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级板块是不同的,一丝不苟地看高低--以“三国演义定定形势”为例_三国论文

同级板块是不同的,一丝不苟地看高低--以“三国演义定定形势”为例_三国论文

同课板块异,细琢见高低——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见高低论文,为例论文,一课论文,板块论文,局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3年11月底,山东省济宁市教科院组织了“同课异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历史学科选择了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作为同课异构的内容,来自不同区县的五位教师均采用了板块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但又根据对教材的不同理解设计了不同的板块。五种板块名称各有千秋,又都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结合《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就初中历史板块的设计技巧、原则及注意的问题,做一些粗浅探讨。

      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就是在科学、精准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彼此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呈“板块”状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的教学系统。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节课,主要介绍了被历朝历代的社会各阶层津津乐道的三国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问鼎逐鹿,致力于新的统一。本课内容从教材编排上来讲,主要是了解并评价一个人物——曹操;讲述并分析两场战争——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知道并识记三个国家——魏、蜀、吴;了解西晋的统一概况。但本课要实现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只了解“一个人物、两场战争、三个国家和西晋的统一概况”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除了落实教材的基础知识外,还需通过《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辨别历史真相的能力,并从中感悟三国的历史智慧与传统文化对后世的影响,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一、简洁清晰便于记,宜粗宜简求深度

      战争篇,人物篇,鼎立篇。

      群雄逐鹿说战争;三分天下话三国;浪花淘尽论英雄。

      这两个案例中教学板块的设计大致相同,都是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块:战争——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人物——评论曹操;三国——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板块简洁明了,清晰易记,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案例一的板块名称层次单一,缺少新意,不能很好地还原风云变幻的三国历史。同时,“战争篇”“人物篇”的拟定,针对性不强,放在类似的课都可适用,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深层次的备课因素。案例二的板块则打破了教材编排,见证历史说战争、话三国,然后回归现实论英雄。至于板块名称,在“说战争”“话三国”前各自加了一个状语——“群雄逐鹿”“三分天下”,反映了东汉末年割据纷争的战争背景和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时代特点,体现了备课的深度。“论英雄”前加上了“浪花淘尽”一词,表明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已经远去,我们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评说人物,体现了备课的高度。

      二、用词巧妙对仗工,高度概括主题明

      乱世枭雄起——曹操统一北方;

      三足鼎立成——魏蜀吴三分天下;

      英雄尽归去——西晋统一全国。

      案例三的板块名称对仗工整,巧妙地应用了三个动词“起”“成”“去”,恰当地反映了教材的内容线索,体现了教材的主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尽管如此,案例三的板块名称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枭雄”在词典中的解释为“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智勇杰出的人物;魁首”。板块一中的“枭雄”是特指曹操还是泛指当时的各派军阀?这里存在歧义。如果是后者,那他们是否都可称得上“枭雄”?另外,每一板块名称的后半部分在语言上可以再精炼些,如改为“乱世枭雄起——曹操统北方、三足鼎立成——魏蜀吴分天下、英雄尽归去——西晋统全国”,虽然只是少了一个字,但说起来感觉更加朗朗上口,显得更加有力度。

      三、字斟句酌出新意,前后连贯脉络清

      国之分争——群雄并起争天下;

      国之鼎立——豪杰抗争分天下;

      国之发展——三国竞相强天下;

      国之统一——回归主流天下合。

      这一案例的板块名称凸显了历史的发展脉络:从东汉末年的群雄并起纷争不断,到魏蜀吴的三足鼎立,再到鼎立之势形成后各国竞相发展经济图谋天下,最后到西晋灭吴实现统一,紧扣课文内容,线索清晰,“争”“分”“强”“合”四个字更是体现了不同阶段的历史特点。但在这些板块中提到的“国”却前后不一。“国之分争”“国之统一”中的“国”,当指古代中国,“国之鼎立”“国之发展”中的“国”,则指的是魏蜀吴三个政权,“国”的含义在四个板块中不同,缺少前后的一致性。针对这个问题,有教师将板块名称重新设计为:

      汉末纷乱——群雄并起争天下;

      三足鼎立——豪杰抗争分天下;

      优势发展——三国竞相强天下;

      历史大势——回归主流天下合;

      今朝风流——浪花淘尽话英雄。

      纵观这一设计,既解决了“国”字含义不统一的问题,又体现了历史的发展线索。“回归主流天下合”可改为“回归主流合天下”,这样,“争天下”“分天下”“强天下”“合天下”对仗工整,前后连贯,一气呵成。最后一个板块的增加,虽能更好地体现对三国人物的重视,但过分强调了“四字一贯”,“话英雄”的力度也不够。可改为“数风流人物——浪花淘尽论英雄”。这样,打破字数的局限,灵活运用诗词名句,更显机动、生动,“论英雄”的力度也呈现出来了。

      四、紧扣教材兼并蓄,趣味盎然显特色

      群雄逐鹿汉末乱;夜袭乌巢战官渡;诈降火攻鏖赤壁;鼎立之势话三国;烟消云散晋一统。

      案例五属于内容概括式板块,“群雄逐鹿汉末乱”概括了战争的历史背景,“夜袭乌巢战官渡”和“诈降火攻鏖赤壁”概括了两次重要战役及其战术特点,“鼎足之势话三国”“烟消云散晋一统”这两大板块,概括了三国鼎立及西晋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历史,同时板块划分紧扣教材内容。板块名称语言简练,极具历史味,对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整体来看,内容过于细致,“夜袭乌巢战官渡”和“诈降火攻鏖赤壁”可以合二为一另立板块名称,把它们作为子板块题目。

      以上几个案例,除案例一外,板块名称的拟定对教学内容都进行了个性化整合,内容层次分明、教学结构比较清晰,板块名称设计饱满,抓住人物这条暗线,展示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的气势恢宏,开合有度,兼收并蓄,让学生在和谐而高品位的课堂中认识自我、相信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自我,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教育魅力与生命的活力。

      在历史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如何将这些“不同”与板块教学融合,科学地设计板块名称,避免“千课一面”的现象,使各课的教学思路有各自的特色与风采,成了板块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此,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一)教学目标是导向

      “板块式”教学之板块的设定,一定是因课文特点、因年段、因具体学情科学设定的,每一个板块的设定必然指向历史教学的本真,指向学生历史教育功能的达成,且每一个板块都必须包含学生的读、记、议、辨、写等主要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依据,所有的板块都必须始终围绕目标展开。每一个板块可以完成一个目标,也可以在一个板块内完成两个目标,还可以用几个板块完成一个目标。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设置和调整。

      (二)精研教材是基础

      精心设计和构思,充分体现了授课者清晰的思路和对教材的重构能力,这有赖于教师的独立钻研和群体的智慧分享。板块名称的确定必须统筹全局,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教材,精心研读教材,优化、整合课文内容,瞄准重点、难点,有的放矢,高效提炼,“炼”就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落实了基础知识;既培养了历史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又注重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过程清晰是主线

      板块式教学过程清晰地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的格局,即比较理性地向前推进的状态。其文本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纵向是文本知识体系,横向是文本知识要点,最终以板块层进式的艺术造型呈现出来,既统揽全课,又美观大气。一般一课3~4个板块,不宜过多。

      (四)提升效益是目的

      设计科学的板块名称,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习兴趣,必须实现学生意识、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的三者统一,进而提升课堂效益。教师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调控技巧,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思维深刻的教学局面,只有这样,板块教学才能彰显出持久的高效性。

      综上所述,板块式教学不是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而是借助于对它的研究与实践,揭示、提炼出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一改课堂教学“无序”的状态。它是一种理念,一种设计,一种主张。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设计源于教学文本内容、着眼于学生实际、着力于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它既是对传统历史教学的一次革新,又是对课堂教学艺术的提升。既实用又灵活,既简洁又丰满,既清晰又条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朴实又科学,既有较强的操作性又有独特的鲜明个性,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必将有其长久的生命力。

标签:;  ;  

同级板块是不同的,一丝不苟地看高低--以“三国演义定定形势”为例_三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