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结石疗效观察论文_范胜宇

郴州市汝城县井坡乡卫生院 湖南郴州 424107

【摘 要】目的:探究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14年5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54例复杂性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实验组行规则性肝段切除术,对照组行非规则性肝段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7.4%,对照组为2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结石有显著疗效,缩短了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采用。

【关键词】规则性肝段切除术;复杂性胆结石;疗效分析

胆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或者胆汁滞留引起的肝管汇合部以上或分支胆管内结石的疾病就是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结石的常见类型。鉴于肝内有着较细的毛细血管,且分布不规则,呈迂回曲折状,造成结石滞留,使细菌感染几率增大,还会诱发肝囊肿、肝萎缩、肝硬化等器质性病变,诱发严重并发症,增加了治疗难度与病死风险。近年来,肝切除术是复杂性胆结石常见的治疗方法,其临床治疗效果获得了广泛认可,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54例复杂性胆结石患者,部分应用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2一般资料

采用抽签方法选取本院14年5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54例复杂性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均符合复杂性胆结石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间断性或者周期性发作,出现了黄疸、发热、肝区疼痛等症状;经病理检查中性粒细胞与白细胞、胆红素增高,血沉加速;B超检查肝内胆管有较强回声,近端胆管扩张明显;MPCR检查肝内胆管结石病变。排除了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伴有门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病例,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下:

实验组患者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37~66岁,平均年龄(51.5±2.5)岁,病程1~4年,平均(2.5±1.8)年,结石分布:左肝叶10例,左外叶4例,右前叶8例,3例右后叶;对照组患者中,男8例,女19例,年龄34~61岁,平均年龄(47.5±2.1)岁,病程1~8年,平均(4.5±2.2)年,结石分布:左肝叶11例,左外叶5例,右前叶7例,4例右后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结石分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

1.2方法

1.2.1实验组治疗方法实验组行开腹规则性肝切除术,具体操作方法为:取患者仰卧位行全身麻醉,手术全程行无菌操作,肋缘下2横指纹处做斜型切口或者“L”型切口,在肝周韧带处充分游离,将病灶部分充分暴露出,对第一肝门进行解剖,切肝时沿着肝叶分界标准切开,阻断肝门后彭氏肝切割,对肝脏血管、胆管进行结扎,使用止血纱布将创面覆盖好,在肝断面下留置引流管,缝合固定。

1.2.2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行上腹不规则性肝切除术,操作方法为:全身麻醉,取仰卧位,肝周韧带游离与肝门阻断同实验组,保留病灶后,沿外缘1.8cm处切肝,后续步骤同实验组[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标准差( ),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 检测统计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结石清除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肝内小胆管毛细血管分布复杂,呈树枝状结构,基于这一解剖结构特点,肝内胆管结石存在小胆管毛细血管中,长期存在将使去除难度增大,进而诱发各种感染,以细菌感染与局部组织炎症反应多见,患者会出现发热、疼痛、黄疸等症状,如果感染严重,将从局部感染发展为全身感染,诱发精神性病症,甚至出现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从病理学分析,肝内胆管结石会使胆汁引流受阻,也是胆管结石的病理变化之一,致使胆汁聚集在胆内,促使胆管结石出现增生与蔓延,结石面积进一步增大,胆管更加狭窄,出现“结石池”结构,极易诱发肝实质性病变,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内胆管结石的产生会诱发很多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以及膈下感染、胆道出血、胸腔积液多见,尤其是急性期多见,还包括全身性并发症,比如,低蛋白血症、慢性胆管炎、营养不良、胆源性肝脓肿等。以上并发症的出现增加了疾病治疗的不确定性,影响到预后效果,内胆管结石对手术影响最大,由此,术前术后加强并发症防范尤为重要。当前,复杂性胆结石治疗以包肝取石术治疗为主,高位胆管切口取石术、胆肠内引流术也有广泛应用。需依据病变位置、面积确定肝切除程度,选择肝段或者肝叶切除术也要依据病变情况,肝切除分为规则与非规则两种,大部分显示,行肝切除术会影响到内胆结石治疗效果[3]。

规则性肝段或者肝叶切除遵循一定规律,即,从左向右行双侧肝切除,肝叶或者肝段为肝内结石分布单位,由此,局部切除有更显著效果。胆管狭窄会使肝叶组织异常增生,增加了手术难度。先分离第1、2肝门脉管,并进行静脉结扎处理,最后,将左右肝病变部位切除,无菌清理创面,防止出现感染,规则性肝切除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本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研究,实验组行规则性肝段切除,对照组则行非规则性肝段切除,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行3个月随访,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7.4%,对照组为2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行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术后并发症更少,恢复效果显著,提示了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结石有更显著疗效,预后改善更加显著,与相关报道结果一致[4]。

综上所述,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少,缩短了治疗时间,改善了预后,值得临床采用。

参考文献:

[1]陈伟,梁力建.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J].肝胆外科杂志,2015,18(2):83-84.

[2]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演变和发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29(7):537-539.

[3]张嘉越,冷津立,李松明,等.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体会(附172例报告)[J].腹部外科,2014,23(5):277-278.

[4]赖佳明,梁力建.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应注意的问题[J].肝胆外科杂志,2014,12(4):245-246.

论文作者:范胜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  ;  ;  ;  ;  ;  ;  ;  

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结石疗效观察论文_范胜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