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名家学作文论文_罗红红

师从名家学作文论文_罗红红

——以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

罗红红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文华中学 528300

一、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无论是朱自清的《春》还是老舍《济南的冬天》,写一个季节,必不可能面面俱到,但作者通过特定的角度,以一景一物渲染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以《春》为例,在春天,有雨,有花,有草,这是点;有树,有鸟,有风,这也是点。但多点结合,最终组成了的,便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反之,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将四季分散开来,容貌有别,性情各异,每个季节的雨,着笔不是雨,笔下却尽是雨。每一季节的雨都是一个面,组成了四幅形态各异的画。

点: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面: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在这幅春草图中,小草是一个点,这个点细致又独特,“嫩”“绿”是春草萌芽的娇态及颜色。由众多的草组成一大片草地,那便是面,大片的草地流畅和谐,从中不难看出生机盎然与蓬勃向上的姿态。简单的文字,简单的勾画,却将春草的柔美与娇嫩跃然纸上。

点: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面: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在这幅春雨图中,树枝是点,叶子是点,水珠子是点。作者生动的描绘了雨中极具代表性的事物,继而笔锋一转,转到整个大地,这是一个大的面。“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这是为什么?因为“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由点到面,由冬天到春天,水到渠成。

借鉴训练:利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试写“夏日荷塘”。

写作提示:点——荷花、蜻蜓、游鱼、荷叶、垂柳;面——荷塘。

二、多重感知,别具一格

刘湛秋的《雨的四季》,用淡然的笔调写了四季的雨:春雨的美丽,娇媚,温柔,细润,甜美;夏雨热烈,粗犷也奔放;秋雨端庄而沉思的沉静;冬雨的自然平静。作者对雨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观察不仅是眼睛看到的,更是人的多重感官去感知的。

视觉: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听觉: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嗅觉与味觉: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鼻子和嘴唇。

触觉: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这些文字在描写时,动用了人的多重感官描写雨后的世界,牵动美妙的联想与想像,带给我们全方位的感受。同样写春天的雨,与朱自清的《春》不同,他选取了从花苞里滴下的水珠子,并将之与少女的眼泪作比,不似“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是以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为基础的。观察不只是事物的形态,还要深入其中,选取最具代表的事物来描写。总之,作者动用了人的各种感官,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与描写,正是值得我们欣赏与借鉴的。

借鉴训练:利用人的感知,试写“夏日荷塘”。

写作提示:颜色,声音,花香。

三、张弛有度,曲折有致

古人说:“画如交友须求淡,文似看山不喜平。”其意一目了然,文章要有起有伏,这是艺术的规律。“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说在大约也是如此。这里的“松”“弛”既可是情节上的,也可是阅读时情绪上的,就像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来让人觉得有波有澜、曲折有致。

四、动静皆宜,相映成趣

写景物,要注重流动和谐地将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出来,这样才能形象生动、宛然在目。在朱自清的《春》里,作者不仅写了动景与静景的搭配,动静结合,同时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二者相映成趣,使得读者阅读时仿如走进春天一样,身临其境。

动景: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静景: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静景动化: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在文章中,花、草是静景,蜜蜂蝴蝶是动景,但即使花草是静景,作者也要它动起来,这是静景的动化,化静为动,将百花争春的情态与蜂蝶的“飞”“闹”有机结合,于是,一幅立体的春花图一笔挥就。当然,接下来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借鉴训练:动静结合的方式,试写“夏日荷塘”。

写作提示:静——荷花、荷叶、垂柳;动——蜻蜓、游鱼。

固然,本单元的文章在锤炼词语上面功力非凡,有很多形象的字词、丰富的句式、极具表现力的语言,这些也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特别是修辞方面,多用比喻、拟人、排比,三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及内蕴远不止以上所述,我们要更细致地多角度感受大家名篇,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并适时运用到我们的作文教学中。

论文作者:罗红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2月总第1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  ;  ;  ;  ;  ;  ;  ;  

师从名家学作文论文_罗红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