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金融危机论文,启示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可谓“地动山摇”,使东亚国家不寒而栗。但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却与危机擦身而过,迄今未受大的冲击。其中原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说得好:“在寒流还未到来时,中国就提前洗了冷水浴。”具体有以下方面:一是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效果。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央坚持不懈地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金融政策,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狠抓国有企业的“三改一加强”工作,使中国经济在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的同时,成功地控制了物价,通货膨胀率从1994年的21%下降到去年的6%, 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低通胀”,这些为抗御金融风波的冲击提供了良好的宏观背景。二是加大了金融监管力度。中央自1993年以来,针对各地出现的房地产热、股票热等现象,及时采取措施,罅了金融领域的乱拆借、乱集资,治理了一批非法经营和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严厉查处了一批违法机构和负责人,整顿了金融秩序,严明了金融纪律,堵住了金融漏洞;抑制了房地产和股票投机,防止了泡沫经济,从而使爆发金融风波的压力大大缓解。三是外债结构合理,偿付压力不大。目前我国外债余额达1163亿美元,约为GDP的14%左右,在亚洲国家是偏低的,特别是外债结构比较合理,中长期贷款占88%以上。目前我国的外债清偿率(指利息和当期偿还的本金与当前出口额之比)为6.7%, 远低于20%的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因此偿债压力较轻。四是对外贸易连年顺差。我国长期备受外汇匮乏之苦,80年代中期,外汇储备不足20亿美元。为了缓解外汇压力,国家坚持不懈地进行外贸体制改革,鼓励企业出口,从而出现90年代以来连年顺差,外汇储备充足的大好局面。去年顺差达400亿美元,外汇储备达1430亿美元。五是严格管理资本项目。 我国于1996年12月1日起,开始执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第八款义务, 允许人民币经营项目下自由兑换,但对资本项目并未开放,对外资的流入流出仍然实行严格的管理,以套汇套利为目的的短期游资难以通过正常途径进入境内。同时,我国的外资政策是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为主,这对国际游资进入我国兴风作浪起到防范作用。
这次亚洲金融危机,我国虽未直接受到冲击,但影响还是很大的。这表现为:
1.外贸出口增长幅度将明显下降。我国政府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并从国际金融形势的大局出发,宣布人民币不会贬值,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对出口十分不利。目前我国的出口产品中,有20%—30%的部分与东亚国家雷同,主要是纺织品、鞋类、玩具、小家电等,其中泰国最为突出,与我国的相关系数达0.869,在18 个亚洲国家中是最高的。东亚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后,在欧美市场上,价格优势明显,竞争力强。事实上,这一问题从去年后半年就已露出苗头,今年更为明显,全国1 月份出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已减少了10%以上;相反,东亚国家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贸易顺差。另一方面,我国还有相当部分的产品直接出口到东亚国家,其中部分沿海城市这类出口所占比例更大,如青岛的外贸出口结构中,直接出口到东亚国家约占出口总额的80%以上。这些国家受金融危机的累及,人心不稳,消费需求下降,从而使我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锐减,如青岛市1998年出口导向型企业定单下降幅度达40%,有的甚至全部停止出口业务,外贸公司对东南亚、韩国的出口业务履约率不足10%。
2.引进外资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的外资结构中,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占了较大比重,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东亚国家对我国的投资将严重萎缩。如青岛市预计1998年吸收这一地区外资将下降30%左右,目前在谈的156个项目中,有45个受到影响,约占29%; 已签约但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项目约占30%。同时,减资、取消增资现象增多,有的企业开始撤资;一些大进大出的企业也面临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的局面。此外,由于东亚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同样的资金在东亚国家可获得比中国更大的投资规模,这对欧美、日本等国的投资有更大的吸引力,一些欲到中国来投资的项目有可能改变原来计划,投向其他东亚国家。
3.涉外旅游业受到较大的冲击。人民币汇率紧挺,使国外旅游者的货币在中国的购买力远低于东亚其他国家,在那里会得到更好的消费;加上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不够,旅游企业管理水平较低,1998年的旅游业在吸引国外旅客方面将难有大的发展。以青岛为例,危机发生后,邀请韩国经贸洽谈人员减少了36%,接待的韩国客商减少了30%,3 月份全市接待来自日本、韩国、台湾三大市场的人数有可能比去年同期下降57%以上,涉外饭店的客房平均出租率将低于40%。此外,欧洲、美国、日本等国的游客也低于往年。
4.海外融资工作将受到影响。迄今为止,东亚国家和地区仍是我国大中型企业海外上市融资的主市场,特别是香港、新加坡。但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东亚国家的股市大幅度回落,香港自1997年6月以来, 跌幅达40%以上,人心涣散,无论H股抑或红筹股, 都难有去年前半年的出色表现。此外,受危机的影响,欧美、日本的银行将重新对其在新兴市场的贷款进行新的评估,将对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贷款列为高风险贷款,并降低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用等级,从而提高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
5.人民币将长期承受贬值的压力。我国虽然宣布人民币汇率不会贬值,但从长期看,压力很大。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出口形势。目前我们为抵消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采取了许多措施,如降低进口税,提高出口退税率等,但能否遏止住外贸下滑的局面将难以料定。据专家估计,1998年的外贸顺差可达到100亿美元的水平,这比1997 年已减少了300亿美元,若照此趋势发展,1999年就可能出现逆差, 外汇储备也会不断下降,从而宏观指标会下滑。第二是人们的心理预期。如果出口形势长期趋坏,人们对人民币就会产生贬值的心理预期,由此会引发抢购美元外钞、抛售人民币的风潮。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训与启示是深刻的,值得我们认真吸取。
1.加大产业升级力度,实现经济转型。前述表明,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原因在于东亚国家没有及时完成产业升级,实现经济转型,从而丧失了出口竞争优势,使宏观经济逐渐下滑,为国际投机者提供了机会,我国应汲取这一教训。目前我国出口导向型战略十分成功,迄今已吸引外资超过3200亿美元,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引资国。 特别从1996年起,我国经济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的短缺现象不复存在,95%以上的产品出现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1500美元以上的水平,少数城市超过了3000美元;同时,我国正面临着越南、印度、老挝等国更加廉价产品的强劲竞争,东亚国家的货币贬值又使我国的出口竞争优势进一步受到削弱。这些表明,我国已处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尽快推动产业结构由劳动资本密集型为主转向技术密集型为主,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通过技术升级,提高各类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降低出口产品的要素成本,继续保持出口的竞争优势,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2.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盘活国有存量资产。这次韩国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大企业倒闭。从60年代初开始,韩国政府为推动经济腾飞,致力于扶植大型企业集团,从筹资、税收、土地使用、出口等方面提供特别优惠的条件,使大型企业集团得到迅速发展,并对韩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韩国政府的过度保护也使企业产生了“大马不死”的错误观念,以为只要把摊子铺大,政府不会见死不救,并形成了依赖政府支持、靠借债过日子和盲目进行产业扩张的不良习惯,结果导致大企业集团因负债过重而连续倒闭。从1997年1 月韩宝集团倒闭开始,到12月初汉拿集团倒闭为止,韩国共有11家大型企业集团相继破产,其中有7家属排名前30位的企业。 大型企业的破产导致银行呆帐比例上升,民众挤兑银行,投机者抛售韩元,金融危机爆发。韩国的教训十分深刻,我们应引以为鉴。我国建国以来到80年代,国有经济一直占绝对比重。80年代以后虽有下降,但仍占70%以上,有些甚至到80%以上。国有经济的地位决定我国银行贷款中,国有企业是主体,是大头。据统计,全国贷款额中,70%以上为国有企业贷款。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一直呈下滑趋势,亏损面居高不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敢借、敢花、敢不还,天塌下来砸银行的不良意识。如此,银行风险必然加大,不仅利息本金难以收回,而且每年还要支付高达1200亿美元的存款利息。长此以往,难保不重蹈韩国的复辙。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防范金融风险。亚洲金融危机表明,金融管理体制必须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否则就会积累风险。我国应吸取这一教训,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扎紧“篱笆”,防范金融风险。
(1)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应独立于政府运行,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决定货币投放,稳定货币供求。一旦中央银行受制于政府,服从于政府短期社会目标的需要,必然造成货币政策的失误、金融秩序的混乱和货币供求的失衡。
(2)商业银行必须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 必须按照中央银行的规定以存定货,风险自担。我国目前坏帐比例约占贷款总额的25%,总额约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银行自有资产的3倍,这个比例已相当高了。因此,银行必须强化风险意识,严格项目审批程序,自觉保证贷款质量,逐渐降低坏帐比例。否则,后果将是严重的。
(3)改革银行管理体制,防止地方政府干预银行, 制止“超贷款”行为的发生。我国现行的银行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按行政区划设置的。这种体制的好处是方便地方企业与银行的业务往来,但存在的问题是地方政府经常干预银行业务,许多明知不合贷款条件的项目,因不敢“开罪于地方政府”而变着法子贷,特别是“主办银行”制度,更为这种干预提供了便利,其结果是地方政府将风险转移给了银行,银行又将风险累积起来“上交”给国家。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银行管理体制,防止地方政府对银行正常业务的干预。
(4)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清理非法金融机构, 杜绝乱集资的违规行为。中国的金融市场是新兴市场,运行尚不成熟。第一,从银行体系看,由于内部监管不力,在利益驱动下,违规经营、无序竞争,以及帐外业务等状况比较突出,降低了信贷质量;第二,从非银行机构看,约束机制差,管理混乱,非法机构大量存在,如全国有法人资格的信托公司超过400家,其资产总额达6000亿元人民币, 约占全国金融资产的10%,且大部分信托机构的内部管理都比较混乱。此外还有一批未经国家批准非法存在的证券交易机构,违规进行证券交易,有些甚至帮助企业公开进行非法集资活动。这些问题虽不致于引发全国性的金融风波,但潜在的问题是十分严重的,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尽快予以清理清除,消除隐患。
(5)适时调整汇率,增强汇率机制的弹性。 泰国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汇率缺乏弹性,当美元升值时,泰铢也相应升值,从而使其币值被高估,既影响产品出口,又为投机者留下可乘之机。我国应吸取这一教训。人民币目前虽不应贬值,但长期看应根据国内环境的变化制定灵活的汇率政策,增强汇率机制的弹性,防止人民币币值被高估。
4.警惕“热线”投机,防止泡沫经济。这次我国之所以避开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关键是未开放资本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游资进不来,若监管不严,只要国内有利可图,它们可混入经常项目之下,以贸易为由进入中国。游资一旦进入,多以短期套利为目的,大量涌入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从而导致泡沫经济。在目前我国经济泡沫成分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更应警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金融机构占压在房地产的信贷资金达1000亿元以上,空置的房地产至少需要10年才能消化。此种情况下,若国际“热线”再兴风作浪,泡沫将进一步吹大。这方面国外的一些防范措施可资借鉴。如1996年巴西政府为限制国外游资,规定进入巴西的资金必须在国内停留18个月以上,如提前撤出,必须交纳20%的税。还有的国家将外国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比例规定为1∶0.7, 超过1∶1的比例,则需引起警惕。
5.加强宏观监控,管好资本项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莫里斯·戈尔茨坦根据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教训,列出了7个危险信号:(1)短期债务与外汇储备比例的失调;(2)巨额经常项目逆差;(3)消费比例过大;(4)预算赤字;(5)资本流入的组成;(6 )定值过高的汇率;(7)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加。从亚洲金融危机的情况看, 多数国家的上述指标情况均不好,而国际货币投机者也是根据上述指标情况决定是否对一个国家进行攻击。我国应借鉴墨西哥和东亚国家的教训,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起宏观监控体系,发挥预警的作用。另外还要管好资本项目,尤其是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应慎之又慎。要继续鼓励利用长期资本,限制短期资本流入。另外以汇兑管理为主的外汇管理仍要继续进行下去,通过汇兑管理,尽力区分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限制资本项目结汇,堵住投机者获得人民币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