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刺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论文文献综述)
孔屹,张明明,刘慧,侯静梅[1](2020)在《核桃灸源流及在眼科领域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核桃灸是隔物灸的一种类型,古已有之,广泛的应用到内、外、妇、儿各科中,其中,以外科应用最广。当代医家通过改良、加工研发为一种新型可以应用到眼科的隔核桃壳眼镜灸。目前,这种灸法对结膜炎、干眼、近视眼、白内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科疾病有一定疗效。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为主的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计检索出20篇相关文献。检索结果得出,对核桃灸的研究报道较少,多为早年的研究,说明核桃壳灸并未广泛的用于眼科,大部分临床研究选用的样本量小,只有2篇文献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尚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本文对核桃灸的历史沿革及在眼科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与总结,以期能够进一步推广应用。
蒋暑雨[2](2020)在《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依据北京市所有医院的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得出二十四节气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为临床预测、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并与《素问·脉解篇》相关论述对比、印证,为探索各节气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据2015至2019年120个节气间同疾病急诊率的比较,得到各年各节气高于120个节气的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易发疾病,及低于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不易发疾病,再将高于平均急诊率1.5倍的易发疾病单独分出,依此找出5年内在相同节气反复出现的易发疾病作为1.5倍选择标准下年年或多数年于此节气易发的疾病,此即因此节气的气化特点所导致的高危疾病。≥1.5倍选择标准下高危疾病的具体确定方法为:针对每一种疾病,若在5年中相同的节气内作为≥1.5倍易发出现≧3次,或作为易发出现2次而另外3次都>1倍提示易发倾向,认为该疾病为该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同法得某节气每年不易发疾病。结果:1.在≥1.5倍选择标准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详见论文正文。依此可见,男女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节气即立冬~冬至较易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在小满~处暑即夏秋季易发,一氧化碳中毒见于小雪~惊蛰,中暑见于小满~立秋。这些结果与常识性事实及各科教科书中所提供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统计学分析方法方面是无误的,结果是可信的,1.5倍的选择标准初步看来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对照《素问·脉解篇》对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大雪冬至六个月节气为代表的三阴三阳病的论述,本研究在1.5倍的选择标准下得到的反复易发疾病也能与之达到较高的符合度:正月立春雨水太阳病月份,易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腰臀痛等太阳经部位病症、上实下虚之瘖啡失语、狂证等;三月清明谷雨厥阴病月份,易发病为阴囊肿物、咽喉不适等厥阴肝经病症,及阳气振发而不畅之腰脊痛病症;五月芒种夏至阳明病月阳盛之阴/一阴来复、阳明闭郁,易发病为胃肠道疾病、阳盛于上而邪并于外之躁狂、心神阳气突伤之惊恐障碍、焦虑性抑郁,及阳伤水停之下肢水肿、哮喘等病症;七月立秋处暑少阴病月,阳杀于外、阴气盛于下,易发病为腰部、下腹部疾病、厌食、肝胆病、视力视觉障碍类、肺水肿喘咳、心律失常等病症;九月寒露霜降少阳病月,少阳不伸,易发病见肋软骨痛、肋间神经痛、多部位关节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等;十一月大雪冬至太阴病月,脾运受抑,易发病为腹胀呕吐类消化系统、泌尿及代谢类病症等。本研究结果中,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全面、广泛,疾病种类细致,对《素问·脉解篇》的论述既有印证又有拓展,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利于临床实用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3.上述结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信度的同时,所呈现的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预防、诊治疾病的有效参考,在与经典得到了相互印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中未论述到的节气的致病特点的缺憾,为下一步对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规律的分析,提供了较为可信、可靠的大数据依据。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与事实基本吻合,且印证了《素问·脉解篇》中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指导各节气易发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弥补经典中相关论述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索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挖掘节气在中医学中的价值,提供了大数据依据。
钟慧[3](2020)在《过敏煎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风邪外袭型目痒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过敏煎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风邪外袭型目痒症的有效性,对目痒症半年复发率的干预状况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收集符合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纳入标准并经辨病辨证为风邪外袭型目痒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及试验组(过敏煎合玉屏风散加减颗粒剂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各35例,均用药治疗2周。分别在各观察时间点观察眼部症状及体征,根据拟定标准给予相应评分,计算总分,统计试验组与对照组各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药物干预后半年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治疗前分析经检验,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分布及眼部总体比较具有可比性。2.治疗效果2.1眼部症状总体评分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总体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在治疗1周时不明显,在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1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式均可降低患者眼部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眼部体征总体评分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总体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在治疗2周、治疗结束1月后显着,试验组显示出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式均可缓解患者眼部体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总体评分在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总体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显示试验组治疗方式总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同治疗方式均可降低眼部总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总疗效比较治疗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总有效率均表现为更高水平,在治疗2周及治疗结束后1月,试验组显示了更好的总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眼部各单项症状、体征治疗后比较2.5.1眼部各单项症状评分(1)眼痒: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对眼痒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眼痒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流泪:试验组流泪评分在治疗1周、治疗2周时与治疗组无差异,在治疗结束1月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两组经治疗流泪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异物感: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两组对异物感缓解程度基本相当,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两组经治疗异物感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畏光: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两组对畏光缓解程度基本相当,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两组经治疗异物感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眼部各单项体征评分(1)上/下睑乳头: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对上/下睑乳头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上/下睑乳头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上/下睑滤泡: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对上/下睑滤泡的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上/下睑滤泡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分泌物: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结膜囊分泌物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分泌物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结膜充血: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结膜充血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结膜充血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结膜水肿: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结膜水肿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结膜水肿评分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角膜缘: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角膜缘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角膜缘评分均降低,试验组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球周水肿: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试验组球周水肿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经治疗球周水肿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半年复发率试验组与对照组半年复发率分别为40.74%、62.07%,试验组对复发率的影响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7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治疗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过敏煎合玉屏风散加减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风邪外袭型目痒症有效,能够显着减轻患者眼痒、流泪的症状,改善上下睑乳头、滤泡的体征。2.过敏煎合玉屏风散加减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的药物总体疗效以及药物作用持久性均优于单纯使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复发率更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赵黎,缪晚虹,李青松,赵艳青,吕小利,桂炎香,王亚卉[4](2019)在《雾化疗法在眼科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雾化是将水滴撞击为微小雾滴悬浮于气体中,根据撞击方式不同具体分为喷射器雾化、超声雾化和震动塞孔雾化,药物颗粒和雾滴结合成气体溶胶,能减少药物剂量加大利用度,避免药物肝脏首过效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近年来雾化疗法在眼科临床应用较广,特别是眼睑疾病、干眼、结膜疾病、角膜疾病、眼外伤、屈光不正和斜视等眼病中应用较多,表明眼科临床雾化治疗具有用药量小、副作用少、方便快捷、起效快等优点,既可单独使用促进局部炎症的消退、加速组织修复,又可联合针灸、按摩等中医非药物疗法,本文就雾化的分类及其原理,以及雾化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张倩[5](2019)在《炙甘草汤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对气血亏虚型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并确诊为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气血亏虚型的患儿60例,年龄为414岁,将这6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两组患儿连续治疗并观察1月,记录并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总有效率及次年复发率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连续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及体征积分情况,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均有效(P<0.01),但治疗组在改善本病的症状(眼痒、畏光、流泪、灼热感、异物感)及体征(结膜乳头及滤泡、结膜充血、结膜水肿、分泌物、角膜缘改变)等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连续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根据第二年复诊情况,治疗组次年复发率为15.79%,对照组次年复发率为61.1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1.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与单纯使用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对气血亏虚型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治疗均有效果,但前者在改善本病的症状及体征等方面优于后者;2.使用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气血亏虚型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在降低复发率及缩短病程等方面更具优势。
程璐[6](2018)在《针灸治疗急性结膜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针灸治疗急性结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针灸疗法治疗急性结膜炎的临床应用提供证据,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指出方向或提供思路。方法制定严格的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全面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英文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并通过百度进行补充检索。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经严格的文献评价筛选文献,并根据Cochran handbook 5.1.0提供的偏倚评估工具对最终纳入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RevMan 5.3对针灸相关疗法治疗急性结膜炎的多个同类研究进行定量合并分析或定性分析(若纳入研究的同质性差),针对“针刺疗法是否可以快速缓解急性结膜炎的临床症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分析针灸疗法治疗急性结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急性结膜炎的针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共纳入针灸治疗急性结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21篇,其中4篇文献为放血对比西药治疗急性结膜炎,3篇文献为放血配合西药对比西药治疗急性结膜炎,3篇文献为放血配合西药对比中药配合西药治疗急性结膜炎,以及点灸、针刺、针刺加放血、磁化的锋钩针加放血、耳穴注射加放血配合西药、针刺加放血配合西药对比西药治疗急性结膜炎各1篇。21篇文献中有16篇文献以最终有效率为结局指标,3篇文献以疗程为结局指标,1篇以临床主症积分为结局指标,2篇以平均痊愈治疗时间为次要指标,1篇以并发症发生率为次要指标,1篇以不同治疗天数后主症消失率为次要指标。Meta分析:总有效率:单纯放血治疗急性结膜炎可能优于单纯使用西药(RR=1.23,95%CI[0.97,1.56],P=0.0006);放血+西药的疗效可能优于单纯西药的疗效(RR=1.10,95%CI[0.84,1.44],P<0.0001);放血+西药的疗效优于中药+西药的疗效(RR=1.14,95%CI[1.05,1.24],P=0.63)。临床主症积分改变:放血+西药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的疗效。安全性:针灸疗法治疗急性结膜炎安全性良好,但无法判断是否优于其他疗法。结论该系统评价肯定了针灸治疗急性结膜炎的有效性,且针灸治疗急性结膜炎安全性较高,但由于该系统评价纳入的所有研究质量均一般,证据质量等级较低,因此本系统评价提供的结果的可信度可能会被未来研究所改变。实施更多高质量的RCT临床对照试验能为未来的循证医学提供更多依据,进一步论证针灸治疗急性结膜炎的疗效。
郜明月,赵宏,王莹莹,许焕芳,黄涛,景向红,韩明娟[7](2017)在《针灸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及优势》文中提出通过系统整理和分析近年来针灸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认为针灸在治疗感染性疾病和抗生素耐药性疾病方面具有三方面优势:通过改善局部器官和脏器的功能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调动机体的自愈能力预防抗生素耐药的发生从而发挥未病先防的优势;通过改善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症状,提高局部抗菌抗病毒作用而发挥已病增效优势;通过治疗慢性复发性感染性疾病,改善脏器功能及全身免疫状态而发挥久病扶正的优势。提出今后需要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证实针灸治疗感染性疾病和抗生素耐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刘玲,周华祥,汪相芮[8](2015)在《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是以反复发作、眼内奇痒为特点的免疫性结膜炎,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西医在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上均取得新的研究进展,本文就此进行简要综述。
沈志华[9](2014)在《川椒方对变态反应性结膜炎肥大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理论研究变态反应性结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is, AC)是眼科常见病之一,主要属于肥大细胞和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临床上,本病多伴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发生。目前,AC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肥大细胞稳定剂和抗组胺药物,短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欠佳。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可以迅速控制病情,但疗效有限,长期用药,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该病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疗效有限,已属眼科难治性疾病之一。眼是全身器官之一,眼局部参与系统超敏反应。动物模型证实鸡卵清白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系统超敏反应可出现眼部过敏症状。AC主要属Ⅰ型超敏反应,且AC患者多伴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系统反应。说明AC属系统反应在眼部的表现,治疗应从整体出发。川椒方是全国名老中医高健生研究员治疗AC的经验方,他在中医哲学思想指导下,根据中医理论,结合近十年的临床探索,并有所发展,认为AC的病机为“寒热相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川椒方。川椒方由蛇床子、防风、荆芥、知母、地肤子、川椒、川芎等组成。课题组前期临床证实,川椒方能明显缓解眼痒、减轻结膜充血,且疗效明显优于肥大细胞(mast cell, MC)稳定剂色甘酸钠滴眼液和既能稳定肥大细胞又能抗组胺的奥洛他定滴眼液。又因川椒方为口服给药,还可以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同时,动物实验也证实川椒方可以减轻OVA诱导的小鼠AC急性期症状,降低小鼠血清IgG1, IgE, IL-4水平,减少结膜内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趋化聚集,以及肥大细胞数量,抑制其脱颗粒。说明川椒方可以稳定MC,抑制其脱颗粒。围绕“治疗和防止AC复发”这两大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川椒方对MC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推广奠定实验基础,同时为“寒热相搏”这一理论提供实验佐证。二、实验研究1目的在前期研究证实川椒方能有效治疗AC的基础上,围绕川椒方具有“稳定肥大细胞、抑制其脱颗粒”的作用,通过不同层次的功能和机制研究,观察川椒方对MC脱颗粒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川椒方“稳定肥大细胞、抑制其脱颗粒”的作用机制。2方法(1)将8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不给药)、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川椒方水煎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川椒方5.25,10.5,21.0g·kg-1灌胃,每天1次,灌胃体积均为10mL·kg-1)、奥洛他定滴眼液(0.1%)治疗组,每组各12只。用鸡卵清白蛋白免疫小鼠建立变应性结膜炎模型。裂隙灯观察小鼠急性期症状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计算结膜组织中MC数量及脱颗粒率;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前列腺素D2(PGD2)、P物质(SP)、组胺(HIS)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结膜组织中SP表达;RT-PCR检测结膜组织中白介素(IL-4)和TNF-α的表达。(2)分别给予含川椒方生药6.68,13.36,26.71g·kg-1的水煎剂,灌胃体积均为20mL·kg-1,每日2次,连续给药3d。空白血清组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制备SD大鼠含药血清,HPLC鉴定川椒方含药血清中是否存有川椒方君药蛇床子主要成分蛇床子素;MTT法检测各含药血清组对RBL-2H3细胞的最佳作用浓度。(3)采用anti-DNP IgE抗体联合DNP-BSA抗原刺激RBL-2H3细胞,复制细胞脱颗粒模型。利用酶底物法检测β-基己糖苷酶释放量。通过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确定最佳抗体浓度、抗原作用时间以及含药血清最佳作用时间。(4)建立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RBL-2H3细胞脱颗粒数量和脱颗粒率;ELISA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检测RBL-2H3细胞分泌IL-4和TNF-α的情况;运用real time-PCR检测IL-4和TNF-a mRNA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C脱颗粒过程中重要蛋白p-AKT,p-ERK,p-p38,p-JNK水平。3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显着升高(P<0.01),结膜肥大细胞聚集,脱颗粒明显(P<0.01);血清中SP、PGD2、HIS和TNF-α的表达升高(P<0.01),结膜组织中SP, IL-4和TNF-α的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症状评分显着降低(P<0.01),各治疗组疗效相当(P>0.05)。结膜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减少,脱颗粒率下降(P<0.01);血清中SP, PGD2, HIS和TNF-a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结膜组织中SP,IL-4和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各治疗组疗效相当(P>0.05),均表现出较强的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的作用。(2)HPLC结果显示蛇床子素标准品溶液与川椒方含药血清溶液保留时间在6.15-6.55min之间。空白血清溶液在此时间段内无明显吸收峰;MTT法提示川椒方各组、空白血清组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与作用时间有关。在一定的时间内(48h),随作用时间延长,抑制细胞活力的能力逐渐提高,此后(72h),有效作用浓度下降,对细胞活力影响不大。分析各血清组浓度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发现四组细胞活力较好的作用浓度多为10%,结合血清细胞毒性实验,细胞在10%浓度药物血清中活力较好,本实验选择了10%浓度血清作为实验浓度。(3)根据酶底物法检测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量的多少,发现抗体浓度为25μtg·L-1时,释放量最大,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DNP-BSA作用15min时,释放量最大,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川椒方高、中剂量组含药血清作用120min时,释放量最少(P<0.01)。(4)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明显(P<0.01);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升高明显(p<0.01);RBL-2H3细胞分泌IL-4和TNF-α增多(P<0.01);IL-4和TNF-α mRNA表达增高(P<0.01);p-AKT,p-ERK,p-p38,p-JNK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明显抑制(P<0.01);β-基己糖苷酶释放率下降(P<0.01);RBL-2H3细胞分泌IL-4和TNF-a减少(p<0.01);IL-4和TNF-α mRNA表达下降(p<0.01);p-AKT,p-ERK, p-p38,p-JNK表达下降(P<0.01)。川椒方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4结论(1)川椒方能够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稳定肥大细胞,抑制其脱颗粒实现的。(2)川椒方“稳定肥大细胞,抑制其脱颗粒”的作用可能与其影响肥大细胞脱颗粒过程中AKT,ERK,p38,JNK磷酸化水平有关。
徐靖雯[10](2014)在《针灸疗法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过敏性结膜炎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过敏性眼表疾病,是由于接触过敏性抗原引起的结膜过敏反应。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空气中过多粉尘、隐形眼镜及眼部化妆品过度使用等因素使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病率持续增高。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主要以西医药物疗法为主,但疗效尚不理想,且副作用较大,复发率高。中医针灸治疗发挥自身特色,采用个体化治疗,以辨证论治,对于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已逐渐在临床中推广和普及,相关医学文献数量也逐渐增多。为探讨针灸疗法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循证依据,有必要对相关文献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与分析,得出结论,更为客观地指导本病的临床决策。本课题通过检索国内外最近24年来关于针灸疗法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相关文献,评价其文献质量,对所纳入文献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探索针灸疗法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显效率。目的对针灸疗法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这一课题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评价针灸疗法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显效率,为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治疗探讨客观的循证依据,为中医针灸疗法这种副作用小、操作简便的治疗手段提供最佳证据,以指导临床决策,提高本病的医疗质量。方法设定检索公式,对国内外数据库进行全面检索,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出文献后,对其进行Jadad评分,然后使用RevMan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检出12篇相关文献,经全文阅读进行人工粗筛后,去除重复文献、综述类文献等其他需排除的文献后,共计5篇文献,按照Jadad质量评分标准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文献质量均在0-3分之间,属于低质量文献,其中1分文献2篇,2分文献2篇,3分文献1篇。2、由于其中2篇文献为英文文献的中文发行版,无法提供完整的原始疗效数据,因此其数据不纳入分析,对余下3篇文献进行数据统计与Meta分析,总体结果提示针灸疗法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显效率,与非针灸疗法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显效率相对照,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本次Meta分析所纳入的研究,对照组所选择的疗法都是采用经循证医学证明有效的基础疗法,故分析结果支持针灸疗法对于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有效,但所有文献均为低质量文献,使得结果的可信度降低。结论针灸疗法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简便、安全、无副作用的有效疗法,虽然现有的文献质量不高,以至于结果可信度降低,但是现有证据表明针灸疗法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有明显疗效,值得提倡。
二、针刺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论文提纲范文)
(1)核桃灸源流及在眼科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历史源流 |
2 眼科临床应用 |
2.1 眼表疾病中应用 |
2.1.1结膜炎 |
2.1.2干眼 |
2.1.3视疲劳 |
2.2 眼底疾病中应用 |
2.3 其他眼病中应用 |
3 小结 |
(2)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二十四节气简介 |
1 节气的由来 |
2 二十四节气总体气机特点 |
3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气化的影响 |
文献综述一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及其现代研究 |
1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
2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2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3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4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5 其他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总体设计 |
2.2 具体步骤 |
3 结果 |
3.1 北京市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 |
3.2 以男性大寒为例演示大寒节气反复易发疾病的判定——举例 |
3.3 男性、女性二十四节气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3.4 2级分类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个数总结 |
3.5 结果总评价 |
3.6 男性、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总体特点 |
3.7 印证经典中的论述 |
3.8 弥补经典中的不足 |
3.9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研究的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男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附录2 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简历 |
(3)过敏煎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风邪外袭型目痒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中药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理法方药研究 |
1. 由方寻药 |
1.1 古籍效方 |
1.2 近现代经验方 |
1.2.1 中医名家经验方 |
1.2.2 中医临床报道 |
2. 由药探法 |
2.1 祛风 |
2.2 清热 |
2.3 利湿 |
2.4 补虚 |
3. 由法推证 |
3.1 风邪外袭证 |
3.2 风热壅目证 |
3.3 风热挟湿证 |
3.4 血虚生风证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2.4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 |
2.2 分组药物 |
2.3 用药周期 |
2.4 疗效观察 |
2.5 疗效评价 |
2.5.1 评分标准 |
2.5.2 评价方法 |
2.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治疗前分析 |
1.1 性别、年龄分布分析 |
1.2 治疗前眼部总体情况分析 |
2. 治疗效果 |
2.1 眼部症状总体评分 |
2.2 眼部体征总体评分 |
2.3 眼部总体评分 |
2.4 总疗效比较 |
2.5 眼部各单项症状、体征治疗后比较 |
2.5.1 眼部各单项症状评分 |
2.5.2 眼部各单项体征评分 |
2.6 病例脱落情况 |
2.7 半年复发率 |
2.8 不良反应情况 |
讨论 |
1. 过敏性结膜炎的西医治疗 |
1.1 治疗方式 |
1.1.1 非药物治疗 |
1.1.2 药物性治疗 |
1.1.3 免疫治疗 |
1.2 治疗新进展 |
2. 过敏性结膜炎的中医治疗 |
2.1 中医辨证治疗 |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 |
2.3 其他中医特色治疗方式 |
3. 过敏煎合玉屏风散加减药物及其组成分析 |
4. 本研究不足之处 |
5. 进一步研究设想 |
5.1 完善试验设计 |
5.1.1 提高样本量 |
5.1.2 改良试验方式 |
5.1.3 复发性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雾化疗法在眼科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眼睑疾病 |
2 干眼 |
3 结膜疾病 |
4 角膜疾病 |
5 眼外伤 |
6 屈光不正 |
7 斜视手术后干预 |
8 雾化联合其他局部物理治疗 |
9 小结 |
(5)炙甘草汤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文献综述 |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诊断标准 |
2.3 病例选择 |
2.4 治疗方案 |
2.5 观察指标 |
2.6 评分标准 |
2.7 疗效判定标准 |
2.8 统计学处理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临床疗效比较 |
3.3 安全性观察 |
4.讨论 |
4.1 选用中医益气养血法的理论依据 |
4.2 中医选方依据 |
4.3 药方组成及解析 |
4.4 中药解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4.5 选用盐酸奥洛他定的理论依据 |
5.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1.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6)针灸治疗急性结膜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及中文对照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学对急性结膜炎的认识 |
1 中医对结膜炎的认识 |
2 眼与脏腑的关系 |
3 眼与经络系统的联系 |
4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急性结膜炎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于急性结膜炎的认识和治疗现状 |
1 结膜炎的分类细述 |
2 急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
3 结膜炎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研究方法 |
1 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
1.1 文献的纳入标准 |
1.2 文献的排除标准 |
1.3 测量指标 |
2 文献检索 |
2.1 检索时间及文献的类型 |
2.2 检索范围及数据来源 |
2.3 检索策略 |
3 文献筛选 |
4 文献的质量评价 |
4.1 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
4.2 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5 数据的提取与分析 |
5.1 数据的提取 |
5.2 数据的分析 |
结果 |
1 检索结果及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
1.1 检索结果 |
1.2 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
2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3 数据分析结果 |
3.1 有效率 |
3.2 疗程变化 |
3.3 主要症状积分的改变 |
3.4 不良反应 |
3.5 发表偏倚 |
3.6 敏感性分析 |
讨论 |
1 评价结果的分析 |
2 文献方法学的评价 |
3 本系统评价存在的局限性 |
结论 |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中文检索策略附表 |
2 英文检索策略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针灸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及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未病先防 |
1.1 改善局部器官和脏器功能 |
1.2 调动机体自愈能力 |
2 已病增效 |
2.1 改善主要症状 |
2.2 局部抗菌抗病毒 |
3 久病扶正 |
3.1 治疗慢性复发性感染性疾病 |
3.2 改善脏器功能 |
3.3 改善全身免疫状态, 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
4 讨论 |
(8)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西 医治疗 |
1.1 一 般治疗 |
1.2 常 规药物治疗 |
1.3 免 疫治疗 |
1.4 手 术治疗 |
1.5 联 合治疗 |
2 中 医治疗 |
2.1 辨 证论治 ,中药内服 |
2.2 外 治法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4 结 语 |
(9)川椒方对变态反应性结膜炎肥大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二章 川椒方对OVA诱导的小鼠变态反应性结膜炎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
前言 |
第一节 川椒方对OVA诱导的小鼠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节 川椒方对AC结膜、外周血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川椒方含药血清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
前言 |
第一节 川椒方含药血清对RBL-2H3细胞活力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节 RBL-2H3细胞脱颗粒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节 川椒方含药血清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四章 川椒方含药血清对RBL-2H3细胞AKT、MAPKs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创新点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查新报告 |
(10)针灸疗法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
1.1 概述 |
1.2 过敏性结膜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
1.2.1 西医对过敏性结膜炎的认识 |
1.3 西医对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 |
1.3.1 改变环境 |
1.3.2 药物疗法 |
1.3.3 免疫疗法 |
1.4 中医对过敏性结膜炎的认识 |
1.4.1 病名概念及源流 |
1.4.2 病因病机 |
1.4.3 临床表现 |
1.4.4 诊断依据 |
1.4.5 辨证分型 |
1.5 中医对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现状 |
1.5.1 辨证分型论治 |
1.5.2 针灸疗法 |
1.5.3 局部外治 |
1.5.4 针药结合 |
1.6 结语 |
第二部分 分析研究 |
2.1 Meta分析概述 |
2.1.1 定义 |
2.1.2 特点与目的 |
2.2 对针灸疗法治疗过敏性结膜炎进行Meta分析的研究目的和背景 |
2.2.1 研究目的 |
2.2.2 研究背景 |
2.3 研究方法 |
2.3.1 研究对象 |
2.3.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2.3.3 数据录入及文献质量评价 |
2.3.4 Meta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3.1 基础资料 |
3.2 文献质量评价 |
3.3 数据分析 |
3.3.1 原始资料 |
3.3.2 数据分析 |
第四部分 讨论 |
4.1 文献质量评价分析 |
4.1.1 临床随机对照方法的应用 |
4.1.2 盲法的使用 |
4.1.3 撤出与失访 |
4.2 数据分析情况 |
4.2.1 显效率分析结果 |
4.2.2 敏感性分析 |
4.2.3 发表偏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针刺治疗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论文参考文献)
- [1]核桃灸源流及在眼科领域研究进展[J]. 孔屹,张明明,刘慧,侯静梅.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10)
- [2]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 蒋暑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过敏煎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风邪外袭型目痒症的临床研究[D]. 钟慧.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4]雾化疗法在眼科中的临床应用[J]. 赵黎,缪晚虹,李青松,赵艳青,吕小利,桂炎香,王亚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05)
- [5]炙甘草汤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倩.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针灸治疗急性结膜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D]. 程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5)
- [7]针灸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及优势[J]. 郜明月,赵宏,王莹莹,许焕芳,黄涛,景向红,韩明娟. 中医杂志, 2017(16)
- [8]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治疗进展[J]. 刘玲,周华祥,汪相芮.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5(01)
- [9]川椒方对变态反应性结膜炎肥大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沈志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10]针灸疗法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Meta分析[D]. 徐靖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