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壮医热敏探穴针刺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72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36例,西药对照组36例,针刺治疗组采用热敏灸取穴,壮医针刺治疗,同时配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反应RA的炎症性指标(ESR、RF、CRP)的变化情况。结果 针刺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ESR、RF、CRP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组治疗后ESR、RF、CRP较西药对照组治疗后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热敏取穴壮医针刺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RA患者的炎症活动。
关键词:壮医针刺;热敏灸;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累及外周关节为主的慢性进行性和破坏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目前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国内外并无特效药物,单纯从全身用药很大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并不太理想,长期使用可能出现很多毒副作用,近年文献发现[2],外治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消肿止痛。壮医针刺疗法是壮医的一种独特的医疗技法,临床上对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我们用壮医针刺疗法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住院及门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2例为观察对象,均为活动期,即符合下列5项中的4项者[2]:①休息时有中等疼痛;②晨僵>1小时;③3个以上关节肿胀;④关节压痛数>8个关节;⑤血沉>28mm/h。受试者在3个月内未使用过慢作用药物。将72例类风湿关节炎按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壮医针刺治疗组36例,其中男5例,女31例,平均年龄40.29±10.12岁,平均病程为44.23±38.52个月。西药对照组36例,其中男7例,女29例,平均年龄38.87±9.31岁,平均病程为42.25±39.24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RA)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3]:①晨僵至少1小时(≥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6周);⑤皮下结节;⑥双手X光片改变;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7条中的4条或4条以上。
1.3 排除标准:①晚期患者,关节严重畸形,关节功能Ⅳ级者;②合并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的膝骨关节炎等其他风湿病者;③合并心、脑、肝、肾、肺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或活动性溃疡病者;④有药物过敏史和晕针史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
2治疗与观察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 操作方法:按照《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技术规范》通过热敏灸选取针刺穴位。根据壮医“寒手热背肿在梅,各疾施灸不离乡”的原则,用点燃的壮医药艾,沿四肢镇寒穴、关常穴、压痛点、手六关穴、外劳宫穴、壮医梅花穴、莲花穴、葵花穴,在穴位大概3cm为半径的区域内,距离高于皮肤上方2cm左右施行温和灸,探查出本患者的热敏腧穴。
2.1.2 操作方法:选用0.25mm×25mm和 0.25mm×40mm毫针,对本病热敏点:腕关穴、合谷、后溪、扁担穴、条口、肘关穴、外关、曲池、膝关穴、阳陵泉、阴陵泉行针刺治疗,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5天一疗程,共2疗程。
2.1.3壮医针刺治疗组患者在使用壮医针刺治疗期间同时口服甲氨喋呤片10mg,每周1次,来氟米特片20mg,每天1次,强的松片5mg,每天2次。
2.1.4西药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喋呤片10mg,每周1次,来氟米特片20mg,每天1次,强的松片5mg,每天2次。
2.2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类风湿因子(RF),以及炎性因子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情况,ESR、CRP、RF由我院检验科按常规方法完成。
2.3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全部资料经SPSS12.0统计软件包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SR、RF、CRP比较( ±s)
* 两组患者治疗前在ESR、RF、CRP比较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
**针刺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ESR、CRP有显著性差异(P<0.01)。
①针刺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RF有显著性差异(P<0.05)。
西药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ESR、CRP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②针刺治疗组治疗后较西药对照组治疗后ESR、CRP有显著性降低(P<0.05)。
③针刺治疗组治疗后较西药对照组治疗后RF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④西药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RF无显著性差异(P﹥0.05)。
4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目前尚无特异治疗。祖国医学在 RA 的治疗方面优势明显,中药外治法以其能直达病所、奏效迅捷、途径丰富、毒副作用小等特点成为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条有安全有效路径[4]。
壮医学把类风湿关节炎称为“滚克”。壮医理论主张以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的天人自然观,以“三道(谷道、水道、气道)”、“二路(龙路、火路)”学说作为理论核心,人体三道(谷道、水道、气道)、两路(龙路、火路)是畅通协调并相互制约的,任何一条通道阻滞不通均可导致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发病。病因上强调“毒”邪致病,治则上偏重祛毒,治法上以外治为主。壮医认为RA发病的根本原因是人体正气虚弱,风毒、寒毒、湿毒等邪毒乘虚人侵,阻碍龙路,火路运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淤,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而发病[5,6]。壮医针刺直接刺激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通过经络传导,通调气道和龙路火路,调整气血归于平衡,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具有活血通络、通痹止痛、祛痰消炎、消肿等功效,促使疾病转归和人体正气康复,从而缓解患者关节肿胀和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在具体取穴上,通过壮医药艾选取热敏化腧穴进行治疗,使针刺的刺激易传至病所,且能放大刺激效应,呈现“小刺激大反应”,提高疗效[7]。
本组结果显示针刺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ESR、CRP、RF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针刺治疗组治疗后ESR、CRP较西药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性改善(P<0.05)。说明壮医针刺治疗RA可以显著降低RA患者的炎症指标,改善关节炎症。
壮医针刺疗法治疗RA疗效明确,操作简便易行,价格低廉且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蒋明.中华风湿病学[ 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737.
[2] 陈志煌,沈 鹰,黄清春,外治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康复 2006,10(27)116-118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 M ].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53.
[4] 刘维,陈腾.中药外治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进展.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1),2275-2277.
[5] 崔丽萍.壮医药线灸临床应用三法.中国针灸,2000,20(7):424.
[6] 庞声航.王柏灿,莫滚,等.中国壮医内科学[ M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4.
[7] 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7.
作者简介:通讯作者:蒋耀平
第一作者:蒋耀平,内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类风湿关节炎基础和临床研究。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壮医药线点灸对佐剂关节炎大鼠NF-κB/I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合同编号:81360571);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项目“壮医湿毒病特色疗法技术规范化研究与示范” (合同编号:桂科攻14124003-10)。
论文作者:蒋耀平,梁娟,肖敬,刘江,蒙继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8
标签:针刺论文; 热敏论文; 关节炎论文; 类风湿论文; 患者论文; 关节论文; 西药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