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实验高级中学,四川 绵阳 621000)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是学生进一步接触传统文化的良好机会,因此高中语文教学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随着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外国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很多的传统文化正在面临或者已经被外国文化所取代,所以为了保证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对加强其重视。接下来,在本文中就将从传统文化入手,就如何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程度进行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1、前言
对于传统文化,不同领域的人对其理解有着差异性。传统文化是我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保障,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有利于人与社会共同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客观的分析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这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是发展需要的。
2、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发展概述
语文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汉语水平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语文的教学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任。语文是中国文化以及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对于语文以及传统文化都要有正确的理解,看到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将语文的传承性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语文不仅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语法词句等基本的知识,同时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学是对传统文化的整合延续,也是进行文化传播和推广的重要手段。
我国十分注重语文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在不断地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但是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却并不乐观。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学生基本的文化鉴赏、学习能力不足。学生在进行高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科书中的古文并不能完全理解,对于很多的古诗词文言文,需要借助大量的课外教材帮助理解,大量的参考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重要保证。学生如果没有课外工具的辅导就不能对古诗文和文言文有充分的理解,理解能力和水平都会大幅度下降,并且学生对于课外辅导工具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种现象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令人担忧。
(2)语文教学过分重视教材知识的教授,忽视了教材文化内涵的重要性。高中语文的学习是将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注重知识和教材内容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传授给学生。使新一代的年轻人充分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代又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将文化不断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语文教学只是对教材的学习,对字词进行讲解,将文章划分段落,进行简单的归纳分析,对于这样的教学只是对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充分地将教师的情感以及文化的内涵展现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的重要举措
3.1教学设计立足基础,深入探究文化内涵
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立足整体。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以及课程标准要求的方案,并不能把词语讲解、遣词造句等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而应该从长远的角度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而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可以进一步的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领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底蕴,并且与当今的精神文明要求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关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
3.2灵活教学,教学方式多样性
高中语文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一味地按照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方式,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进行教学安排,就会使得学生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仅不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中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对于最基本的语文知识教学也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因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拥有积极的心态接受语文教学,才能使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发展相契合。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音乐、幻灯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以自身的经历或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引导,将道理寓于故事中使学生通过故事就可以明白道理。针对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是目前教学中应该创新的地方。另外,对于部分拥有传统文化遗产或文化典故的地区,可以充分运用文化资源,让学生以亲身经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书法比赛、书法参观、游赏文化古迹。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内心的自豪感和民族荣誉感。对语文的教学,为了使教学的基本知识和传统文化都能得到良好的效果,只有将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浓厚的兴趣基础之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兴趣才能更加主动的思考,培养良好的心性和品质。
3.3语文课本教学与文学经典的完美结合
语文的教学应该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可以将文学名著作为拓展的部分。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是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方式,在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学生对于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了解甚少。通过语文教学激起学生学习和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可以更好地加强语文教学的效果。
4、结束语
通过高中语文的教学使学生和教师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领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充分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自我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对于语文的教学,要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充分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和传统文化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但是需要把握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时的分寸,使两者的结合找到最优的契合点,既做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要充分把握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尤国军.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131.
[2]王伟.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4):106.
[3]李亮.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赤子(上中旬),2016(21):241.
作者简介:陈明勇,男,汉族,四川绵阳人,职务为四川省绵阳实验高级中学语文教师,职称为中二
论文作者:陈明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文化论文; 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高中论文; 内涵论文; 《知识-力量》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