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中医医院 山东莱芜 271100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9-126-01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多见于20-40 岁的青壮年,与长期从事低头固定姿势工作有关,另外与颈部突受外伤,退行性病变有关,急性期病人急性颈项痛,麻木,甚至活动障碍,严重者有不同程度的瘫痪症状,病人痛苦,焦虑,求医心切。手术治疗难度大,费用高,病人难以接受,非手术治疗主要采用中医康复治疗和西医静脉用药,费用少,病人容易接受。自2013 年7 月至2015 年8 月,我科共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住院患者96 例,主要采用中医治疗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6 例,男56 例,女40 例,年龄23~62 岁,平均42岁,病程最长45d,最短1d;有64 例有外伤史,其余32 例与受凉,劳累及其他诱因有关,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背,上臂疼痛麻木,头痛,眩晕,以及颈部活动受限等表现。患者非常痛苦,入院后采用围颈保护法,理疗按摩法[1],拔火罐,穴位按压,艾条灸法,耳穴压豆及中药干预相结合治疗护理,并根据证型不同辩证施护,96 例患者中,治愈77 例;显效,12 例;好转5 例;无效2 例,建议手术治疗,有效率达97.9%。
2 护理
2.1 围颈保护法 一般的简易围颈保护即可限制颈部过度活动,并能增加颈部的支撑作用和减轻椎间隙内的压力。重症型而又需起床活动者,可选用带牵引的围颈支具。
2.2 理疗和按摩 主要采用蜡疗和醋离子透入法疗效良好,对轻型病例可选用。在选择按摩疗法时注意,手法推拿要按一定的顺序,动作要轻柔,一般20-30min 为宜。该法操作时要慎重,如操作不当,反而可能加重症状。
2.3 拔火罐疗法 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选取颈椎西侧穴位,用毛巾将拔罐部位擦净,拔罐要稳,准,留罐时间一般在20 分钟左右,随时注意观察罐内皮肤情况及病人感受,如有水泡可自行消失,如水泡过大可用无菌空针抽干泡内液体,使其自然干燥即可,起泡处不可二次拔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穴位按压法 选取颈椎两侧合适的穴位,如大椎,风池,肩井,曲池,进行手法按压,一般以大于拇指腹部垂直按压穴位,力量适当,以病人能有酸,胀,感为主,每次2 分钟左右,时间以5-15 分钟为宜,按压时要随时询问病人的感觉,如有不适,及时停止。
2.5 艾灸法 将艾条一端点燃,在颈椎间盘上方2-3cm 处施灸,一般采用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等灸法,没处5-10min,以所灸部位皮肤稍起红晕为宜,施灸时严密观察,以免烫伤病人皮肤。
2.6 耳穴压豆 采用王不留行籽按压耳部相应穴位,如神门,肝,肾等穴位,每日按压1-2 次,每次1-2 分钟,以穴位有酸,麻,胀感为宜,每3 天更换至另一耳压豆一次,能够缓解病人的疼痛,促进病人睡眠。
2.7 中药干预 各种中医治疗护理操作应用的同时结合口服中药,一般采用活血疏脉汤口服,水煎服,分早晚两次,口服,连服10 天。
2.8 健康教育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逐年增加,也趋于年轻化,有效的健康教育可起到治未病的效果[2],首先应改善长期低头的工作条件,工作1 小时可做短暂的颈椎运动,如前屈,后伸,左右旋转等活动,以改善颈椎的疲劳;其次应重视颈椎外伤的治疗,即使是颈椎的一般性损伤,挫伤,落枕也不能忍痛任之,应及时治疗防止诱因诱发急性颈椎间盘突出;最后应保持颈椎的自然状态,睡姿要正确,枕头以10-15cm 为宜,仰卧位最佳,侧卧位次之,俯卧位不可取,站姿时勿长时间过伸颈部,勿用颈部负重,直接性压力最易发生颈椎骨质增生;病人出院后应定期复查。
3 讨论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康复治疗采用综合治疗及护理方法,以中医为主,见效性高,费用低,易患者接受,同时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有多种中医疗法病人出院后可自行操作,易于接受,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能够让病人了解颈椎间盘突出的相关原因及康复保健知识,消除病人的焦虑心理,使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还能宣传防病治疗常识。这种以中医为主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负担,减少复发率,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邵湘宁。针灸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99-302
[2]昝秀琴。骨科患者健康教育67 例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638-1639.
[3]王凤霞,徐晓婷。颈椎病中医康复治疗62 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57.
论文作者:陈翠珍 董芳地 石孝霞 李延平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9
标签:颈椎论文; 病人论文; 穴位论文; 颈部论文; 患者论文; 间盘论文; 为宜论文; 《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