李慨卿、金述堂、张斗垣等应于东,刘群士、韩警亚、郭彦生等南北奔走。而诸人者或互相联络,或孤军崛起,与清军作殊死战。果孰迫而为此,非激于大义救国心切使然乎?其在汴新军如工程、炮马各队及陆军学生,皆踊跃加入,各地侠客义士亦激昂蹈厉。省中机关,以王君协三任招待,督练公所科长何伯龙、科员黄复东且莅会焉。非常之谋,而待志士仁人之发,洵可铄今古、厉来兹矣。

会张烈士钟端东归,同志公推为总司令,以十一月初三夜大举。谋定,不幸为汉奸告秘,十一烈士乃先后就义,故今之墓中傫然为十一人也(29)。事阅廿余载,乃始移墓树碑,藉光先烈,亦足悲矣!

十一人者:革命军总司令钟端张君,革命军协统照发张君,革命军敢死队总队长天杰王君,革命军暗杀团团长得成张君,革命军督队长凤楼刘君,革命军敢死队先锋队队长振泉徐君,革命军敢死队队长鸿绪李君,民军总指挥梦兰王君,民军先锋队队长干公李君,民军敢死队队长鹏彦单君,民军总招待德聚崔君。别为传略,叙次如左。

赞曰:

爱新秉国,虏焰煊赫。统传十世,季历三百(30)。光复旧邦,义取乎革。大张挞伐除稗秕,时不济兮势不与。誓伉忾以报国,岂见义而袭取。

睢县齐真如撰

开封许敬参书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穀旦

收稿日期 2010-08-10

注释:

①张钟端(1879~1911),字毓厚,河南许昌人。其父增福医道誉满中州。1905考赴东京中央大学学法律,加入同盟会,致力反清大业,创《河南》杂志任总经理,撰文反封建、反帝制。1911年夏毕业归国,返汴领导起义,事泄被捕,壮烈牺牲。

②齐耀琳(1864~?),字震岩,吉林伊通人。光绪翰林,官至河南巡抚。民国后任吉林民政长、江苏巡按使、江苏省长兼代督军。

③沈竹白(1878~1914),名嘉炎,祖籍绍兴,迁居许昌。留日同盟会员。1908年返汴任中州公学总办、河南提学使署督学,在辛亥开封起义中联络政界学界,事败被捕,后获释。将十一烈士遗体收葬,被通缉,深受世人尊敬。因支持二次革命反袁,被豫督张镇芳杀害。

④张梦梅、张兆梅:《回忆双亲》,《河南文史资料》第6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1页。

⑤《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传略碑文》,《河南文史资料》第6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85~194页。

⑥柴德赓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7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82~383页。

⑦王天奖:《河南辛亥起义资料选辑》,《河南文史资料》第79辑,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0页。

⑧萧凤桂整理:《清末及民国年间开封出版的报纸》,《河南文史资料》第17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5页。

⑨萧凤桂整理:《清末及民国年间开封出版的报纸》,《河南文史资料》第17辑,第156页。

⑩张国淦编:《辛亥革命史料》,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第267页。

(11)王天奖:《河南辛亥起义资料选辑》,《河南文史资料》第79辑,第39页。

(12)无名氏:《王天杰传、张照发传》,开封《自由报》,1912年12月20日;《河南文史资料》第7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4、66页。

(13)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4册,第986页。

(14)王天奖:《河南辛亥起义资料选辑》,《河南文史资料》第79辑,第30页注①。

(15)萧凤桂整理:《清末及民国年间开封出版的报纸》,《河南文史资料》第17辑,第157页。

(16)张绛:《辛亥革命烈士王梦兰事迹调查小记》,《河南文史资料》第39辑,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09~211页。

(17)无名氏:《河南死义十一烈士传记》,《河南文史资料》第7辑,1982年版,第63~69页。另见萧凤桂整理:《清末及民国年间开封出版的报纸》,《河南文史资料》第17辑,第158页。

(18)万寿寺在开封城北周八寨。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僧德净建,天顺二年(1458年)僧真贤重修。见宋继郊编:《东京志略》,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60页。

(19)邹鲁编:《中国国民党史稿》第4册,第986页。

(20)此外有《自由报》1912年7月24日“王从周启事”,通知王华亭(梦兰)烈士家属领取抚恤金;开封辛亥革命纪念园中“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传叙”碑文;“辛亥史料”,张国淦编:《辛亥革命史料》,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版,267页;“国民党史”,邹鲁编:《中国国民党史稿》第4册,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985~986页。

(21)孝严寺在(汴京)金水门天波门内,本杨业家庙,业死,其子请改家庙为寺,赐名孝严。见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34页。

(22)李村人:《李心昂事迹》,《河南文史资料》第6辑,第168页。

(23)(24)(25)《河南文史资料》第7辑,第6、65、68页。

(26)本表列出的名单前11人按“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传叙”中的名单顺序;“墓外”指烈士遗骨不在开封十一烈士墓内。

(27)文内“公立法政学校”当为“公立法政学堂”;“柴德贵”当为“柴得贵”;“单鹏彦”当为“丹鹏宴”;“崔德聚”当为“崔得聚”。

(28)“于是,刘雪雅、杨勉斋、石又謇等起于西”,转录文漏“等”字。

(29)“十一烈士乃先后就义,故今之墓中傫然为十一人也”,转录文为“累然”,按,当为“傫然”,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另,转录文漏“为”字。

(30)“爱新秉国,虏焰煊赫,统传十世,季历三百”,转录文为“虐焰”、“年历”,当为“虏焰”、“季历”。后者可参见“传叙”首句“满清末季”原碑照片,以“季”代“年”。

标签:;  ;  ;  ;  ;  ;  ;  

新海开封起义烈士史料分析_中国近代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