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影响个体决策的机制研究
周海波 沈 燕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湖南·湘潭 411201)
摘 要 社会中的个体,其一言一行均受到他人、社会的影响,在决策领域,他人、社会影响着个体的决策过程与结果,本文从他人存在及特质、个体与他人互动、群体极化等多个方面,阐述他人影响个体决策的认知机制,并指出将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社会 决策 群体极化
在生活中,个体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与他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个体的行为也会反过来影响他人。对于个体与他人的关系研究,受到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研究者的关注,人们从理论、实证研究等多方面对此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行为决策领域,人们关注个体与他人、群体在决策相关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主流的决策研究将完全理性视为个体行为的重要前提,假设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利益。而Simon的研究指责个体决策无法达到传统经济学中的完全理性,进而提出有限理性假设。Kahneman和Tversky(1979)在有限理性假设基础上提出预期理论。本文就他人相关特质、个体与他人互动及群体极化对个体决策影响的相关认知机制进行阐述。
1 他人存在及特质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他人存在会影响个体的决策行为,如社会赞许效应、从众实验现象。而责任扩散是研究者关注较多的方面。Li的研究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责任扩散现象并同步记录大脑电位活动变化情况,构建被试高责任模式与低责任模式情境,结果发现反馈相关负波与P300成分可反映责任扩散情境下个体的责任加工过程。[1]
5. 孵化器级别越高自我评价越好。从调查情况看来,孵化器的级别越高,自我评价的发展状况越好。说明有关管理部门在评定孵化器级别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孵化器的经营状况、营运理念和发展趋势。
也有研究考察观看他人决策时的相关认知加工机制,自已与他人间的社会距离会影响个体对决策结果的评判,[2]或是同伴间的关系会影响青少年的风险决策,如在风险情境下,同伴关系与动机回路相关增强,而在亲社会相关的活动中,同伴关系还与内侧前额叶、颞顶叶交界处和颞上沟等与社会脑相关的大脑激活相关。[3]
其一,构建以包容性、兼容性与公共性为基调的城市空间与城市制度。城市社会的弹性张力的核心是保持差异的流动性,差异与流动可保障主体间性与城市间性的动力和效率,抵制阶层与城市固化。各个具体的、具有不同生活与文化背景的主体平等进入、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相互学习,可以把异质性的主体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命运共同体,突出政府在现阶段的主导作用,建设公共设施,宣传公共价值理念。营造异质性范式与主导性范式的共在空间,确保城市权利与权力的统一。
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合作或是单独完成抑或是竞争情境都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在决策的实验室研究任务中,囚徒困境是由两方分别选择合作或是背叛,之后依据两个的共同选择从而获取相应数目的收益。独裁者博弈则双方中有一方为独裁者,由其提出分配方案,回应者只能接受其提议。通牒博弈则是双方中的回应者可以选择接受或是拒绝该提议者所提出的分配。这些经典的实验范式为研究决策中自我与他人的互动提供了很大帮助。
另一方面是为他人做决策,在风险决策、跨期决策、公平决策等多个领域均有研究者的深入探讨。通过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技术,发现顶下小叶、纹状体及眶额叶皮层功能连接在为他人做决策中与个体的情绪及后续的决策有关。[4]在跨期决策领域,研究者发现为自己决策时更容易出现负折扣现象,可能是由于为自己做决策时涉及更多的负性情绪。[5]
2 个体与他人互动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白丽英的研究让决策者与想象中的另一方进行“和解”或“进攻”策略的双方博弈任务,事件相关电位结果表明,人际合作与冲突可影响结果效价的评价,当决策者选择合作策略时,结果输与赢所诱发的相关脑电成分(FRN、P300)差异更大,当采取自身和解-对方进攻的策略时,即决策个体与对手一起合作以期达到双方共赢,而虚拟对手却采取进攻策略,这一结果与被试的预期相差甚远,引起个体强烈的认知或是情绪冲突,诱发更大FRN波幅,且其诱发的FRN波幅与下一个试次中和解的选择概率显著负相关,说明合作增加了个体对博弈结果的预期,且合作双方共赢的结果具有社会意义。[9]
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解释水平,即对事物的表征方向由二者心理距离的远近来决定,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社会距离、概率距离等四类表征方式。徐惊蛰的研究采用价值高低、可行性高低以及为自己、为相似或不相似的他人做决策,结果发现为自己决策时比为他人建言可能更受可行性高低的影响,而人际相似性所代表的人际距离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这种差异。[6]当然解释水平不是唯一的机制,当决策涉及损失收益情境时,研究者发现在低价值条件下,为他人决策更倾向于接受止损方案,[7]这与解释水平预期存在差异,需要将来更深入的探讨。
在冰冻地区,管道的埋深需要考虑冰冻深度。根据气温的特征,每个地区的冰冻深度是一个动态变化因素,而设计者往往仅是参考往年的冰冻数据,没有考虑实际情况,造成管道埋深过大或过浅,在后期的施工中需要重新调整埋深,影响施工工期,增加施工造价[4]。
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决策行为可能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中结果评价是很重要的环节,人们通过对反馈结果的评价来检测其决策的正确性。付艺蕾的研究,是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决策者与他人是否进行一致性选择。结果发现,早期阶段,选择一致会增大对输、赢结果的差异。晚期阶段,与他人不一致结果会诱发更大P3与LPP波幅,说明个体将这种与他人结果的不一致视作一种冲突,会投入更多认知资源来处理这种冲突。[8]
与他人互动的对象可以是多层次,如完全的陌生人、点头之交、熟人、密友或是恋人等,也可以是同性或是异性间互动。合作任务时,与他人拥有共同目标而可能更多的理解他人决策与行为,相比于竞争会导致显著增强的脑间同步性。在合作行为中存在多个影响决策的因素,如不确定感、人际距离等。在人际跨度领域,有研究者设置了情侣组、熟人组与陌生人组,行为结果发现情侣组反应时之差异最小且稳定,在脑成像层面,情侣组双方额上回出现脑间活动同步,且同步信号与他们合作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3 群体极化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生活中群体决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由于是群体共同做出决策,信息更全面,考虑更周全,一般被认为优于个体决策,但可能由于取样偏差、从众等导致群体决策中出现羊群效应、“沉默螺旋”等现象。群体可通过多个方面来影响个体决策,如社会助长或致弱作用、社会顾虑倾向、社会公众、社会标准化倾向等,在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的众多相关研究中,我们将目光集中在群体极化上。在群体决策过程中Stoner的研究指出,有时谨慎态度会占据上风,有时冒险占据上风,称为群体极化,形成群体决策的风险转移。风险转换的原因包括责任扩散、说服理由假设、社会比较与自我展示理论、社会认同。
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当社会性事件发生时,群、贴吧、微博等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平台,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尤为严重。群体极化相对于二人决策或是小群体决策,目前其对个体决策的研究更多是进行理论探讨或是相关关系研究,而采用实验方法探讨其认知机制的研究尚少,现有的认知机制理论与实验范式能否直接应用于网络群体极化,这可能需要将来更深入的研究。
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目标,主要依照数据包络理论[13],体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性,效率目标计算中投入指标包括区域各地区医生数与医疗床位数,这由上层模型配置获得,产出指标包括年总诊疗人次与年出院人次,现状年数量由文献获得,规划年数量由预测方法获得。具体目标函数可表述为:
参考文献
[1] Peng Li,Shiwei Jia,Tingyong Feng,et al.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effect on outcome evaluations: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from an ERP study[J].Neuroimage,2010.52(4):1727-1733.
[2] Erwin Rogelio Villuendas-González,Andrés Antonio González-Garrido.Feedback-Related ERP Components Are Modulated by Social Distanceduring Non-Contingent Evaluation of Someone Else’s Performance[J].Plos One,2016,11(5):e0156656.
[3] Jorien van Hoorn,Andrew J.Fuligni,Eveline A.Crone,et al.Peer influence effects on risk-taking and prosocial decision-making in adolescence:insights from neuroimaging studies[J].Current Opinion in Behavioral Sciences,2016.10:59-64.
[4] 徐佳琳,郑丽,刘志远,et al.他人决策行为对个体风险决策的影响:基于静息态fMRI研究[J].磁共振成像,2018.9(06):446-452.
[5] 孙红月,崔丽莹,李丹.负折扣现象:跨期决策中的自我-他人决策差异[J].心理科学,2016.39(04):970-976.
[6] 徐惊蛰,谢晓非.解释水平视角下的自己-他人决策差异[J].心理学报,2011.43(01):11-20.
[7] 鲁帅,闵昌运,邱俊杰,et al.损失情境中价值与可行性对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02):211-214.
[8] 罗跃嘉,付艺蕾,崔芳.选择一致性影响结果评价的ERP研究[J].心理学报,2017.49(8):1089-1099.
[9] 白丽英,袁博,张蔚等.人际合作与冲突影响博弈决策的结果评价[J].心理学报,2014.46(11):1760-1771.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Others Influencing Individual Decision-making
ZHOU Haibo,SHEN Yan
(School of Education,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Hunan 411201)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decision-making,other people and society influence individu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results.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other people influencing individual decision-making from the aspects of others'existence and characteristics,individual interaction with others,group polarization and so on,and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society;decision;group polarization
中图分类号: C93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400/j.cnki.kjdkz.2019.05.027
基金项目: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极化:他人行为影响个体决策的认知机制研究,B21345),湖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E-Prime标准化心理实验系统的《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914-G31569)
标签:社会论文; 决策论文; 群体极化论文;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