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论文_杨曦,胡莹,唐莉,陈喆通讯作者

近五年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论文_杨曦,胡莹,唐莉,陈喆通讯作者

( 成都医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 )

【摘要】 目的 调查某医学院近五年来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医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对策。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某医学院校近五年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近五年医学新生心理的健康状态呈逐年上升趋势;近五年医学新生排名前15位的心理烦恼或困惑具有高度一致性;近五年医学新生实际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比例与咨询需求之间有较大落差。结论 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家庭和睦、学校稳定的基础,更是国家民族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五年 医学新生 心理健康 教育对策

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提到,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

对待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1] 。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中的一个特性、一项内容、一种类型,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 [2]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身心都正处于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以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和谐社会的视角,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使之成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本研究通过对医学新生近五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探讨出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和针对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为高校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

基金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0498;四川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项目编号:csxl-122018。

作者简介:杨曦(1982- ),女,医学学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通讯作者:陈喆(1967- ),女,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医学院校近五年(2009-2013年)医学本、专科新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两个心理测量表。

1.3 统计分析 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具体以探索性因素

分析、相关分析、多元方差分析等统计为主。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近五年新生心理由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出10个因子分的比较情况

将2013级新生总体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与前4届新生的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五届新生在SCL-90的10个因子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2013级学生在SCL-90各因子上的得分最低。

2.2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出新生心理主要问题表现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某医学院校近五年新生测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几乎覆盖了大学新生所有烦恼的56项症状中, 2013级新生的心理困扰集中表现为“在乎别人的视线”、“爱操心”和“总注意周围的人”等症状,与前四年新生排名前15位的心理烦恼或困惑有高度的一致性(见表2),而困扰2013级新生的15大症状与前四届学生稍有不同,“容易拉肚子和便秘”(25.6%,排序12)、“站起来就头晕”(24.2%,排序14)和“为脸红而苦恼”(23.4%,排序15)成为新的15大症状之一。

2.3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查出近五年新生心理“异常”情况的比较

将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总分≥25分或第25题(“活着没意思”)作肯定回答者界定为“心理异常”,筛查出可能有心理问题的2013级学生共计219人,占参评人数的8.1%,为五年中新生最低的年级。五届新生中,2013级新生对身、心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最高,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度相对最低。新生实际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比例与咨询需求之间有较大落差,是五个年级新生的共性问题。这反映出许多有心理问题或有咨询需求的学生没有及时得到心理咨询和辅导,提示高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应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鼓励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想方设法对新生进行更加主动、灵活的心理辅导。

3 构建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全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3.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教育全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以促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为目标,而是以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以最终实现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3]。高校在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上要勇于创新,不仅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衔接,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心理实践活动的衔接,更要处理好调适性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依赖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不同年级普遍存在心理困惑的差异开设科目,并在授课中及时为遇到困惑的同学进行宣传与咨询,做到及早预防,杜绝心理危机事件的出现[4]。如:一年级主要针对新生适应性、学习方法等,帮助学生顺利过渡高中到大学的转变;二、三年级侧重人格塑造,促进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四年级注重就业心理辅导,引导学生实现进入职场前的心理准备与角色转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它对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也有一定意

义[5]。

3.2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着力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集理论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的专业化教育工作,一方面需要系统的专业理论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专业的教育队伍,以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高校应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为着眼点,带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构建、实践技能的培训和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从而使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准与心理咨询的质量都上升新台阶。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建设,就是要通过专、兼结合的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学生积极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并认真做好陪训工作,使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6]。对专职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具有心理学背景、思想政治教育背景、教育学背景等专业优势,使其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咨询以及对兼职队伍的培训指导工作。而对兼职教师,特别是在一线工作的辅导员,要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让他们掌握一些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术,并运用到日常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友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3 积极开展“朋辈辅导”,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经过辅导知识与技巧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心理问题探讨、心理情感沟通、心理矛盾化解、心理危机干预活动,帮助同学和朋友解决日常遇到的心理困扰,推动学生群体的互助、关怀、支持,实现学生“自助”的成长模式[7]。朋辈辅导既能减轻高校的压力,缓解师资比上的矛盾,也容易被大学生群体接受,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8]。在高校推广“朋辈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实践性教育的重要举措。学校可选取对心理学感兴趣,有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强的同学,对他们进行心理学专业培训,培养他们敏锐识别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能力,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问题。大量实践效果证明,“朋辈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干预具有显著成效。

3.4 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中心,应对突发的大学生心理危机

高校应有效应对和处置大学生个体因严重心理障碍而可能引发自伤和伤害他人的危机事件,有效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生命第一原则: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②亲属参与原则: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应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亲属。③全程监护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应由所在院系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进行全程监护。 ④分工协作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因此,高校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中心,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是当前形势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

3.5 营造积极健康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离不开健康的校园环境。高校应注重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心理健康系列活动,寓高尚的教育内容于学生兴趣浓厚的校园活动中,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潜移默化地影响培养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9]。特别是新生一入校就开始接受规范化、系统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中遇到问题也会及时寻求帮助,找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咨询[5]。另外高校可通过讲座、海报宣传、新媒体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一个积极乐观、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每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举办现场心理咨询与测评、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心理征文、心理展板比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情景剧等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大力普及师生们的心理健康知识,提升他们心理健康保健意识,营造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校园心理氛围。

3.6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研究,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规律,掌握不同年龄、不同群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发展趋向及其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以界定不同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10]。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进行学术交流、合作研究、比较研究,借鉴外校和国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水平[11]。为了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专业化,高校应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鼓励教师参加心理专题培训或外出学习交流,鼓励教师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项目,并发表论文、出版教材和相关论著。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门场所,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建立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的重要前提基础,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12]。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全面落实党的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13]。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2] 周祥龙,陈晓燕. 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J]. 教育与职业,2009(12):83-84.

[3] 冯桂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03-104.

[4] 孟斌,付宇.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反思与建构[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8(1):85-87.

[5] 金佳雯.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德育教育研究,2015(50):6-7.

[6] 刘红艳. 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41-43.

[7] 江胜锋.朋辈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中的尝试[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9):85-86.

[8] 汪 隽,王 河. 大学生朋辈辅导探析[J].皖西学院学报,2012,28(2):68-71.

[9] 吴海燕. 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的心理教育功能[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12):167-168.

[10] 强景,陈晓东.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9):161-162.

[11] 刘剑斌,邹卜平.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5):104-105.

[12] 周祥龙,陈晓燕.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J].教育与职业,2009,12(616):83-84.

[13] 喻问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刍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0,83(9):217-218.

论文作者:杨曦,胡莹,唐莉,陈喆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  ;  ;  ;  ;  ;  ;  ;  

近五年医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论文_杨曦,胡莹,唐莉,陈喆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