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班化教学的认识论文_闫绍平

我对小班化教学的认识论文_闫绍平

关于小班化,教育界现在为止也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从教学组织的形式看,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的较少。在教育实践中,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野关注的覆盖范围一般有多大?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越多。

一、小班化教学的本质

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全班;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其根本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提出了同样的思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则不复也。”意思是说教学应注重启发式,举一反三,摒弃填鸭式、满堂灌;孔子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强调了教学要注重师生互动,合作学习,注重知识的传播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孔子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说小班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些教育思想已成为几千年来我国教育的经典而引领着学校教育前进的步伐,折射出小班化教育的永恒的美丽。

二、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及要素:

与班级授课制相比较,小班化教学活动会发生如下变化:

1、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会得到重组与优化。

2、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间互动关系会得到增强和增加。

3、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全新变化,并促进或推动教育理念的进步。

小班化教学五大要素: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基本要求:以学定教;关键流程:先学后教;基本形式:自主合作;终极目标:人人发展。

三、小班化教学的举措及目标:

1、重组课堂空间:关注全体学生,融洽师生关系。

实行小班化教学的班级学生数一般在30人以内,教室更显得宽敞明亮,这使学生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展示自己的空间,那我们就应重视小班化的环境优化设计和布置。首先,小班化的座位安排要有小班化的特色,可以与大班的座位安排有所区别,根据实际教学活动的需要可摆成围坐型、品字型、梅花型等形式,应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和培养能力。其次,小班化的教室内的环境布置要有小班化的特色,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与主题。小班化的教室空间相对变大了,应该把多余的空间精心设计,充分利用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可以在教室放置小书架、学生手工制作成品展示柜、体育用品柜……在教室四周建成一个个读书角、科学角、艺术角等等。还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些人生奋斗目标、心灵感悟纸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窗户上,让教室的每面墙、每扇窗都说话,都有生命力。小班化的环境设计和布置要更方便学生的学习生活,突出实用功能,要赋予环境的育人功能,而不能仅仅是美化环境、做做样子。

2、优化教学方式:以生为本,自主学习 

小班化教学中,由于人数少,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每一个学生,那我们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优化小班化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教学要以生为本,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应有更多的改变,要成为自主学习的探索者。这就要求我们在小班化教学中要科学编写和利用学案,课前让学生抓住学案预习,课中让学生围绕学案讨论交流、质疑答疑。教师要做成功的导演,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在学习的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不断地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其次,小班化教学中,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了解每个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师的心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学习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二是学习能力和成绩一般的学生;三是学习能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层的结果需要公开,可因不同学科而异,且可以随着教学活动的进展和学生能力成绩的变化而重新分层。在教学过程中要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布置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弹性作业,这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满足他们的自尊要求,从而让学生主动、自由、充分、和谐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3、优化与拓展教学内容,讲授精准,检测多元,课堂灵活多样。

小班化课堂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凸显教育的差异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必须更加的多元化,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这就使拓展现有的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而实际上,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些知识可以进行共享。教师要善于开发、整合来自学生的、生活的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课前预习、课内交流讨论、课后记录与交换的模式,互通有无,使知识的来源形成一个网状模式。同时,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教学,提倡研究式、应用式、实践式的课外学习理念,树立大课堂观。比如可以在学习图形面积时引领学生课外实际丈量土地面积;写景文章教学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际景物;美术课带学生外出写生等等。以此拓展教学的深度与宽度。

总之,小班化教学使不合理的更合理;使不科学的更科学,使不完善的更完善,使不规范的更规范,使无效的变有效,使有效的更高效。

参考文献:

1、上海教育出版社《小班化教育》

2、【美】Eric Jensen LeAnn Nickelsen《深度学习的七种有力策略》

论文作者:闫绍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  ;  ;  ;  ;  ;  ;  ;  

我对小班化教学的认识论文_闫绍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