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照护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任淑红

慢病照护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任淑红

任淑红

兰州瑞京糖尿病医院 730050

【摘 要】【目的】探索慢病照护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如何进行应用。【方法】选择本医院的100例患者作为慢性病照护模式的实验患者,其中实验组50人,对照组50人,观察对象入组一年之后,使用生活质量评价表和糖尿病控制状况表对其状况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在糖尿病特异性状况方面和糖尿病控制方面,两组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照护模式对于医院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含量升高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糖尿病为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痛苦,我国的糖尿病发病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慢病护理模式是在医疗政策和医疗服务患者方面组织医务工作者,对慢性病患者进行综合管护的模式,本文研究了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慢病护理模式的病患,并分组进行管护,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一)基础资料

选取本医院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人数100人,选取的标准为已经患有糖尿病,生活能够自理的患者,总共100例,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慢病照顾模式为50人,男性23人,女性27人,平均年龄56.7±6.3岁,年龄分布在42至73岁之间。对照组50人,男性26人,女性24人,平均年龄57.6±7.2岁,年龄分布在46至79岁之间。对两组人的年龄、性别构成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方法

在观察对象观察一年之后,分别使用糖尿病控制情况评估表、糖尿病生命体制测量表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估。生命健康测量评价表包括生理机能、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业等八个维度。糖尿病控制状况表包含生活习惯、治疗状况、生存技能、治疗目标等六个维度。上述表格涉及五个维度的答案,控制较差的为0分,最好的为2分,每间隔0.5分设置一个间隔,不同的得分累计起来计算综合分数,控制状态好的获得最终得分。

二、结果与统计分析

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日常活动的检测和纠偏,从心理、行为、心理等方面进行纠偏,重点是从生活习惯方面进行护理,传统护理组不改变原有的门诊治疗效果,从血糖检测和运控、饮食控制方面着手,一年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进行干预之后,通过生活质量的评价得出的结论为,生理机能、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情感机能、精神健康等八组的评分,慢病照顾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慢病照顾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控制对比显示,发病认知和生活习惯、医疗水平等方面,患者的生活习惯、治疗情况、生存技能等方面,两组的差异分析具有统计学价值。生命质量评估方面,忧虑程度评价和满意度评价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通过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对比,进行T检验,如果P<0.05则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三、探讨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三十年之间发病率发生了翻倍的状况,患者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医疗资源,给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有报道称,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共支出患病治疗资金约2000亿元,预计到2036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3600亿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在医院就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并发症管理到位,尤其是在控制病情进展方面和控制并发症方面达到良好效果,将会尽可能的节省医疗开支和社会支出。同时病患的生活质量也会有所提升,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也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慢病照护模式属于慢病医院管理模式中的一种,国内对于慢病研究之中医院管护模式应用于高血压疾病的管理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的研究数据显示,在生活质量评估过程中,两组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研究,差异来源于预后的心理状态,在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逐渐深入的情况下,评估糖尿病患者康复水平的过程中,慢病照护模式组患者的生活习惯和生存技能、治疗情况、知识结构等四组模块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估中,忧虑程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满意度和影响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也认证了心理状况和认识有关。从上述数据来看,慢病护理模式在医院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实际照护模式需要进一步提升,由于落实干预护理措施需要巨大的人力支出,实施中的难点在于资源的调配,团队内部各种人员的分布及协调,以及社会资源,例如民政、社工等部门的资源有效利用也是巨大问题。全科护理团队也是应用于慢性病照护模式中的一种有效工作平台,结合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的做法,可以更为有效的利用医生的人力,增强慢性病护理的实际效果,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家庭医生签约模式服务为立足点的糖尿病护理模式,可以更为高效的利用公共卫生,培养全科型护士的专业特长,从档案建立,制定干预措施,落实护理干预方案等评估特性方面进行工作,吸纳更多病患参与接受管护,提升患者对于管护措施的依赖程度,以此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国医院管护中的慢性病管护有多重模式,各具特色,效果不同。除了慢性病管护模式之外,较为常见的还有家庭支持模式、同伴陪护模式、专业人员指导模式、自我管理模式等,但是在我国现有的医疗体系之下,选择慢性疾病的管护模式仅仅是众多管护模式之一,较为困难做到的是如何把数量众多的患者纳入管理体系之中。笔者研究认为,在医院的层面,可以让慢性疾病的照护模式作为基础,同时还需要利用各种管护模式的特点,提升医疗管护人员治疗的积极性,从提升患者的依从性着手,整合各类资源。

四、结语

慢性疾病的医院照护模式可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管护水平,有利于推进社会和谐,值得在全社会推广。家庭医生的服务团队可以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提升患者的管理效率。政府部门可以适当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政策方面需要在医院有更多倾斜,因医院慢性病管控有公益模式的属性,投入政府购买服务可以获得良好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岩梅.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医院慢病规范管理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院医师,2019,35(16):187-188.

[2]张艳春,秦江梅,董亚丽,刘治华,林春梅,张丽芳.医院“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9(06):54-57.

[3]刘保清,董淑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血脂联合达标及慢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医师,2019,35(15):184-185.

[4]张贵伟,杭洪霞.清单式管理模式在糖尿病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05):347-350.

[5]张雪琴.医院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医院慢病管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05):193-194.

作者简介:任淑红。性别:女。出生年月:1968年5月22日。民族,汉。籍贯:甘肃兰州;职称,主治医师

论文作者:任淑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  ;  ;  ;  ;  ;  ;  ;  

慢病照护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任淑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