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居民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量以及品质等要求有所提高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成为城市发展水平以及社会进步的标志。城市人口及车辆逐渐增多,桥梁所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加大,部分桥梁的路面结构产生了质量问题,导致其安全性降低,造成安全隐患。只有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才能建造高品质、高质量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
关键词:桥面;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
1原材料准备
1.1沥青
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抗低温性能与抗老化性能强的高粘度优质材料,入场前重点检查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等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方可入场,施工前要进行一次复检,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选用低标号。不同等级的桥梁应选择合适的沥青等级。
1.2集料
沥青混凝土所用集料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精集料满足压碎值、耐磨性、强嵌挤等作用的矿岩种类,路面施工中的粗集料多为石灰岩,此种材料与沥青的粘结力非常好。细集料在热拌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通常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和OGFC混合料不宜使用天然砂。细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起到增加颗粒间嵌锁作用,减少粗集料间的孔隙,从而增加混合料的稳定性。
1.3填料
选择填料时重点考虑矿料规格、粒径、级配、含水量、沥青材料黏附性。填料优先选用石灰岩、岩浆岩等憎水石料矿粉。主干道沥青面层不建议使用粉煤灰作为填料,次干道和以下等级桥梁的粉煤灰用量不超过填料总量的50%。
1.4混合料质量控制
合理的级配是良好混合料的必要条件。施工中应进行沥青混合料抽样检查,检测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沥青用量、温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动度、孔隙率等指标,观察混合料外观特征。热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全程控制混合料温度,建立完善的温度保证体系,采取多种温度措施保证混合料温度在适宜范围内。施工中每天检查矿料级配与油石比,采用开盘证制度确保配合比符合施工要求。拌和机在拌制三车混合料之后,需要取样检测,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适当调整。拌制之后的运输过程要做好温度控制,保证混合料质量。
2桥梁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沥青混凝土的拌合
沥青质量的正确选择是沥青混凝土桥面质量的保障,因而混凝土原物料的选用应符合设计标准和要求,所以在购买物料时要经过检验和核查,在确保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合物料的搅拌,通常采取自动拌合机,对所有物料的投放和搅拌时间都是由拌合设备自动计算和控制。对于沥青混凝土的混合配比需按照试验标准进行,搅拌设备的操作要由专业人员负责,在搅拌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及时对混合物料取样化验,以确保沥青混合物的拌合均匀、质量稳定。
2.2 运输过程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是沥青桥面铺装的关键环节,如果运输过程疏忽大意,就会在铺筑时出现混合料离析现象。为避免此状况发生,首先在拌合机贮料罐向运料车卸料时,应分三层放料,即每放一斗料,运料车需要挪动位置,以减少混合物中粗集料的集中。其次在施工现场,应保持运料车比摊铺机速度有所富余,避免混合料卸向摊铺机时造成的粗集料第二次集中。沥青碎石离析现象危害极大,一旦粗集料形成,碾压时就容易被压碎,使骨料表面积增大,混合物配合比被改变,破坏了原路面设计结构,影响了桥面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再者运料车要保持连续均匀的运行,其数量和发车时间要根据摊铺机的工作能力和速度来计算,车辆运输途中需用工布覆盖混合料,可起到保温和防污染的作用。
2.3 摊铺技术
通常在施工前,要对铺装水泥面进行彻底的清洁,尖锐突出物以及凹坑应给予打磨或修补,使其平整、干燥,粘层油可采用乳化沥青或改性沥青,并洒布要均匀,确保在充分渗入面层后使其粘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摊铺作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作业前对摊铺机进行全面检测,同时预热熨平板,以保证摊铺机能够正常匀速运行;对沥青混凝土检测,确保温度达到要求,禁止使用发生离析现象的沥青混凝土;施工人员要对摊铺的高度、厚度、温度进行跟踪管理,沥青混凝土铺装层厚度一般为4~10cm,高等级公路上厚度应≥9cm,一般等级公路桥面厚度要与相接公路的面层保持平整;若由于设计不足而使路面与桥面连接不吻合时,应提前根据现场路面设计标高,依据质量标准重新调整沥青混凝土的配比,确保桥面不渗水,荷载能力强;泄水孔施工时,其顶面标高应低于桥面铺装标高,确保泄水畅通,以防渗水浸泡沥青混凝土,导致面层脱裂。
2.4 碾压技术
碾压沥青混凝土宜采用胶轮压路机复压和轻型钢筒式压路机终压的方式,不能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或重型钢筒式压路机,以免对桥梁架构造成损害。施工应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及时检测碾压实度,确保符合标准要求。碾压施工要经过初压—复压—终压三个工艺流程,初压:初压是在沥青混凝土温度不低于130摄氏度时进行,碾压机面向摊铺机并由低向高推进,前进时采用静压,退回时也以采用弱振压,碾压过程要保持连续,不能随意调头,以避免开裂、推移现象。复压:复压可使得沥青混凝土更加稳定密实,碾压机采用震动碟压。沥青混凝土密实度是由复压条件决定的,因此复压应紧跟于初压之后,同时还要控制洒水量,以免水量过多影响沥青温度。终压:终压是为了消除轮,提高桥面平整度而进行的,此时沥青混凝土温度要求在120℃以上。另外在施工时对横向接缝的碾压应采用横向碾压,待碾压合格后再进行纵向碾压,以免由于垂直碾压而引起沥青面开裂。
2.5后期养护
水泥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工作十分重要,有效的养护可以避免桥面裂缝的产生。通常在水泥混凝土抹平2小时以后,当混凝土表面达到一定强度时,进行养护工作。表面覆盖物可采用湿麻袋或草垫,并每天进行洒水,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养护期为14天。在养护管理期间要禁止车辆通行,若混凝土还没达到一定强度,就开放交通的,往往会造成铺装层面的早期破坏,严重缩短了其使用寿命,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沥青混凝土施工控制措施
3.1优化设计
在细部结构设计方面:对钢筋砼桥梁,对主梁纵向的计算分析与横向刚度并重,增加构造措施,使桥面铺装不分担了过多的次内力、受拉负弯矩。对钢结构桥梁,加强结合层研究,合理设计防水粘结层、缓冲过渡层、沥青砼铺装层,解决钢板与沥青砼温缩系数差异及铺装层防水问题,因此细化设计明确钢板表面除锈防腐处理要求、防水层、过渡层材质及施工要求等。
优化沥青砼铺装的层间结构及控制技术指标设计。对一般桥面铺装层,采用高粘度的重交通道路沥青或掺加高聚物改性剂来改善沥青的品质,采用与沥青粘附性好的集料或用抗剥离措施,提高沥青粘结力、抗车辙能力。建立严密的防排水体系,对基层、周边采用防排水处理、合理确定的混合料级配,减少孔隙率,减少沥青与集料界面的水分掺入,防止沥青层水损害。表层沥青通过选用耐磨石质粗集料、反击式工艺加工提高粗集料的微观粗糙度,同时通过设计规定构造深度,达到路面抗滑效果。
3.2掌握现场指标控制的操作技巧
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经常是矛盾的,因此熟悉各项技术指标的实际控制意义,灵活应用,努力实现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综合性能指标。如沥青混合料设计空隙率,空隙率小,沥青的水稳定性好,过小,稳定度可能超标、可能动稳定度偏低、表面构造深度不足,过大可产生空隙性车辙或水损害。而影响沥青混合料某项指标的因素是多方面。如实际空隙率与集料品种、级配、含油量、摊铺均匀性、摊铺及碾压温度、压实功等均有关系。因此,要控制沥青混合的实际性能指标,应从集料、结合料、混合料配合比、混合料技术指标、施工工艺进行系统控制,全面控制方能实行设计要求。本人认为尤其应抓好以下几点: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生产配合比验证。抓好原材料料源,提高稳定性、均匀性。采用先进的沥青拌和加工设备,如进口拌和楼,精确计时,提高混合料均匀性,技术性能指标稳定性。加强前场与后场的配合,注意拌和能力与摊铺能力匹配。
4结论
沥青混凝土的铺装质量要求比较高,因此不论原材料的质量还是在施工过程中,都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同时在设计时一定要将超载的因素考虑进去,以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卓.环氧沥青桥面铺装施工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
[2]刘郁贞.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材料与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
[3]宋文学,郑风霞,吴可山.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8:147-149.
[4]陈铭全.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0,04:207-208.
论文作者:沈裕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沥青论文; 混凝土论文; 桥面论文; 路面论文; 温度论文; 桥梁论文; 面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