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推理能力
引言:初中数学知识较小学数学知识更具难度,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投入,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有效,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各方面数学能力。现代教育在时代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先进的教学方式,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调查研究各种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创新、改进,让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的高效。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推理兴趣
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首先就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推理兴趣,使学生对推理产生兴趣,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得更加积极,在老师的引导中就会配合老师,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任务,从而使自己的推理能力提高和锻炼。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所教知识进行生活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沉浸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中,从而对推理产生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与概率相关的知识时,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在一副没有大小王的扑克牌中,小明和小张抽取其中的一张比较扑克牌的大小,大的一方为胜利者,小明抽到的扑克牌的数为6,然后小张从剩余的扑克牌中抽取一张,那么小张胜利的概率有多大?”通过运用扑克牌比较大小来创设与概率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学生就能够更加有兴趣的思考老师的问题,从而使老师达到相关知识的插入,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会认真观察,合理做出猜想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推理产生兴趣之后,老师就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正确的推理,掌握相关的推理方法,老师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与推理相关的问题,对相关处理问题的规律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应的猜想,然后在通过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学会如何对问题进行推理,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需要学生进行认真观察,才能推理出其中规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要通过对问题的认真观察分析,找到其中规律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完成老师布置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是:1,4,9,16,?,向同学提问16后面的数字是多少,学生在思考老师布置的这个问题时,就会寻找这些数字中蕴含的共同规律,从而能够确定16后面的数字是多少.学生在通过认真观察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每一个数字都是数字次序的平方,这样学生就会知道16后面的数字是5的平方,也就是25,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会逐渐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也会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推理技巧,推理方法。
3、加强师生交流,及时总结反思
老师在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兴趣以及让学生通过解决与推理相关的练习题时,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难,如果学生没有将自己遇到的困难与老师交流沟通,那么老师就不会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会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遇到的问题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老师就能够迅速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学生的反应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的适合学生。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题时,就会涉及到各种的推理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掌握各种推理技巧,也会犯一些错误,那么老师的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错误,反思自己犯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总结,迅速的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
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错题本中进行专题总结,将自己做过的与推理相关的问题中所涉及的方法、技巧进行总结,并将自己在其中所犯下的错误进行反思,使学生加深对这块知识的印象以及理解,这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复习中,通过复习自己总结的习题,更快的完成复习任务。
学生推理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一点一滴的积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耐心。
结束语: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推理能力进行相应的教学,是学神的推理能力得到更加快速的提高,在本文中提出的具体方法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推理兴趣;学会认真观察,合理做出猜想;加强师生交流,及时总结反思,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老师还要认真的观察、分析,从而在进一步的做出改进,使教学效果更加的明显,让学生的推理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核心素养得到更快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鹤森.再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9(32):56-57.
[2]周仲吉.谈归纳推理意识的渗透——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30.
论文作者:王新良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自己的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就会论文; 过程中论文; 能力论文; 学生在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