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状与建议分析论文_李艳丽

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状与建议分析论文_李艳丽

摘要:近年来社会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大,电力工程建设数量也逐渐增多。电力是国家的重要能源,电力工程包括火电工程(含综合利用电厂)、核电工程、输变电工程和风电工程。火电厂和输变电工程是近年来建设项目数量最多、最为普遍的开发建设项目,也是国家、地方审查、审批水土保持最多的项目。核电站和风电工程是我国近年开始兴建的电力建设项目,主要分部在东南沿海地区和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不燃烧大量煤炭,减少了煤炭在开采、运输、灰渣处理中的环境污染与水土流失,是国家鼓励的环保型项目;但电力项目建设不可避免地扰动地貌,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如不做好水土保持,势必对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为了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深入开展电力工程水土保持准入条件研究,制订严格的水土保持准入标准和相应配套政策,最大限度地把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的隐患控制在决策和规划层面,避免因选址不当、设计不当造成的环境损失,进而从决策源头规避生态风险。本文就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状与建议展开探讨。

关键词: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环保性

1水土流失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水土资源相对匮乏,水土流失问题历来比较严重。西北地区风沙侵蚀造成的土地沙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南地区“石漠化”,以及黄河混浊、长江变黄,许多河流、湖泊泥沙淤积,洪水频发等恶果,不断向我们敲响警钟。据权威资料,90年代初,我国仅水力侵蚀未治理面积就超过170万km2,至1996年尚有367万km2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而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仅3~5万km2。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及经济的快速增长,水土流失和水土资源紧缺的形势将更加严峻。我国政府在1993年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要进一步增强对水土流失治理的紧迫感,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速度”(国发[1993]5号文件)。1998年国务院又批准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其中绿化、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

2电力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性

以输变电工程为例,不同工程的情况不同,水土流失普遍特性如下:站区和塔基区的水土流失量很大,流失量占比很大。其中,站区水土流失量略高,主要是因为基础开挖和临时堆土等造成,施工作业的扰动很大,土层表面的破坏程度大。受到立地条件变化的影响,土体结构出现破坏,降低了土壤整体的抗侵蚀能力,土壤流失量很大。基于此,开展施工作业前,应该剥离表土,将土壤集中堆放在临时施工作业区域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比如临时拦挡等。施工作业中做好边坡位置的处理,设置护坡,并且在坡脚位置建设挡墙;坡顶位置建设截水沟;斜坡位置建设排水工程。完成施工作业后,开展土地整治和覆土处理,铺设在草皮绿化或者复垦。

3水土流失危害

根据电力项目实例,如不采取相应措施,建设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量少则数百吨,多则上百万吨。此外,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还可能对区域水系、下游居民及工矿企业造成影响,破坏水土资源,增加河流的含沙量,影响水域水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4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策略的总结归纳

4.1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目前,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存在以下问题:(1)涉及了过强的行政管理内容,如提出了在“三个阶段”(可研、初设、技设)都需编水土保持方案,而法律规定只在环境影响报告书阶段即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编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针对性不强,未充分体现行业特点,会使报告编制单位在具体操作时,因对规范的理解不同而取舍不同。(3)受可研阶段深度的限制,内容深度难以达到技术规范的要求,也难以与环境影响报告书协调。(4)在技术规范中提出要编制“补偿费”的要求既不合法也不合理。

4.2弃土场防护措施

(1)工程措施。从水土流失的防护角度来说,弃土场的防护,采取的工程措施如下:①拦渣工程。设置挡灰堤,形成有效的防护墙,控制弃渣的流失。②综合防护工程。采取的护坡工程措施,坡面每增加10m,留设4m宽度的平台,当渣坡趋于稳定之后,运用护坡工程措施实施防护。若弃灰场的高度超过5m,对每级坡面的坡脚,使用干砌石或者浆砌石的方法实施防护。若边坡的高度不大于5m,则运用预制混凝土网格植草护坡的防护措施,实施渣土体的保护。③排水工程。目前来说,常用的排水工程水土防护措施包括截流沟和陡坡排水沟等。以截流沟为例,选择渣场外部布置截洪沟,实现对水的引导和排除,进而减少弃土场内部的汇水量,保证弃土场可以正常运行。一般来说,在弃土场上游边界外部1.0~3.0位置,建设截水沟,实现对平台汇水以及坡面汇水的有效引排,排入到下游。(2)植物措施。从水土流失防治的角度来说,弃土场的防护,采取的植物措施如下:①建设防护林带。若想减少大风天气的影响,避免引发弃土场扬尘,多建设速生防护林带。建设的绿化带,布置在弃土场的上风向位置,设计为紧密型结构,通过降低风速,减轻风的吹蚀力,下风向的护林带,设计为疏透型结构,保证通风效果,进而减少扬尘。②灰渣顶面绿化。每条块达到工程设计的标高之后覆土,通过播撒草种的方式制作防护层,减少裸露地表,减少水土流失。

4.3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

水利部5号令规定,具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单位必须持有水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而国家环保总局发[1999]107号文规定,有水土保持方案的建设项目,其水土保持方案必须纳入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必须由持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单位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规定评价单位工作范围内有水土保持内容,可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不另设水土保持的环境评价资格证书。两个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显然存在矛盾。

4.4制定严格的技术规范标准

火电工程建设工作应该长期经受国家技术部门检验,时常针对资源综合利用价值进行系统延展,主动联合热电联产和独立供电区域进行综合创新技术项目的开发,过程中相关技术应用实效和创新体制开发工作主要围绕火电能源可持续利用标准条件进行大幅度调控。在贯彻国家综合开发标准的同时,应用选煤区的认证基础进行生产能力和产量协调规划,保证阶段生产力的科学跳跃反弹效应:在煤炭资源品质和热量发散潜力上进行系统设定,并且主动提供满足集中供热的条件制备场区;之后对热电联产项目框架进行精心策划和细致编排。综上所述,按照国家特定产业结构规划的必要控制理念分析,在国家改革方案和主管部门之间达成合理协议效应之后,才能逐渐开展后续工作,火电建设项目方案提交环节中需要将土地占用申请和水土保护文件资料全面呈现。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电力建设的效益,因此要做好严格的把控。文中结合具体工程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保障水土维持的效果,减少环境破坏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姬俊虎,韩凤翔,周乐群.水土保持践行新时期治水新思路的技术探索[J].中国水土保持,2019(06):1-6.

[2]赵俊侠,任婧宇,杨亚娟,惠波.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水土保持,2019(06):53-55.

论文作者:李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8

标签:;  ;  ;  ;  ;  ;  ;  ;  

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现状与建议分析论文_李艳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