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内科患者采用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观察论文_杨平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天津市 300211

摘要:目的:观察责任制护理小组在心脏内科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心脏内科接诊的患者46例,将其按照护理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小组管理模式,观察组开展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输液呼叫次数、护士到位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输液呼叫铃声次数、护士到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内科护理中实施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脏内科;责任制护理小组;心脏内科;管理模式

引言:

心内科的疾病病种多样,交错复杂,特别是急危重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因此,心内科的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都面临着诸多难题。针对我院心内科的蓬勃发展,以及系统、规范的专科护士培训工作的开展,具有统筹规划的专科护理质控小组是必不可少的。我院心内科成立专科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开展护理管理,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心脏内科接诊的患者46例,将其按照护理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2±5.3)岁。对照组男14例,女9例,年龄52-80岁,平均年龄(64.5±5.5)岁。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心内科共有两个护理单元,分为是普通病房和CCU,共有54名护理人员,其中38名护士,4名护士长,12名主管护师。

1.2研究方法

1.2.1质控内容

①教育监管单元。该单元拟定通过对专科护理人员心电图教育培训进行监管和督促,最终评估在质控小组的指导下,心内科护理人员能否获得更合理的成长。②宣教督促单元。该单元主要评估质控小组在心内科护理人员中延伸护理的指引效果。以胸痛患者的引导和宣讲为例,合理调节心内科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和延伸护理中的平衡。③工作监督单元。该单元主要以心脏重症监护室的常规护理单元为基础,以质控小组的方式来考察并监督心脏介入后患者的病情观察,交流反馈,穿刺口护理,以及相关文书的书写、记录和医嘱的签署情况等。④医护配合督导单元。该单元主要以心内科急救为契机,通过质控小组的督导来增加并完善医务人员之间的配合,促进医疗工作的改善。

1.2.2明确各级人员岗位职责

责任组长对责任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包括技术培训、护理病历书写以及患者各项护理措施实施情况。责任护士需做好患者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病情,并配合好主治医生的治疗、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出院指导等。护士长负责监督责任组长的工作,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此外,护士长还需对本组患者进行护理会诊、健康咨询、康复指导,并定期查房。

1.2.3整合调整排班方式,制定弹性工作制度

既要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也要顾及护理人员的身体情况,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更换班次,夜间和中午应安排多人值班,所有的工作都应有具体的计划,所有的计划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管床护理人员在与值班护理人员交接班的时候应将所在区域的常规情况和需要特殊注意的患者进行重点交代,保证护理的延续性,对于刚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尽量陪伴患者的身边,与患者多沟通交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提高护理质量。

1.2.4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

完善绩效分配制度,适当增加奖金支持,进一步强化部门之间的支持,提高护理人员主动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优化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让护理人员能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展开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心电图识别率、心电图的操作规范、心电图解读情况及疑难心电图的识别和反馈率;②比较胸痛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冠心病确诊时间、患者对胸痛的认知率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知晓率;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实施的完成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文书书写的合格率及相关记录完善率;④比较两组急救过程中的配合默契满意度、操作失误率及口头医嘱执行的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输液呼叫铃声次数、护士到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医疗服务在整体诊疗过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护理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疗进程和患者满意度的提升。但是,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护士学历参差不齐等现状皆对医院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带来挑战。虽然目前专科护士培训和人员配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日常繁琐的工作和松懈的考核环境往往会影响到专科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门诊会诊、科研教学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现阶段,我们以“护理部-专科小组-专科护士”为梯队的模式建立质量控制小组,通过直接参与的方式,予以“实时考核,实时评估,实时反馈,实施处理”来督促并提高整个心内科的专科护理质量。通过开展责任护理小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变护理工作人员的传统护理方式,提高自身的护理操作技术,由过去的被动服务模式转为主动服务模式,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心内科的患者年龄偏大,护理工作更具有难度。在开展责任护理小组模式后,明确每个人员的职责,让护理人员更有责任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优化工作流程,让患者能够感受到来自医院的关心和照顾,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专科护理质控小组的管理模式,观察组心电图识别率、解读率、疑难心电图识别率及正确操作率均高于对照组,胸痛患者平均就诊时间、诊断时间分短于对照组,对疾病的认识率和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高于对照组,且急救过程中配合默契满意度及口头医嘱执行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操作失误率也相对较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我院成立专科护理质控小组的管理模式,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和统筹规划后,心内科的各项护理能力和指标都有明显改善。专科护理人员的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受教育的护理人员不仅能够很好地掌握常规的心内科的护理单元内容,同时也掌握了较好的心电图识别能力,便于病情的及时反馈。此外,针对于心内科一些具有潜在风险的胸痛疾病,护理人员能够做好延伸护理,积极宣教,不仅能够做好病人的疏导指引工作,也能参与病情解释,加强护理沟通,为该类疾病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于此同时,质控小组的管理也让护理人员的工作变得更为细心。在繁重的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该科的护理人员也能够很理想地应对常规护理操作,书写规范的护理文书,减少差错率,保证重症患者医疗的顺利进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心脏内科护理中实施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莉,董微,肖文彦.风险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11(23):1865.

[2]滕遂川.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8):73.

[3]陈萍.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小组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包头医学,2015,39(3):188-190.

[4]张文杰,张伟,吴蓓蓓.三维绩效在心脏内科授权赋能护理管理模式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5,41(14):1682-1684.

[5]熊秀芳.心脏内科患者采用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80-2381.

[6]包娜,吴春燕,闫迪,等.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心脏内科的应用探究[J]医药与保健,2015,(9):198-199.

论文作者:杨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

标签:;  ;  ;  ;  ;  ;  ;  ;  

心脏内科患者采用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观察论文_杨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