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口语中指示代词“那个”模糊用法的认知语用解读
胡 倩,张巨文
(郑州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 指示代词“那个”是汉语口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文章中的“那个”借助其语义模糊的语言形式表达交际双方共知的话语内涵。本研究将其置于认知语用学框架下,借助关联理论,尝试探究听话者获取说话者交际意图的解读机理,认为明示信息的关联性和交际双方共有的认知环境为话语的成功识解提供基础。其次,“那个”的模糊指代与非指代性的明说在明示方式上存在语用差异,是一种独特的获取最佳关联的认知语用方式,引发后者所不具备的认知效果。
关键词: “那个”;关联理论;认知效果
“那个”在互动交流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蕴涵着丰富的表达意义,发挥着不同的语用功能。其发展脉络受到语言哲学思想的影响,从先前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注重对抽象语法规则的静态描写,到后来从功能和认知视角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动态话语材料,其研究渐逐多样化,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通过对“那个”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先前学者多侧重研究其指示用法,即以某一参照物为标准,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1]随着语言实践的丰富和发展,学者们更加关注“那个”其他方面的用法。一是将其看作是一种话语标记语,[2-4]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发现其在语篇组织方面具有引发话轮、话语衔接以及维持话轮等多种话语功能,并且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的功能存在差异。[3]二是将其作为一种填塞语。刘楚群[5]通过采访老年人的方式收集语料,发现口语中“那个”的使用是一种难以自控的无意识行为,是老年人口语流利表达能力衰退的表现,区别于话语标记语(“那个”是说话人有意实施的话语策略,是一种主观可控行为)。此外,此行为表征也与身体或心理素质等因素有关,如器官发育不成熟、紧张,也会出现类似现象,但这只是猜想,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探究。此外,还有学者[6-7]仍将“那个”作为一种指示代词,但赋予其与以往指示用法不同的模糊称代用法,需单独使用,委婉表达说话者对所谈对象的负面评价或不便明说的内容,但相关研究主要着眼于句法和语义层面,仅有少数学者[8]从语用层面探究其指代特点和语用功能,对于其认知层面的解读更是鲜有学者涉足。鉴于“语用理解与推理是认知语用学关注的重要问题”,[9]本文将其置于该框架下,借鉴其关联理论,尝试探讨以下问题:(1)说话者在交际过程中使用的语义模糊的指示代词“那个”是如何被听话者成功解读的;(2)与非指代性的明说这一明示方式相比,听话者在识解“那个”的过程中会付出怎样的认知努力,获得怎样的认知语境效果。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对指示代词“那个”在认知层面的理解。
一、指示代词“那个”模糊称代用法的相关阐述
关于指示代词“那个”的模糊称代用法,文献中早有提及,如吕叔湘[1]在其著作《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提到“那个”可充当名词,并强调当其用作谓词时能指代形容词,表达说话者不能或不愿说出的内容。目前,“那个”的这种模糊称代用法,可指代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独立充当话语中的谓词成分,是说话者受制于礼貌或禁忌等因素不愿说出具体内容而实施的一种话语策略。[7]例如:
(1)不过嘛,不过这么扔下他就走也太那个了,太有点儿……话又说回来了,这怨咱么?(选自《八百米深处》)
(2)这种人就是说风凉话的人,不断地抱怨,不断地这个,不断地那个,对什么都有意见。(选自《李敖有话说》)
(3)她有时感到女儿女婿实在并没有那个,会有一天搭、搭、搭,叩门声是他们特别的调子,走进来是肩并肩活泼可爱的两个。[6]
国际市场:国际氮肥价格下行,印度MMTC标购预计将采购120万吨尿素,贸易商报价较10月招标下降20美元/吨左右,同时,印度尿素库存较低,因此后续还可能出现招标。国际磷肥价格平稳运行,部分地区高端价格出现下降,中国企业出口商谈价在405美元/吨 FOB左右。国际钾肥价格守稳盘整,新订单集中在巴西,其他地区新单采购较少,亚洲地区钾肥价格与上周持平。
这三个例句中的“那个”依次指代形容词、动词和名词,分别表达“无情”、“发牢骚”和“死亡”之意。对此,茅慧[10]将“那个”的这种称代用法大致分成两类,在语境中分别表示含有贬义评价的形容词和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或忌讳之事情。在某种程度上,将“那个”看作是一种委婉语,间接表达不便明说的内容。此外,金颖哲[7]等学者认为,“那个”,其本身不包含任何褒贬色彩,其意义的解读对语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并且其语义层面上的使用语境包括得体和禁忌。其中,得体语境下的“那个”是说话者出于满足对方的面子、身份等某种需要而做出的顺应选择,而禁忌下的“那个”指代一些不符合本土文化或价值取向,不易于被人接受的用语,主要涉及性、死亡和生理三个方面。但随着语言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对本土语言文化认识的加深,其指代范围不断扩大。例如,蒋华[8][11]在其著作中提到佛家弟子善用“那个”替代忌讳提及的“佛”或“佛性”,或用来指代一些不太好的事情等。总之,“那个”指代的话语意义具有不确定性,其具体内容取决于其所处的语境,在话语实践中具有维护面子和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的语用功能。
二、指示代词“那个”模糊用法的认知语用理据
认知语用学是“基于认知视角对动态语境中言语的使用进行语用学阐释的一门学科”,[12]注重对交际过程中认知层面的探究。一般来说,人际互动中话语的生成和理解受人的意识支配,并借助语言这一载体完成的。由于语义学侧重研究语言的静态意义,忽视语境因素对话语理解的影响,无法对动态语境下说话人的话语意义进行解读,因而,应将其置于语用学框架下进行研究。作为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的交际观主要研究交际话语的产生机制以及如何取得交际的成功两大问题。[13]304因此,关联理论为指示代词“那个”模糊用法的成功解读提供了有利的理论支撑。
可见,听话人会根据说话人的明示刺激做出关联隐含假定,进而引发相应的认知效果。此外,在做出认知假设时,若交际者付出的认知努力越多(或越少),获得的认知效果也就越多(或越少),两者处于一种平衡状态;[15]若说话者继续进行认知加工,会获得更多的认知效果,这些认知效果是通过弱暗含的方式实现的,与说话者明示信息背后的隐含义关联不大,但在整个交际互动中能够丰富话语的表达,起到增补添彩效果。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具有重要作用,只有真正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之中,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保持企业良好的竞争优势。因此,在今后的管理中,企业应更加注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并不断调整和完善,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维护企业长久稳定发展。
三、指示代词“那个”模糊用法的认知语用解读
本研究中,“那个”,从语义层面上讲,具有指代不明的特征;然而,从语用层面来看,其话语内涵却是被交际双方所共知的,是明确的。那么,在实际的话语互动中,交际对象是如何根据说话人的明示信息推理出其模糊含义背后的隐含义。此外,与非指代性的明说相比,这种语言形式又会产生怎样的语境效果?对此,本研究依据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对“那个”这一模糊用法做出解释。
(4) (开店六七年欠债十几万,在父母拿不出钱来还债的情况下,唐先生逼父母向姐姐求助,父亲不答应)
母亲:我跟女儿下话,我说女儿你看在我的情上,虽然他们不那个,我说我来承担还。
母亲:我解决的,什么事情都是我解决的。
主持人:怎么解决的?
主持人:后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了?
牟泽雄:从近20年来的书法创作来看,经历了中原书风、民间书风、流行书风、小草、大草热之后,目前又回到以“二王”帖派体系为代表的所谓“新帖学”创作热中来。在各类书法展中,随处可见将经典法帖寻章摘字的仿摹、排列组合,再加上现代水墨技法的所谓“新帖学”的创作模式。表面看上去确实非常精美,点画线条的质量很高,章法结构的布局也很精巧,但如果我们把这些作品放在一起,就会发现惊人的趋同现象,就像是一个人写出来的。作为各级展览的评委和参展者,你是如何看待当前书法创作中这种“新帖学”倾向的?
Study 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Zhangjiakou Ice and Snow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2022 Winter Olympics_______________________ZHANG Yifan,LU Chunyan 18
——(《金牌调解》2019-05-27)
明玉:你那么有钱,你干吗不借啊?
(5)(苏明玉的舅舅来公司向她借钱,并蓄意威胁,明玉请保安将他赶出公司)
“那个”的这种模糊称代用法,在日常交际中可视为说话人有意实施的一种话语策略,不仅可以维护说话人的面子,而且能有效避免人际冲突的发生。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明示刺激做出一系列的语境假设,进而获取不同的认知效果。请再看一例:
小蒙:姐,你刚才也太狠了吧,你舅舅不就管你借点钱吗,你又不是没钱,为什么不借给他呀?
该例是发生在调解现场介于主持人和唐先生的母亲之间的对话。母亲对于儿子强烈要求父母帮忙还债这一行为,不满而又无奈。由关联理论可知,在回答主持人的提问时,说话人的明示话语为主持人正确解读“那个”的模糊语义提供了认知向导,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明示刺激,并结合自身的认知环境,产生一系列的语境假设:(1)唐先生夫妇对父母不孝顺;(2)唐先生夫妇无视姐姐对他们的好,毫不领情;(3)唐先生夫妇可能存在不还钱的情况。凭借认知环境(调解现场唐先生的行为表现和话语表征以及长期以来父母对唐先生的溺爱),听话者可以从众多假定中做出适当的选择,推断出符合“那个”背后的隐含义——不孝顺、不理解父母之意。
小蒙:那可是你舅舅,再说了人家也是为了孩子上学,那可是你表弟呀,你帮一下能怎么,你是不是也太那个了(试探性的语气)?
明玉:我哪个呀,冷血?
小蒙:我可没说啊,但是你总结的很到位。(给明玉递了个橘子),我算是看出来了,你连对自己家人都这么那个,难怪……
由语境可知,苏明玉是小蒙的上司,控制着他的经济来源。尽管对于苏明玉的这种做法,小蒙觉得有点不讲情面,但受制于客观因素,选择使用“那个”来刻意模糊想要表达的贬义评价。根据关联理论,听话人认为说话人的明示信息本身传递出具有最佳关联性的假定。在此基础上,结合交际语境(小蒙对明玉行为的不理解)做出一系列的语境假设,进而推理出说话者明示话语的隐含假定:(1)小蒙认为我(苏明玉)有钱而不愿借,是太小气了;(2)小蒙认为我有能力帮助却选择拒绝,没有人情味、冷血;(3)小蒙没有明确表达对自己的不满。这些假定具有不同的语境效果:(1)小蒙对苏明玉性格方面的评定,带有一定的负面成分;(2)小蒙对苏明玉品质方面的评价,含有浓厚的贬义色彩;(3)小蒙在乎苏明玉的感受,避免造成面子威胁、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听话人根据认知语境,从语境假设中进行选择,最终推理出最符合说话人明示信息背后的隐含义——“冷血”,并且通过后文信息“你总结的很到位”,再次印证了听话人的推理是正确的,获取了最佳关联的信息,而其他的语境假设则传达出与说话者明示信息关联性较小的内容,产生认知态度等其他方面的语境效果。
图书馆在图书的借阅及归还读者图书就已经是大工程。近年来,一方面由于职工职称评聘要求科研必须是高水平的高质量的文章,所以科研是热门话题;另一方面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启动,两者都给图书馆带来大量数据,这些数据的产生为大数据技术到来做足了前期准备工作。
“那个”模糊语义的这种用法在日常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说话者为避免面子威胁或造成尴尬局面等目的而有意实施的话语策略。基于最佳关联假定,“那个”这种话语表征与非指代性的明说都能传达自身最佳关联的假定。换句话说,听话人在处理它们时付出的认知加工与获得的认知效果之间是平衡的。[15]不过相对而言,前者在处理信息时付出的认知加工较多,进而获得的认知效果也多。那么,问题是更多的认知加工是什么?更多的认知效果又是什么?下面通过事例加以分析。
其三,巡检工作不到位。在城市燃气管道投入运行之后,城市燃气管道相关单位承担着管道运行维护的责任,它们需要组织人员对管道日常运行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并排除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或是突发问题,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燃气泄露事故的发生。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管道运行巡检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十分常见,这也为燃气泄露埋下了隐患。
(6)(鲁豫采访王杰的过往经历)
鲁豫:那孩子呢?这一天?
Sperber& Wilson[14]在其关联论中提到人类的交际活动不是一个简单地编码—解码的过程,而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即“说话人的示意过程与听话人的推理过程”。[13]307通常情况下,说话者在明示信息的过程中会提供值得听话者注意的具有关联性的刺激,为听话人的推理提供认知导向,在此基础上考虑听话人的认知环境(由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及语言词汇信息构成),并结合自身语言表达习惯和能力,尽量让自己的语言输出易被听话人理解,减少对方所付出的认知努力;同时,听话人在对明示信息进行推理时还需要结合自身的认知环境做出一系列的认知语境假设,在验证和调整假设的过程中寻找具有最佳关联性的信息,理解说话人的交际意图。此外,关联理论还认为,听话人理解话语旨在寻找与语境假设相关联的信息,说话人明示信息的关联度取决于认知效果和(为获得认知效果而付出的)认知努力两个因素。其中,认知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新信息中包含的假设与认知环境中原有的语境假设相互作用产生新的语境假设;(2)新信息中包含的假设加强了原有的语境假设;(3)新信息中包含的假设与原有的语境假设相矛盾。只有当认知效果和认知努力保持平衡时,话语具有最佳的关联性。若说话者使用了难处理的话语表达,则听话人应该获得更多的认知回报。[15]例如,在电视剧《历史的天空》中东方闻音说:“你(梁大牙)现在也算是相当一级指挥员了,你这个名字却有点……那个。”该句中,说话者借用“那个”来评价梁大牙的名字。由语境可知,此处“那个”蕴含着贬义色彩,因说话者认为该名字不符合交际对象的身份,故带有“粗俗”之感。根据关联理论,通常情况下,说话者的明示话语都会传达关于自身最佳关联的假定。所以,尽管说话者没有就听话者的名字给出直接的评价,但我们同样认为“那个”在这里是有关联的,并据此推出其暗含义——“名字和身份不相称”,意在建议对方改名字。此外,说话者使用的“那个”尽管在语义上是模糊的,但根据即时交际语境,听话人能快速锁定说话人明示信息背后的隐含义,获取最佳关联的语境效果。但在识解过程中,若听话人想要获得更多的认知效果,就需要投入额外的认知努力用于认知假定。比如,说话者的这种表达方式考虑到听话人的身份、面子和心理接受度,维护自身形象,其行为相对比较得体等,进而产生相应的认知效果,即在话语实践中有利于人际和谐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可见,语境假设中包含强暗含和弱暗含。前者是说话者明示话语背后的交际意图,与最佳关联有关;后者则是一些边缘性的信息,与说话者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等有关,[14]222是听话人受自身认知环境的影响自发产生的一些联想,而非说话人强加的,也不是识解说话者交际意图所必须的话语成分。[15]下文将基于该视角通过具体事例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机制和认知效果进行具体分析。
王杰1:就丢在那个保姆家,因为那个是要给钱,因为没有办法,否则大家都要一起,一起那个了,后来就这样一直撑了快一年多吧,常常(往往)骑机车就在桥底下就睡着了。
钛标准储备溶液:1.000g/L,称取0.1000g纯钛粉于100mL烧杯中,加入15mL硫酸(1+1)、2mL硝酸,加热溶解,至硫酸冒烟时取下冷却,定量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钛标准工作溶液:10.00μg/mL,移取10.00mL钛标准储备溶液,用水稀释定容至1000mL,摇匀;百里香酚蓝乙醇溶液:1.0×10-4 mol/L;阿拉伯树胶溶液:10g/L,现用现配;硫酸:2mol/L;酒石酸钾钠溶液:1g/L;硫脲溶液:20g/L;无水乙醇。
王杰2:就丢在那个保姆家,因为那个是要给钱,因为没有办法,否则大家都要一起,一起饿死了,……
鲁豫:你看,他们列出你干过的所有的工作,油漆工。
——(选自《鲁豫有约》)
该例谈到王杰独自抚养女儿的艰苦岁月。说话人王杰在回答主持人鲁豫的问题时,借用“那个”作为明示信息的一部分。鉴于交际者在交际中做出的假定不存在具有完全相同交际价值的表达方式。[15]尽管王杰1和王杰2都传达了自身具备最佳关联的假定——大家一起饿死或者大家都没法活。显然,听话人根据王杰2的明示信息可以直接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然后就此止步,将注意力转向接下来的新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听话人付出的认知努力相对较少,产生的认知效果也有限。然而,听话人在处理王杰1的话语信息时明显要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当然听话人也会获取更多的回报。首先,说话人使用带有模糊称代用法的“那个”这一语言形式会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在获取最佳关联信息外,听话人会产生某些疑问,如为何说话者会使用这种表达方式而不是直接陈述话语内容,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并自发产生一系列的联想,如说话人可能忌讳“死”等不吉利的用语(认为提到这些字眼就会带来霉运),或者说话者想要通过文雅的表达方式给听话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维护自身的正面形象等,这些联想是需要听话者付出额外的认知努力才能获得的认知效果。某种程度上,能够深化听话人对某种社会价值观念的理解和认识,丰富其认知语境。例(5)中,若小蒙对苏明玉的行为评价是“你是不是太冷血了”而不是“你是不是太那个了”,尽管两者在信息传达时自身都包含了最佳关联的假定,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语境效果。相对而言,前者话语意思较为明确,不需要说话者付出额外的认知努力就可识解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但会严重威胁听话人的面子,不利于和谐关系的构建,而后者是说话者故意模糊语义,需要交际对象在明示刺激的基础上进行推理,除了获取说话人的最佳关联信息外,说话人的明示方式还会引起听话人的注意,进而付出更多的认知加工,产生更多的认知假设,如说话者使用这种明示方式,是为对方考虑的表现,是一种礼貌行为等弱暗含,体现说话人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即使说话人的话语有损于听话人的正面形象,但其影响力在弱暗含的辅助下会有所降低,进而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可见,“那个”这种模糊称代与非指代性的明说在明示方式上存在差异,进而产生不同的认知效果,尽管这些认知效果需要说话者付出更多额外的认知努力,但有助于互动交谈更加生动、丰富。
本文研究的“那个”主要发生在得体和禁忌情境中,是说话者出于礼貌或避免尴尬等目的而有意实施的一种话语策略,指代含有负面评价的形容词或不便明说之意的动词或名词。总之,“那个”这种用法发挥委婉语的功能,有利于实现人际和谐或使话语表达更加得体。然而,“那个”的用法并不仅限如此,还可以表达对交际对象的肯定,但这可能是说话人出于激动,一时语塞的表现,如在电视剧《再婚家庭》中当若兰得知杜鹃爽快答应她可以去看雨菲时,若兰说:“杜……杜大夫,你……你叫我说什么好呢?你……真是……太……太那个了……”。由语境可知,此处“那个”是说话者对交际对象的肯定。可见,“那个”的意义解读受制于语境因素,用法较为丰富,其更多内容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发现。
根据对已有的文献的查阅,发现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产都不高,资产在20万到50万元之间的大约占28%,资产在50万到100万的大约占29%,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产都处于100完以下。所以他们的规模较小,从另一方面展现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能力是不强的,由于资金的不充足,他们不敢进行更多的业务,而给农民的贷款也更多的是小额贷款,小额贷款很多时候解决不了农民的根本问题。而且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多的是种植业、养殖业的合作社,也使得覆盖面较小,限制了面向农民的贷款量。
总之,本研究基于认知语用学框架下的关联理论视角,探究“那个”的模糊称代用法,从认知层面探究语义模糊的“那个”能够被交际对象成功解读的原因。发现说话人的明示信息为听话人的推理提供了依据和向导,听话人据此做出一系列的语境假设,结合认知语境,推理出最符合说话人明示信息背后的隐含之意。此外,这种表征方式与非指代性的明说,尽管两者自身都具备传达最佳关联的隐含假设,但具有不同的语境效果,尤其是“那个”所包含的弱暗含传达出说话者的认知态度和情感,有助于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创造舒适的交流环境。
说完又一个铲子飞了过来。我向老爹求救,那家伙一点同情心也没有,只教我学狗叫两声,他说我妈最喜欢狗,听到狗叫就舍不得了。
参考文献:
[1]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
[2]殷树林. 话语标记“这个”、“那个”的语法化和使用的影响因素[J]. 外语学刊, 2009,(04): 92-96.
[3]陈琳琳. 话语标记语“那”“那个”“那么”的语用语篇功能辨析[J]. 沈阳大学学报, 2017,(06): 729-733,738.
[4]刘丽艳. 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个”和“那个”[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01): 89-96.
[5]刘楚群. 老年人口语填塞性“这个/那个”调查研究[J]. 南开语言学刊, 2015,(02): 104-111.
[6]曾毅平. “这个”“那个”话讳饰[J]. 修辞学习, 2000,(05, 06): 81.
[7]金颖哲, 张京鱼. 指示代词的模糊用法研究——以“那个”一词为例[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16,(05): 93-99.
[8]蒋华. 说“那个”[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6,(02): 45-47.
[9]冉永平. 认知语用学的焦点问题探索[J]. 现代外语,2002,(01): 48-60.
[10]茅慧. “那个”一词折射出的中国高语境文化特点[J]. 汉字文化, 2011,(03): 81-87.
[11]蒋华. 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4.
[12]张巨文, 蒋永久. 认知语用学视域下的隐喻解读——以G7峰会报道为例[J]. 郑州大学学报, 2016,(06): 90-94.
[13]何自然, 冉永平. 新编语用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14]Sperber, D. & Wilson, D.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Oxford: Blackwell, 1995.
[15]陈新仁. 语法隐喻的认知语用解读[J]. 外国语, 2014,(02): 33-41.
A Pragma -cognitive Account of Vague Usage of the Demonstrative Pronoun "Nage "in Spoken Chinese
HU Qian,ZHANG Ju-w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China)
Abstract :"Nage", as a demonstrative pronoun, is a common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spoken Chinese. It expresses the utterance implicature known for both sides of communication by means of its linguistic form which contains the vague semantic meaning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levance Theory,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probe into mechanism of the interpretation through which listeners can acquire speakers' communicative intention under the framework of cognitive pragmatics, and assumes that the relevance of ostensive information and cognitive environment shared by two partie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uccessful interpretation of utterances. What's more, Nage's vague demonstrative usage is different from the non-demonstrative explicature in pragmatics. The former is a special pragma-cognitive way of acquiring the presumption of optional relevance, which can trigger some cognitive effects that the latter doesn't have.
Key words :"nage"; Relevance Theory; cognitive effect
中图分类号: H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38(2019)08-0134-04
收稿日期: 2019-06-15
作者简介: 胡倩(1992—),女,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张巨文(1963—),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
(责任编辑 吴明东)
标签:“那个”论文; 关联理论论文; 认知效果论文;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