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_孙为利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_孙为利

孙为利 山东省烟台市祥和中学 264000

“激情是生命的亮点,更是学习的源泉”,没有兴趣,怎能点燃激情。对于初中生物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是上好生物课的先决条件。学生无兴趣,授课技巧再高,抓学生再紧,也只能“治标不治本”。

以上特点,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一、适宜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目前适用的教学方法有多种,不管运用哪一种方法,都应从学生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积极地、主动地去思维、去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采用讲述法,一味地满堂灌,学生可能产生“与其听,不如自己看书”的想法。这样教得千篇一律,学得也乏味,学生哪来的兴趣!根据课程实际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新鲜感,才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初三生物“动物的运动”教学中,一味对着挂图、模型等静态教具讲,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一些特征。我尝试既使用动态的课件描述,又特意到市场上买来猪大腿骨和鸡翅,首先利用鸡翅,让学生见识真实的肌肉组成和关节结构,又体验关节的运动过程,并把解剖猪大腿骨的过程录成微课展示出来,最后利用自制的模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骨、关节、骨骼肌的关系,通过讨论水到渠成地总结出三者的关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如在讲“节肢动物”一节时,我将昆虫的多样性和昆虫纲的特征结合在一起讲,让学生利用周末自己动手捕捉各种小动物(如蝗虫、蝴蝶、蛐蛐、蜘蛛、虾、蟹等),并提醒学生留意观察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课堂上教师将这些动物分成几组,让学生先观察后分类,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昆虫纲的特征。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积极参与探究,情绪高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又掌握了生物知识。通过经常运用视频、微课、实物观察、解剖演示以及野外观测等手段,学生每一课都有新鲜感,自然就有了学习兴趣,愿意主动去学。

二、学生高度参与教学活动,实现互动教学,培养兴趣。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首先要激发其内部学习动机。学生一旦主动参与了教学过程,便会促进其开动脑筋、发挥潜力、理解知识,从而掌握知识,主动参与更进一步的教学活动。此过程是一个连锁反应,不参与教学活动就无法培养兴趣,无兴趣就不愿参与教学活动。

如在初二生物的“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中,我利用硬纸板、塑料板和学生一起自制胸廓模型,直观地演示吸气和呼气的动态变化,把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化,学生瞬间明白了胸廓容积和气压的关系。我认为,在生物课堂上运用生物实物、标本、模型等传统直观的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较为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形象,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再如在《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节,我到市场上买了几个猪的肾脏(猪腰子),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解剖观察,了解肾的结构;再利用教师自制的肾单位模型,进一步认识肾单位的构成;最后结合精心截取的“尿液形成”视频,让同学们小组讨论总结出尿的形成过程,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效果显著。

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此时教师的地位暂时从传授者变为指导者、参与者或观察者,学生依据自己的意愿、思维、经验和技能掌握学习内容。它可以在一节课的一定阶段举行,也可以在一个单元的某个阶段举行,让学生发挥独立性、思维性、实践性,使学生的每个细胞都在参与活动。

三、适时介绍高科技生物知识,激发生物研究热情。

高科技生物发展日新月异,不但对学生产生了强大的诱惑力,而且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讲“植物营养繁殖”时,我首先介绍了英国生物科学家首次利用克隆技术繁殖了绵羊“多利”,不少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然后抓住机会,联系“克隆”这一科技成果,进行正确引导,讲解了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有关内容。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同学问:“如果人体器官也能克隆,那么人就像机器一样可以换掉坏的器官?”我说:“当然可以,但现在还不行,需要你们这一代努力学习,将来实现这一愿望。”学生都沉浸在美好的憧憬中,学习生物的兴趣更浓了,动力更足了。印象较深的还有初二讲“血液”时,在介绍利用脐血干细胞和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相关知识时,学生都瞪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

四、巧妙设疑,创造启发时机,诱导学生创新思维。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但是检测的方法,还是启发创新思维的有效工具。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生物教学中适时合理地运用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思维。当然,设疑也不是万能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设疑要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2.设疑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

3.设疑要符合学生知识水平,不能追求高难。

方法上也不拘于形式,但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始终以“设疑——求疑——释疑”作为思维训练的主线,新课教学开始创设疑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从知疑到思维,进一步释疑。课堂教学中的停顿、设疑,一方面能复习巩固知识进行教学反馈,另一方面使听课分心的学生害怕提问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结束时,根据知识的联系承上启下,提出疑问,为下节课教学设下伏笔。

五、恰当的导学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生信心。

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我精心编制的导学案主要体现出“我要学什么”“我怎样去学”“我能学到哪些知识”“我在这节课掌握了多少”。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各方面因素,结合《伴你学习》中的学习任务,设计出适合我们学生使用的“导学案”。这样一套完整的导学案对小组合作学习十分重要。

通过这几年导学案的使用,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导学案中的反馈练习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的手段,而且还是教学反馈的一个重要途径。反馈练习难易需把握好,难了易挫伤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不利于培养生物兴趣。我每次都做到紧扣本节重难点,面向大多数学生,难易比掌握在1∶5以内,让多数同学看到自己学习的成果,有成就感就有继续努力的劲头。

六、课余“侃”生物, 鼓励学生多看多听, 扩大视野, 培养兴趣。

生物学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同学生一起谈论生物学问题。它不受教学大纲的约束,且师生地位平等,畅所欲言,能使学生获得一份课堂上得不到的惊喜,在无拘无束中获得知识。久而久之,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侃”的内容也不拘一格,大到整个宇宙,小到蚂蚁头,无所不侃。“侃”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时是学生发起,有时是教师提议。师生偶尔还会为一个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各自去找资料、寻证据,一辨正误,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精神放松,毫无负担地进入探索者的角色,自己去找到正确的结论。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侃”生物时,教师一定要掌握侃的技巧,驾驶侃的大方向,决不能天南海北胡侃一气。还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定位是参加者,不是主持人,不能简单地说“回答正确”或“回答错误”,要细心引导,在侃的过程中侃出新意、侃出兴趣。

总之,要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对教师的要求自然要多一些,在平时必须注意广泛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材料,并注意最新科技动态。 以上是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虽说它不是“万能之药”,但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试用一下,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论文作者:孙为利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论文_孙为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