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于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原有的城市发展模式满足不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要求。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态型城市,就需要建设生态城市。由于我国城市在建设生态城市中起步很晚,所以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提出相关对策进行解决。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1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源。1)生态城市建设缺乏生态资源。由于生态资源不丰富,从而造成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态经济发展不相协调。总的来说,生态资源中严重不足的湿地资源, 基本上有很多的城市没有湿地资源。湿地是生态城市中的重要部分, 可以促进其他生态资源的发展, 提高生态经济的发展。湿地资源的不丰富, 从而生态城市建设的不够顺利。2)森林及海洋资源的不丰富, 导致生态城市的发展受到一定的约束。湿地资源、森林及海洋资源的不丰富,不利于生态城市与生态城市经济的发展,这样影响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3)生态城市建设中不包括城市内部资源的再生。目前, 部分不发达城市通常成为发达地区的“垃圾站” 和资源供应地,导致不发达城市不仅经济不发达, 还会严重影响当地的环境,而发达城市可以使用不发达城市的低价资源,并且向不发达城市扔放垃圾,还不会替且不发达城市处理环境问题, 导致该城市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2)技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科技投入不够丰富,吸纳、消化和运用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力不够强,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结构不够科学,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不大。而且工业技术水平总体低,技改投入不够,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生产工艺,设备不先进,能耗不低、效益不高、“三废”处理不到位,市场竞争力弱。生态农业技术尚待普及,农产品加工尚处初级阶段,加工水平低,品质低,不利于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
(3)资金。生态城市建设不管从技术、设备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要很多的资金, 例如水处理,单单建立一座污水处理厂就要很多费用。我国大部分的生态城市需要用一定的费用处理较多的资金问题, 因此,没有较多的资金引入新方法、新技术用于生态城市的建设。
1.2 软件方面存在的问题
(1)规划。1)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 为了满足绿化指标要求,很多企业追求经济效益, 在绿化建设过程中有很多“造假”的情况存在, 一味地抄袭别的案例,不重视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特色, 从而出现与周围环境不符合的人为景观,导致城市在渐渐没有民族性, 影响城市绿地综合生态效益的正常发挥。2)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重视绿地设计,轻视绿化设计。绿地或绿化设计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原有的绿地一般注重面积指标,绿地大多在交通和建筑附近的空闲地方,这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没有很大的意义。
(2)管理。1)生态城市建设中没有掌握到整个城市的环境信息资料。现阶段,环境评价很多都是单个项目, 没有完整的环境评估数据。2)生态城市中的各执法部门之间协同管理、信息共享程度低。一个环保部门通常仅控制和掌握部分的建设环节,要完成整个过程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借助规划、工商、公安、建设、水利等诸多执法部门的力量,因为现阶段大部分的信息资源分布在各个部门,达不到共享目的,使环保管理增加困难。
(3)政策和法规。目前,大部分的城市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如排污法、垃圾法、水源保护法等,只要是为了确保生态城市的建设能够顺利进行。而我国生态城市的法律研究不是很透彻,也没有将环境资源法学界作为重要的研究,所以,在目前我国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法律体系, 造成一些环境问题的出现,不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
2 提高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2.1 硬件方面的对策
(1)资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 我国要通过原级资源化和次级资源化的两种方式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已达到节省我国有限的资源。
(2)技术。生态城市建设中要有坚实的技术支持,这可以通过建立绿色技术体系得以保障。绿色技术包括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技术,因为消除污染的环境工程技术和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及生产过程的无废少废等,建立绿色技术体系的关键是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环境污染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
(3)资金。生态城市建设要以政府主导,多方投入的模式。生态城市是多种资源的聚会体,单靠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持续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探索通过市场运作方式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的路子。要盘活生态城市土地资源,坚持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实行经营性用地公开有偿转让,合理制定价,把握土地出让的最佳时机,提高土地的综合开发率和投资回报率,要充分利用好城市的无形资产,鼓励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生态城市的建设。
2.2 软件方面的对策
(1)规划。首先是时间规划。我国许多城市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时制定时间表,然后根据框架明确近期任务和远期任务确定每一步建设的重点和相应措施,保证生态城市各项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其次是产业规划。生态城市的产业发展首先要考虑环境问题,选择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产业, 形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农业生产要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工业生产要坚持“不”原则,即不污染环境, 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建立起环保型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最后是人居环境规划。人居环境建设要充分利用各地城市本身的优势, 建设布局合理, 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生态型社会, 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管理。1)健全管理机构。生态城市建设涉及经济、城建、环保、规划、旅游等众多部门,许多问题的解决往往会涉及多个执法部门,需要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紧密配合。水质监测应由环保部门负责,航道管理由交通部门负责。因此,建立一个跨部门专门协调机构十分必要,这个机构应由各市的市长担任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参加按照生态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协调各部门工作,形成创建合力。2)改进管理手段。生态城市的管理要变审批管理为全流程管理,变突击管理为长效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科学化管理,变粗放式管理为定量化管理,引导工业企业, 工业园区按照ISO14000环境认证体系标准进行环境控制和清洁生产, 由单纯的尾端污染控制转向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把推行ISO14000认证作为生态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3)政策和法规。首先是在生态城市建设中, 城市政府将加强与生态有关的政策的制定与完善,引导生态城市建设遵循生态型战略与规划的要求。对于能较好地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建设项目,政府可为其提供公共设施或服务上的支持,还可采用奖励性规定,对于城市生态有不良影响的产业或行为有采取不鼓励或限制性政策。其次是生态城市建设需要有法制的规范、引导和保障。抓紧制定完善促进生态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以及配套政策,重点制定生态市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人口与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 依法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努力把生态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要加大依法行政的力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要保护和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我国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只要思想认识统一,方法措施有力,我国人民建设人居环境优异,经济发展迅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生态城市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叶蔓,王要武.生态城市建设保障体系的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3(2).
[3] 朱春玉.生态城市规划及其立法理念[J].现代法学, 2006(3).
论文作者:吴泽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生态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资源论文; 我国论文; 环境论文; 湿地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