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人们在美化生活、亮化生活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近年来,随着人们自身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家对城市规划设计未来的生态发展越来越重视,这不单单是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需求,还是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需要,因此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严格遵守生态规划这一原则,运用生态理论指导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而推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建立较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做好可持续化经济发展模式与完善的生态制度,促使城市文明理念推进城市建设规划转型。下面就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进行探讨,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态理念;城市建设;规划
1基于城市规划现状的生态建设
城市空间机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不断呈现出新的变化,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多种功能划分,且每个分区的建筑密度、高度及布局方式都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均质、粗犷的整体空间肌理。面对当前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现状,生态城市的建设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现阶段,由于各地对生态城市的理解不同,国内外各地区生态城市的建设呈现出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受到不同城市地理、空间、位置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城市建设规模、特征也各不相同,各地人们对生态城市的理解自然有所差别。但是,综合国内外各地区生态城市的建设情况来看,生态城市具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必须维持生态城市系统的健康和协调。简单地说,在维持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的同时还要注意城市空间的分布,保证城市具有高效的物流、人口流、信息流,使城市具有持续的发展和消费能力。
2人类素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2.1人类素质的定义
人类素质是指人类在自然活动中的才干和能力,他是人类在生活中基本品质的形成。它是指在一定生活下,人类生产力自我创造价值的效率和能力。人类群体了解世界、改变社会的条件和能力。素质是先天遗传性与后天习惯性的辩证统一。先天的素养是一种自然的形成,而后天的素质则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养成。有明确生活目的和进行加以控制的教育性环境在素质养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素质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群体素质是由不同类型的个体素质组合构成。个体素质好坏影响到群体素质水平。但群体素质又对个体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使个体素质深深地打上了团结、合作、地域等文化色彩。更巨大的影响着整个生态文明建设。当代生态环境的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本身的危机,是人类没有发展好自身的行为素质和能力的见证。
2.2生态环境的定义
生态环境的综合因素影响着生物及生态动物的生存和活动。其中非生物因素有水、无机盐、氧气。在自然界,生态因素与生物生存环境和方式相互作用。生态环境是以地表为底,天空为顶,在一定活动范围内户外空间包含的有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相辅相成。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适应调整能力。其生态环境的结构越复杂,生存物种越多,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良好的环境协调性是指人类活动中各项资源、能源消耗少,生物再生循环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3人类素质与城市建设的联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社会环境因素的改变对人类的素质影响越来越大。人类素质的高低在一方面是取决于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类对环境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人类生活行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环境的后果,以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环境的演化不以人的思想意志为转移,盲目的用人的主观意志和想法去改造环境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有人把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通俗而形象地喻为“兄弟”关系,人类生态环境的事情应多和环境“兄弟”商量,这个比喻恰到好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我们需要花上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去改造恢复,甚至永远都无法复原。所以,人类与环境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人类的任何行为都会对环境产生着巨大影响,反之,环境的任何改变也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质量的高低,人类与环境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呼唤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3提高人类素质,树立城市发展建设的绿色观念
3.1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类整体素质
教育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基石,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这体现了党对教育体系和价值的深刻认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睿智思考和准确判断。所以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开展各式各样的环保体验活动,让下一代切身感受生态系统的内在力量和外在影响,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同时我们还要建全环境保护制度,正确的引导和规范居民在生活中的活动方向和行为。做好宣传工作,让“破坏环境为耻”的观念深入人心,发挥新闻媒体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居民保护环境的杰出业绩,反应他们内心的呼唤。弘扬正气,满足居民环境保护的精神文化需求。
3.2系统优先,重视城市规划整体效果
城市中所存在的所有物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因而,城市规划应当一直秉持着系统优先的原则,重视城市规划的整体效果。不能只为某一子系统的超前发展而忽视了城市系统的整体发展。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应当科学配置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最大程度扩大生态数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提高城市的总体功能。
3.3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
不同地区拥有着不用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而生态城市的规划应当应当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突出本土特色。因此,生态城市规划应当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确定城市结构,选择合理的城市结构布局。这样才能较好地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利用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空间的布局也会更加完善和完美。
3.4引入植被,注重生物多样性建设
近年来,为了净化城市大气、减少荒漠化引起的沙尘暴对城市的影响,绿化带在城市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基于绿色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强大作用,生态城市规划中应当持续坚持这项建设措施,充分利用生态植物的功能。与此同时,还要引入多样性生物,形成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既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又有利于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和谐与平衡。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实现人类可持续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了我们需要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到当前发展及其长远发展的需求,为长远目标积极的筹谋,又兼顾当前生态文明的发展,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因此我们要认真落实生态文明重大战略部署,树立绿色建设的观念,把我们共同的家园打造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覃玲玲.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与指标体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7):110-113.
[2]林琳.包容性增长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J].开放导报,2013,(2):65-67.
[3李迅,刘琰.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城市规划学刊,2011,(4):23-29
论文作者:董修来,魏建洋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4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人类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素质论文; 环境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4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