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医正骨手法;动力髋螺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ZM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随着近些年老年人口的增长,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也不断增长,而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保守治疗可能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这不利于老年患者的预后[1]。因此,许多医生认为采取手术治疗能获得比较理想的疗效。文章选取2013年1月-2018年3月86例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主要针对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动力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展开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8年3月86例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随机表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86例患者中有男性48例,女性38例;年龄为61~85岁,平均为(65.8±5.4)岁;受伤原因:跌落伤53例,车祸伤33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6例、合并冠心病18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1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纯动力髋手术治疗,具体措施为:硬膜外麻醉成功之后,取仰卧位,在牵引床上使用X线机透视下骨折复位,复位之后常规消毒铺巾。在大粗隆外侧行一切口,切开皮下组织后暴露股骨粗隆,然后用动力髋螺钉导向器在粗隆尖下方1.5cm至大粗隆外侧突出的前中1/3钉入1枚导针,导针与克氏针保持平行,X线确定位置之后,通过导针扩孔,然后拧入动力髋螺钉,并套入相应的钢板,使侧方钢板紧贴股骨干外侧,然后用1~2枚螺钉穿过钢板并将最近2个孔旋入股骨炬,之后拧紧远端螺钉。X线观察位置无误后即可关闭切口,常规置留导管。
观察组则采取中医正骨联合动力髋内固定治疗,具体措施为:①手法正骨:硬膜外麻醉,麻醉见效后护理人员固定骨盆,术者握住患肢,炎纵轴方向拔伸,待骨折部有向下摩擦感,纠正移位之后,根据骨折类型,将患肢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外旋型骨折需要外展内旋;内翻型骨折需要将骨折远端向内推,患肢则外展内旋;内旋型骨折则保持中立位。X线透视下复位满意之后可以进行手术治疗;②动力髋内固定:X线透视下经皮直入2.5mm导针,然后使用3根导针,中间为动力髋螺钉滑动栓,其他两根主要是预防旋转移位现象的出现;在大粗隆下2.5cm行一纵形切口,长度为10cm,暴露粗隆骨折端和股骨干远端,观察骨折类型以及骨折的移位方向,首先精细大块骨折的复位,使用拉力螺钉进行内固定,然后使用X线透视观察导针位置,测量螺钉长度之后顺着导针钻孔攻丝,并拧入合适规格的髋螺钉,然后套上钢板,确保固定效果。其他操作同对照组。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采用chamley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评价标准:显效:骨折完全愈合,无畸形愈合,行走时无不适感,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骨折愈合后患肢有轻微缩短,行走时有不适感,活动范围基本正常;无效:骨折愈合后出现关节周围钙化,疼痛剧烈需要服用止痛药,有跛行的症状。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值检验 ,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8 22 3 93.0 对照组 15 20 8 81.4 X2值 5.857 P值 0.000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 畸形愈合 骨质疏松 切口感染 总发生率 观察组 1 1 1 7.0 对照组 1 1 2 9.3 X2值 1.526 P值 0.125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患者,这与老年人骨密度下降有密切的相关性。由于骨密度下降,在跌倒或车祸中,股骨上段受到应力冲击之后容易出现骨折现象[2]。而老年人通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若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会增肌各种原发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临床推荐保守治疗无效患者采取外科治疗[3]。目前外科手术治疗中主要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在此类骨折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降低畸形愈合的发生风险,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出院[4]。动力髋螺钉的优点在于:①同时存在动力加压与静力加压;②骨折断端存在持续压应力;③骨折复位效果好,内固定牢固;④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⑤术后能够早期下床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不稳定型骨折,存在较大的治疗难度。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股骨踝上牵引,但是需要长时间卧床,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增加了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5]。本次研究在术前采取中医正骨手法进行治疗,在麻醉之后采用手法复位,X线透视下观察好位置与方向。考虑到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复位过程中需要保持轻柔的力度,尤其是髋关节旋转屈伸,需要根据患者的骨质状况,避免二次骨折以及继发损伤的出现。尤其是年龄>75岁的患者,需要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从而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有文献[6]指出,手术患者术后颈干角正常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患者,因此手术治疗在此类型骨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术中需要调整好角度,小转子骨折块由于不影响功能可以不必复位,不能为了达到所谓恢复解剖复位而反复牵引、扩大切口以及广泛剥离组织,这可能加重患者的损伤,导致手术时间的延长,甚至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不符合临床治疗原则。本次研究观察中,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动力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随着近些年老年人口的增长,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也不断增长,而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保守治疗可能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这不利于老年患者的预后[1]。由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不稳定型骨折,存在较大的治疗难度。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股骨踝上牵引,但是需要长时间卧床,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增加了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5]。综上所述,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动力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此类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中推广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避免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兴国,王忠伟,杨彬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4):28-32.
[2]周阳升,李保林,何健东等.不同方法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22):14-15.
[3]梁旭强,钱学贞,王鹏飞等.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动力髋固定粗隆间骨折术后再骨折[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3(1):44-46.
[4]张阿雷.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动力髋钉固定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5):759-762.
[5]刘立云,王璘琳,刘又文等.“破、和、补”平乐正骨辨证理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J].世界中医药,2017,12(8):1855-1858.
[6]李玉红,周建,何靖川等.中医正骨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33(2):172-173.
论文作者:张衍敬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股骨论文; 患者论文; 老年论文; 并发症论文; 疗效论文; 动力论文; 螺钉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