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评价中若干问题的探讨_学术期刊论文

学术期刊评价中若干问题的探讨_学术期刊论文

对学术期刊评估中若干问题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学术期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期刊评估,是包括期刊评奖、期刊检查分级、核心期刊的评选等在内的期刊评价活动。对于学术期刊的评估,近年来日益引起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教育部门、期刊主办单位及期刊办刊人员的广泛重视。总结、反思以往的期刊评估(评奖)工作,探讨设计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研究制定一个较为公正且具操作性的评估办法,是当前摆在期刊管理工作者和期刊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又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拟在对我国近年学术期刊评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学术期刊评估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我国学术期刊评估现状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期刊的评估大体存在三种模式:一是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主持的期刊评奖或期刊检查评估及期刊分级;二是各级各类期刊出版行业组织、学术团体主持的期刊评奖或检查评估;三是图书情报部门、专门学术评价研究机构主持的核心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的遴选及期刊评价等。

在现行的三种评估中,第一种由于属政府行为,产生的影响较大,但其范围主要局限于期刊出版界。如新闻出版总署主持的“中国期刊方阵”的评选将优秀期刊分为“双高”、“双奖”、“双百”、“双效”等不同层次,各省、市、自治区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从质量管理角度将期刊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等次,对办得不好的期刊实行黄牌警告,这一切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期刊社(编辑部)及其主办单位的办刊工作。第二种评估(含评奖)近年来较为频繁、活跃,在推动编辑人员交流办刊经验、促进提高办刊积极性以及改进期刊管理等方面也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由行业学术团体举办影响相对较小,以致评估(评奖)的结果往往得不到期刊主办单位的认可。比较而言,在期刊的三种评估中,核心期刊的评选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影响最为广泛深远。评选核心期刊,其作用本来主要表现在图书情报领域,它的“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告诉期刊使用者在某一个学科中应该优先选购什么期刊和应该优先选读什么样的期刊”。①核心期刊是有一定评价功能的,由于它在研制过程中采用的量化办法比较科学,其对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统计结果,完全可以作为期刊评优等评估工作的重要参考指标。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核心期刊的评选并不是对期刊的全面综合评价。它的遴选强调的是学科影响力,是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使用角度对期刊在特定学科范围里所起的作用的分析,而并非多层次、多角度对每种期刊所做的全面的优选比较,核心期刊与优秀期刊、高水平期刊有关系但三者并不是一回事。可惜的是,近十多年来,在某些部门、地区和单位出现了过分夸大核心期刊作用及误用核心期刊的现象。不少高校、科研单位参照有关核心期刊表把国内外学术期刊划分为权威、核心、重要、一般等不同等次,把权威、核心期刊视作高学术水平期刊的级别,从而也使核心期刊成了划分学术论文水平、等次的重要标准。由此,有关核心期刊的评选不仅深受图书情报界关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深深牵动着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和编辑工作者的心,以至于能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名学者考核能否合格、能否聘上岗位以及能否晋升职称,是否入选核心期刊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一份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前途和命运。在我国学术期刊界,不少期刊社(编辑部)都把争取进入核心期刊名单作为自己办刊追求的目标。这是我们在研究期刊评估时特别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评估学术期刊,核心在于研制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及评估指标体系。初步梳理我国近年来的学术期刊评估工作,大体有三种情况:一是评估期刊的质量,其主要指标包括期刊的政治质量、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出版质量。二是以评估期刊质量为主,兼及主办单位管理及期刊社(编辑部)的建设。三是对期刊的全面检查评估,其指标既包括期刊的质量,也包括期刊主办单位的管理、期刊社(编辑部)的建设。由此三种不同的评估,形成了我国学术期刊评估的不同评估标准及其指标体系。

在现行的我国期刊评估标准中,以国家新闻出版署1996年7月5日颁发的《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及国家科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1992年4月2日联合发布的《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评估标准》影响最大。②这两个标准的制定发布虽然主要是面对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但由于它由政府部门制定、发布,因而在事实上指导、影响了我国近年来的各级各类评估以及各期刊社的办刊工作。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近十多年来由全国到地方、到行业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学术期刊的评奖、检查、评估的分级方案、办法或标准的制定,均无一不依据这两个标准。时至今日,这两个评估标准的基本内容应当说还是科学、合理、简明的。然而,随着学术期刊事业的快速发展和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现行的两个标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的有:如何在学术质量指标中更好、更全面地体现综合性文献计量的相关指标,尤其是增加五年影响因子等指标,以及如何更合理地体现高水平、高影响力论文在评估指标中所占的权重;如何在社会影响的指标中更好地体现扩散因子③、web即年下载率、重要学术机构及著名学者对刊物的评价以及核心期刊收录等指标及其权重。另外,虽然评估标准的制定是对学术期刊评估的核心,但是评估的内容、方式、方法、程序、制度等也十分重要,而在这一方面,目前我国期刊评估中也还存在不少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譬如如何坚持把评估期刊的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并增加对期刊主办单位的管理与期刊社(编辑部)建设等办刊基本条件评估的指标;如何把评估专家组的会议集中评审与在较大范围内的同行专家匿名通讯评审相结合;如何坚持计量综合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如何实施更加严格的回避制度,以及对评审人的监督制度等。只有对这些问题有深入的思考、清楚的认识,才有可能研制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保证学术期刊评估工作健康开展。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核心期刊的评选主要是由图书情报部门按照文献计量方法从学科角度对期刊所作的评估,与期刊主管部门或行业学术团体主持的对期刊所作的综合性评估有着很大的不同,需要做专门的研究,故本文对学术期刊评估的探讨,不包括核心期刊的评选。

二、改进学术期刊评估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如上文所述,目前我国学术期刊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对于改进学术期刊评估,学界、业界也有许多不同的见解,我认为主要应解决好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评估标准的设计上,应力求多维度、综合化

期刊评估的标准是开展期刊评估的基本依据;期刊质量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评估工作能否公平、公正、顺利进行。评估标准的科学合理,很重要的一点是标准的设计应多维度、综合化。多维度指对关涉期刊办刊质量的一切有价值的因素均应在评估标准中尽量予以考虑和体现。具体说,不仅要评估学术期刊的内在质量,而且还要评估期刊主办单位的管理及期刊社(编辑部)的建设等办刊条件的保障。而对期刊内在质量的评估,既要重视政治质量、学术质量,还必须考虑编辑质量、出版质量。在对期刊内在质量中需要重点评估的学术质量,既要重视期刊的影响因子、当年即引指数、引用频次,又要考虑到论文的摘转率、获奖率、基金率以及产生重大学术、社会反响的高影响力论文的比率等各种因素;既要考虑期刊被国内外重要文献、评价数据库收录的多寡,又要考虑到期刊在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评奖中的获奖数量及等次;既要重视期刊组发有价值的优秀成果的情况,也要把期刊发现、培养年轻学术人才的成绩列入评估的指标体系之中。总之,在评估标准的设计上应力求对评估对象做多维度、多侧面的考量与把握。

所谓综合化,是指要对上述各项评价项目按其关涉期刊质量的重要程度全面、合理、科学地设定评估指标及得分权重,从对期刊各项指标得分情况的综合分析中达到对期刊质量全面、准确的把握与评估。

大量事实表明,对期刊质量的评估,采用的项目愈多、愈全面,评估获得的结论就愈客观、愈准确。以往,我国学术期刊的评估(评奖)的标准,设计的项目偏少,还不能做到充分利用有关客观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值得完善、改进。

2.在评估指标的确定上,应兼顾内容与形式,加大高影响力论文的指标权重

对于学术期刊的评估,固然应当坚持学术质量第一的原则,重视内在质量,但也绝不能只看内容,轻视形式。《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学术理论类期刊质量评估办法》中规定:学术理论类期刊的业务水平(含学术水平、社会影响、写作质量及遵守知识产权情况)占40分,编辑标准、出版标准各占30分。这一指标权重的设计对学术期刊来说明显不妥,因而很快在相关评估(评奖)中被修正。近年来,有人不断在一些场合或文章中提出,学术内容重要,编辑出版等形式似乎不很重要,这是值得再探讨的。学术期刊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总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对学术期刊的评估不同于对学术成果(论著)的评价,学术成果的评价主要看其学术内容上的创新价值,而学术期刊的评估除重点看其学术水平外,还不能不看其编辑出版质量。期刊是多篇学术论文的有机组合,如何对论文审选、编排,如何策划设置栏目,突出什么重点,无不渗透着编者的思想和眼光,体现着编者的编辑理念与原则。另外,承载着多作者学术论文的学术期刊,如何达到编辑体例、编辑风格的一致,如何对作者的原稿进行打磨、完善,如何精心编校,尽量减少从观点、内容到文字表述上的疏漏等等,都应是一个期刊产品重要的组成部分,都十分值得重视。试想,一个学术期刊虽然也发表了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但是编排若无定则,编校差错较多,印装瑕疵不少,这必然会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和学术信息内容的传播效果,这样的学术期刊不可能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不可能进入优秀产品甚至也难以进入合格产品的行列。在近年我国国家期刊奖的评选中,评奖委员会就曾委托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对入围期刊进行编校质量的检查,一些刊物就曾因编校差错超过标准落榜,这样的做法完全合理,很受编辑同仁好评。

在学术期刊的评估中,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评估指标,如目前较普遍采用的文摘率、获奖率、被引率、基金率等等都是评价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比较而言,评价一种学术期刊的水平,最重要的应是看其刊发了多少有较大价值、较高创新水平和较大学术、社会影响的学术论文。学术期刊的水平说到底取决于那些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文的水平,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最终也取决于刊发了多少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国家新闻出版署1996年在《学术理论类期刊质量评估办法》中明确规定了一条指标,刊发关心社会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作出突出贡献,或者对决策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工作有较大的帮助,在社会上引起重大反响的论文及其比例,满分10分。规定:每年能有3篇以上的得10分,每年1-2篇的得6-8分;能基本满足要求得5分。这一条应当说是抓住了学术期刊评估中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十分重要的,但该文件仅仅强调了产生重大社会反响的论文,并未包括产生重大学术反响的论文,是一个缺憾,需要加以补充、完善。

关于有重大反响的学术论文的确定,就自然科学而言,应指引用率排位本学科前列的论文、发表后获全国及省部级重要科技成果奖项的论文,以及对推动科技、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论文。就社会科学而言,我认为一篇论文如果同时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三种以上重要文摘刊物同时转载或摘要,或被《人民日报》、《求是》杂志转载,或被引率排名全国同一学科专业论文的前列,即可视作产生了重大学术反响;如一篇论文的观点、结论被省部级及以上政府决策时采纳应用,或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一等奖,或获省级、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即可认定为产生了重大社会反响。增设这一指标作为学术期刊评估的重要指标,对客观、准确、科学地评估学术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办刊水平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3.在评估的内容上,应体现出成果与出人才结合,增设发现培养人才的指标

学术期刊的任务,应当有两条:一是出成果,即选择、推出有较大科学价值的学术论文;二是出人才,即发现、扶植有发展潜力的学术人才。对学术期刊的评估,相应的应有两条标准:一是要看它组织、刊发了多少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二是要看它发现、培养了多少年轻学术人才。讲期刊质量、水平,应当从推出高水平学术成果和促进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两方面考量,两者不可偏废。现行的期刊评估标准,仅考虑了期刊在推出多少学术成果以及这些成果的学术水平,而未考虑期刊在发现培养人才方面的成绩,这是一个很大的偏颇。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在学术史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经典的学术成果,往往是“小人物”做出来的,往往是学者们在自己的年轻时代完成的。不少学术期刊的成功经验也表明:发表年轻学者的论文,与保持刊物的学术水准并不矛盾。一些具有原始创新价值的、有重大突破性的学术成果往往出自年轻学者之手。发现、培养青年学者,促进青年学术队伍的健康成长,应成为评估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在学术期刊的评估中,应把是否积极组织、发表年轻学者论文的情况引入评估指标,具体可专门设定组发青年学者论文比率一项,并设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及权重。

4.在评估方法上,应重视客观量化评价,坚持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多年来,在学术期刊评估(评奖)中,都十分重视客观量化评估。但近年来也有学者不断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把通过评分统计出来的结果以及排名作为评估(评奖)的重要依据的做法是重外在因素、轻内在质量的不科学的做法。如此意见应当说有其一定道理,但也过于笼统、存在着片面性。在学术期刊评估的各项指标中,的确有一部分需要计算、统计客观数据,如摘转率、引用率(影响因子)、获奖率、论文的基金率等等,需要依据已有的客观数据及其排名等计算出确切的得分。但是无论是政治质量、学术质量还是编辑质量、出版质量等具体项目的得分、扣分,也都要经过相关专家对刊物的阅读、审查(大多情况下是采用抽查法)、讨论评议才能确定。况且,一个期刊摘转率、引用率、获奖率等的高低、排名的次序也都无不经过了相关同行专家的评鉴,体现的是众多专家的眼光与意志。因此,简单地把对摘转率、引用率、获奖率等作为评估的指标并依之进行量化打分说成是只注重客观数据而轻视专家主观评价是不实事求是的。我认为,对学术期刊评估,任何时候都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抛开已有的学术、社会评价而另聘任学科专家一切从头做起,这是无操作性的很幼稚的想法。试想如果抛开已有的学术、社会评价,仅凭所聘学科专家一一阅读期刊做主观评定,不知要花费多少人力,花费多少时间,又要花去多少财力。另外,所请专家一个学科究竟能有几人,如果仅为一二人,其评价的结果就一定比综合文摘期刊的摘转、同行学者的引用、政府的评奖等获得的结果更客观、更公正吗?我看值得怀疑。在谈到评选核心期刊的方法时,叶继元先生曾指出:“常用的载文法、文摘法、引文分析法、读者利用率等文献计量法与专家意见法,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国内也有十多年的经验,可以说已比较稳定,成为必备方法。在期刊评价中定量评价具体、明确,但单纯依靠统计数据则有一定的局限性……定性评价宏观、全面,但单纯的定性评价,则有相当的随意性、主观性。”④所以他主张将两者结合起来,以达到优势互补。叶先生的分析也充分地说明了把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的必要性。

由上,我认为以往评估中重视已有学术、社会评价,借鉴国内外核心期刊评选中已经成熟的量化评价方法的做法,不但无错而且还应当进一步强化。

5.在评估程序上,应增加同行专家匿名评审环节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学术期刊的评估(评奖),大都由上级主管机关制定并发布评估方案,由各期刊社申报、主办单位签署推荐意见,主管机关组织评估(评奖)专家委员会开展评估。如属检查评估者,专家组还常常要深入期刊社(编辑部),听取汇报,进行实地考察。如属评奖,则由专家委员会分组打分,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选。此种办法,虽然发挥了同行专家的作用,但由于专家评审组成员数量有限,很容易导致少数专家说了算,往往难以实现评估的公平、公正。解决此一问题,我认为很有必要扩大评审专家组的范围与功能。具体应在专家组会议集中评审之前,组织在相对较大的范围里进行同行专家(既有各学科专家,也应有期刊专家)的匿名通讯评审,广泛征求相关专家的意见,以其评分、排序的结果作为专家组集中评审时的重要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南京大学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近年在遴选核心期刊及统计源期刊时,采用在较大范围内聘请学术同行专家评审、排序的办法,已显示了较好的效果,可资借鉴。

聘任一定范围内的同行专家进行盲评,其着眼点重在通过同行专家对学术期刊学术质量做宏观、总体的评价,即定性的把握。其方法,我认为应遵循分类原则,按学术期刊的类型,分别选择刊物所涉相应专业、学科的同行专家作为通讯评审专家,以便通过同行专家对刊物相关学术论文总体水平的评价,较准确地为学术期刊质量状况进行定性打分或排序。

6.在评估组织的构成上,应实现学科专家与期刊专家相结合

目前,我国学术期刊评估(评奖)专家组的构成大体有三种模式:一是以学科专家、期刊编辑专家为主体,有少量期刊出版管理专家参与的结构模式;二是以期刊编辑专家为主,有少量期刊出版管理专家参与的结构模式;三是全部由期刊编辑专家组成的结构模式。从近年期刊评估的实践看,第一种专家组组成结构较为科学、合理,评估工作的开展一般较为顺利,而第三种专家组的组成结构不够科学、合理,评估工作中往往出现问题较多。

对学术期刊的评估(评奖),是学术行为,其评审组织的成员虽主要应由同行专家即相关学科专家及期刊编辑专家组成,但期刊管理专家也并非可有可无。近年来常有人对期刊管理部门有关专家参与学术期刊评估表示质疑,认为这部分人既无学术研究的专长,也无办刊经验,难以对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做出准确评价。这种看法是值得讨论的。事实上,对学术期刊的评估,上述三部分专家都是不可缺少的。学科专家以其较高的专业学术造诣实现对期刊论文总体水平的准确评价与把握;编辑专家以其丰富的编辑经验和编审水平实现对期刊整体编辑出版水平的准确评价与把握;而期刊管理专家则可以其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对期刊整体情况的全面了解实现对期刊综合水平的评价与把握。只有这三方面专家的密切配合,相互补充,才可能真正实现对评估对象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

7.在评估制度上,应建立健全回避、监督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

任何学术评价活动,都是人的活动,都是同行专家的学术行为。尽管对学术期刊的评估大量指标都具有客观性,是评价者主观难以改变的,但是,评估过程始终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过程。在评估中,如与被评对象有密切关系的相关人员参与评审,就可能有形无形地影响评审专家充分发表意见,从而影响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因此,学术期刊的评估很有必要实行回避制度。近年来,教育部名刊工程人选期刊的评选,其评审专家组成员一律由高校以外的学科专家与期刊专家组成,就较彻底地实行了回避制度,从而保证了评估的客观、公正,受到各高校及学报界乃至全国期刊界的高度肯定。这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在当前社会风气、学术风气尚存在较多问题的背景下,改进学术期刊的评估工作,应把评估制度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首先,应健全评估专家资格审查制度,真正落实评估中的回避制度;其次坚持以学科专家、期刊专家为主,出版管理专家少量参与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专家库建设制度;再次是实行动态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专家定期轮换制度;四是建立健全专家信誉制度,实行实名评分、实名投票,向社会公布评估专家名单,对虚假评估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五是建立评估意见反馈、申诉及评估结果公示制度等。只有有了健全、规范的评估制度,评估工作才会有章可循,才会避免漏洞,从而保证其健康、正常地开展。

注释:

①陆伯华:《对核心期刊的再认识》,《数字图书馆论坛》,2007年第3期。

②《中国社会科学期刊质量标准》由《社科期刊质量标准及评估办法》、《社科期刊评分原则和方法》、《政治质量标准及评估方法》、《附件》四部分组成。《科学技术期刊质量评估标准》发布2年后,经修订完善,于1994年由国家科委正式颁发《关于颁布五大类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的通知》,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朱晓东等3人又有修订后的《科学技术期刊评估标准》在《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上发表。

③扩散因子指某一期刊当年每被引100次所涉及的期刊数,它显示总被引频次扩散的范围,用以评估期刊的影响力。

④叶继元:《中文核心期刊研究之我见》,《学术界》,2001年第4期。

标签:;  ;  ;  ;  ;  ;  ;  ;  ;  

学术期刊评价中若干问题的探讨_学术期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