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医院 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在手外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2例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患者。根据患者手伤部位、手伤程度以及其它实际因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整个阶段应用常规手伤护理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价,干预后进行疼痛评价,并且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定结果对比,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评价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同组间对比,心理状态评价均有好转,两组间对比,实验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实验组轻度疼痛与重度疼痛相比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实验组患者总满意率96.15%,对照组总满意率80.77%。结论:心理护理在手外伤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信心。
【关键词】心理护理;手外伤;临床应用;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141-02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手外伤在各地区医院外科急诊中,所占比例达到总就诊人数的20%以上,在骨科高达40%[1]。多数手外伤患者由于伤情严重,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对于劳动者而言,手伤治疗恢复期较长,会耽误其劳动时间,患者会担心治疗的最终质量,从而产生担心、恐惧等负面情绪,若不及时帮助其消除,可能影响手术和预后[2]。因此,对手外伤患者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让其更好的治疗和恢复,本文探讨心理护理在手外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2例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6例患者。52例患者中有40例为外来务工人员,其中机械碾压伤25例、切割伤7例、意外砸伤8例;有10例为其它职业的患者,均为意受伤,如跌倒、电梯夹伤、小孩玩闹损伤等等。其中对照26例患者,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12~50岁,平均年龄(32.37±3.12)岁;实验组26例患者,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12~50岁,平均年龄(31.96±3.6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手伤部位、手伤程度以及其它实际因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整个阶段应用常规手伤护理方式,包括健康教育、病房护理、有效的行为指导、药物干预、饮食干预、疼痛护理等等[3];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预,具体如下:对于文化程度高,治疗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询问患者的心理状况,常规指导患者做恢复训练,并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对于文化程度较低,对疾病认知较差,术后依从性差的患者,此类患者多是外来务工人员,且多属于基层工作者,有较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耐心指导患者及家属,一定要注意恢复事项,以关心、热情、真诚、耐心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以通俗的语言讲解治疗过程,让患者不要失去信心,及时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并且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有效方式缓解患者的疼痛反应。
1.3 判断标准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在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评价,判定患者的焦虑程度;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干预前后进行心理状态评价,判定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应用疼痛评定量表判断患者的疼痛状态,分为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三个标准;所有患者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记录、统计、分析以及对比结果,探讨心理护理的实际应用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定结果见下表,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评价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同组间对比,心理状态评价均有好转,两组间对比,实验组心理状态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3.讨论
现今中国属于高速发展阶段,无论是科技、工业、经济还是医疗,对比传统都有很大的进步[4]。越来越多新科技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使原始手工化劳动模式向机械化自动模式转变,现今工业生产多采用自动或半自动化工具,而这些器械、设备和工具都需要手工辅助操作,因此劳动者近年来手部受伤的几率逐年增加[5]。在此基础上,劳动者由于的疼痛、恐惧和焦虑等生理刺激,并且严重担忧日后的治疗效果是否会影响今后的工作,担心治疗耽误工作时间,尤其是手伤严重的患者,害怕丧失手功能儿失去生活来源。因此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常规护理之外,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6.1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80.77%,且心理状态均得到很好的调节,可见心理护理在手外伤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信心,提升护理满意度,增加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钟玉娟,韦丽萍,赵佩珠,刘见芳.心理护理干预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术后康复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10:99-102.
[2]李丹凤,王应琼.心理护理干预对外来务工者单侧手外伤截肢术后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08:46-47.
[3]魏晶.56例手外伤皮肤缺损患者腹部皮瓣修复术术后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01:121-122.
[4]单燕舞.手外伤术后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4,19:145-147+151.
[5]骆仕萍.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J].青岛医药卫生,2016,04:318-319.
论文作者:赵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1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外伤论文; 实验组论文; 状态论文; 两组论文; 疼痛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