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的改善效果观察论文_吴芬

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人民医院 411300

【摘 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遵医嘱行为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遵医嘱行为改善情况。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遵医嘱行为明显有效改善,遵医嘱行为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遵医嘱行为,并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老年脑梗死;心理护理;遵医行为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脑梗死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脑梗死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障碍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临床表现明显,患者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例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损伤,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传统护理效果一般,患者心理情绪低下,加上治疗时间长,治疗效果表现不明显,导致患者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怀疑心理,不遵循医嘱情况较多。因此,合理的治疗以及护理,有助于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生命质量。在本研究中,我院采用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干预,并取得确切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6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经过MRI及CT检查后确诊为脑梗死。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在61-84岁,平均年龄为(74.3±4.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6h-11d,平均入院时间为(32.13±6.76)h,GCS(昏迷量表)评分7.5-11.4分,平均(9.4±0.7)分;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在63-85岁,平均年龄(73.64±3.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2h-9d,平均入院时间为(27.51±4.52)h,GCS评分8.2-11.7分,平均评分为(9.5±0.6)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昏迷评分、发病至入院时间均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依据传统脑梗死护理模式进行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展开疾病知识宣传,密切监测患者病情,详细记录患者基本生命指标,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具体护理方法为:舒适护理,患者入院后做好病房卫生工作,保持空气畅通、室内温度适宜,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娱乐、文化等活动,提高患者在医院生活中的舒适度;认知护理,与患者密切交流,消除患者对治疗的消极、怀疑等心理,适当调整患者心态,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行为治疗,给患者适当的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让患这感到心情愉悦,并对患者进行一些放松心情的治疗,比如深呼吸,还可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与患者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例如下棋等;④家庭支持,应指导患者家属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安慰患者,让患者感受家庭温暖、重视,提高治疗的信心。

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遵医嘱行为情况,完全遵循医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医嘱执行,坚持按照规范进行治疗;不完全遵循医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基本上依据医嘱进行治疗;完全不遵循医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不按照医嘱进行治疗,中断、无法坚持治疗。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所有数据差异均进过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遵医嘱行为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遵医嘱行为率为68.33%,观察组遵医嘱行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遵医嘱行为率比较情况(n/%)

3 讨论

脑梗死发病大多为急性且临床病症表现明显,对患者及家属都造成严重的打击,大多数患者在得知患病后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接受现实[1]。而且脑梗死患者病情反复、时间缓慢长久,加上老年人抵抗力下降,恢复时间漫长,患者必须坚持不断的进行治疗,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因为长期的治疗时间以及效果体现不明显等原因,对治疗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包括怀疑、懈怠、厌烦等负面情绪,患者对医嘱没有依从性导致患者的生命质量直线下降,并降低临床救治率[2]。医院的管理、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专业素养都对患者治疗的信心造成一定影响。有研究显示,加强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心理,因此,一个优质的护理服务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心理护理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手段之一,通过调整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从而提升遵循医嘱的行为[3]。在本研究中,心理护理主要的护理方法包括4个方面,从患者的病房舒适度再到患者家庭关系都是有助于患者心态转化,提高治疗效率的积极措施。患者通过认知、行为等护理,有效降低负面情绪,能够更好的认识到治疗的优点,对治疗充满期望[4]。而且,通过医院和患者家属共同努力、合作,不仅能令患者享受到高质量的护理关怀,还能提升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相处[5]。

在本研究中,经过心理护理的患者情绪明显得到改善,遵循医嘱的行为发生率显著提高,表明心理护理的确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同时也证明传统的护理干预对辅助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一般,无法提高临床救治率。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中,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遵医嘱行为,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并接受专业治疗,从而将疾病带来的伤害程度降到最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西玲,高京华,杨洁.早期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3):68-70.

[2]吴玉芹.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6):167-167.

[3]刁燕颜.心理护理对恶性淋巴瘤患者不良情绪与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6):136-137.

[4]贺越,郭艳阳,高雪琴.心理干预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10):133-133.

[5]魏秀梅.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9):136-136.

论文作者:吴芬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7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遵医行为的改善效果观察论文_吴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