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管理策略_供应链管理论文

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管理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管理论文,产业集群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中,大量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和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在价值链中相关的支撑企业、机构(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等)以完善的组织方式在空间范围内的聚集,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力的现象。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在促进区域产业组织合理化、推动区域产品结构优化、延缓产业衰老过程、提升区域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在产业集群环境里,各中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分工细化,对供应、制造、分销和零售环节进行不断的整合,形成了由多条单链式的供应链交叉组合而成的网络组织——集群式供应链。集群式供应链其实质是,一条或数条供应链在一定地理区域的局部集中,因而集群式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都能够共享集群内各种资源和公共设施,在提升市场吸引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结构及其特征

1.集群式供应链结构

在产业集群环境中,集群式供应链各个节点企业都以“供应商—客户”关系,通过“信任和承诺”的非正式松散方式或契约正式紧密方式进行连接。其成员涵盖了产业集群的构成主体,不仅包括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等供应商以及下游的销售商、客户等,其侧面还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基础设施供应商以及技能与技术培训、行业中介等相关联企业,另外许多的辅助机构也是集群供应链网络不可缺少的成员(如图1所示)。

图1 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结构

集群式供应链是一个基于单链式供应链为基础的多核网络,处于集群式供应链中的企业,根据其在集群中的作用和地位可分为3个层次,即核心层、协作层和外部松散层(如图2所示)。核心层是集群式供应链的各个单链中具有主导作用的企业,或是整个产业中的某一支柱企业;协作层是指在集群式供应链的单链中,除核心企业以外的链上企业,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外部松散层是指游离于单个供应链之外,但又处于整个集群式供应链系统中的大量配套和辅助性企业。

图2 集群式供应链企业层次结构

2.集群式供应链特征

从图1可以看出,集群式供应链作为耦合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一种新型网络供应链,不同于传统的一般供应链,其既源于企业,但又不限于企业;既依于集群,但又不囿于集群。

(1)整体协作性。基于块状经济的集群式供应链随着块状经济的产生而形成,使块状经济内原料供应企业、制造企业、销售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客户以及其他合作伙伴有机地联结起来,获取集体竞争优势。块状经济内企业通过在集群式供应链网络中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充分调度与利用其他企业已有的各种信息和资源,在协作中求得共赢。

(2)地理上集中,组织扁平化。在集群内,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集中在一起,从供应链角度看不但有着同一产业中位于同一环节的多个核心企业,同时也存在着与产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聚集在同一地理位置上。在集群式供应链中,各企业围绕共同的组织目标组成具有网络特征的动态组织。这种组织形式是扁平式的,强调按业务导向组织管理,集群式供应链中各企业拥有高度的独立自主权,他们之间通过协商,共同完成任务。

(3)复杂的网链系统结构。基于块状经济的集群式供应链由各企业协作形成,各企业在合作与竞争中形成供应链,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又相互作用形成错综复杂的集群式供应链网。这种复杂的网络系统结构与集群式供应链中存在的多个核心企业密切相关,每个核心企业是单链式供应链形成的基础,而多个单链式供应链相互交错,相互连接促成了集群式供应链的产生,因而集群式供应链也具有多核性。

(4)动态竞争性。从图2可以看出,在集群式供应链中,每一不同层级上都存在大量同类企业,这类企业除了相互配合与协作的合作关系外,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除此之外,处于外层的企业通常也会向内层企业的地位发出挑战,以取代其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一旦某一企业的核心优势丧失了,不能适应动态变化的供应链环境时,就将被同层级同类企业或不同层级的其他企业所取代,甚至被淘汰。这种激烈的竞争使集群式供应链不断优化,趋于更加稳定。

供应链管理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1.集群规模报酬递增

集群式供应链对比单一的单链式供应链,体现出集群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从集群的角度看,在地域上集群式供应链具有横向集聚网络的特点;同时从供应链角度看,集群式供应链具有垂直网络的优势。在经济上有联系的企业通过不断向集群地区集中,从而缩短了企业之间在空间上的距离。集群内的企业通过整合,降低了彼此之间的交易成本,从而呈现出集群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

2.专业化分工促进技术创新

产业集群是以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为基础的,在集群内大中小企业并存。在集群式供应链中,纵向企业相互分工协作高度发达,分工更加细化。

由于供应链在运营过程中,节点企业是动态变化的,存在着“组建—筛选—淘汰—组建”的循环,这种动态调整对节点企业以及备选企业都具有一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将会加强企业间合作竞争的意识以及促进企业创新。因为横向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必然会加剧竞争,一定程度的竞争促使创新的发生;纵向企业间虽然竞争不激烈,但是其创新能力的高低以及拥有优势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他们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以及获利能力。

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的这些调节机能确保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创新,从而促进集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3.信息共享机制降低不确定性

供应链管理注重合作,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调来达到降低交易费用、减少库存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供应链管理中特别强调信息共享。一旦产业集群中引入了基于信息共享的敏捷反应机制,使得集群内的生产和流通中的风险及库存大大减少,降低了产业集群运作中的不确定性,提升集群的竞争力。

4.纵横互补,降低交易费用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由于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和临近,降低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成本,在更多的时候可以免费获得有关供应商、客户信息,因而提高了合作效率。而供应链网络则通常是通过EDI技术和互联网等途径来实现快速信息传递。集群企业之间的横向低成本沟通和供应链企业间的纵向快速响应形成有利的互补,在降低交易费用的基础上提高了集群式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1.深化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管理理念

产业集群不仅将具有相关性的产品、机器设备等资源聚集在一起,同时也将具有相关知识领域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某种默契。这些资源的集中性为集群内的供应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在运营过程中不断进行“组建—筛选—淘汰—组建”的动态循环,对不同节点的企业进行调整,以达到供应链的优化。

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把产业集群视为一个整体,群内的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组成动态网络,保持联系。但集群中的企业具有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在组建的过程中是非产权性的合作联盟关系,因此为了增加整条供应链的增值以及提高集群的盈利能力,降低各成员企业的成本,需要强化供应链管理思想以加强企业间的协作,以保持集群内供应链的长久稳定。

2.优化核心企业建设,促进集群企业自我强化

在一个产业集群过程中,当企业数目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触发企业的自我强化,这是企业谋求发展的一种自发行为,也是产业集群不断升级的过程。而作为在整个供应链中始终起领导作用的核心企业,其实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产业集群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因此为了强化集群内其他企业的实力,为了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实力,必须优化核心企业的建设,提高其专业化协作水平,发挥其领导能力,推动集群的发展。

优化核心企业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核心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核心企业带动区域品牌塑造,并进而带动集群内中小企业发展;二是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提高核心企业的竞争能力,并深化集群的专业化分工。业务外包促使企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也淘汰了一些不符合集群要求的企业,从而促进集群中产业分工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也使企业间形成的供应链更加紧密。

3.完善信息共享的供应链快速响应机制

快速响应作为一种供应链管理的方法,缩短了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提前期,降低了原材料以及产成品的库存和成本,并快速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快速响应机制增强了产业集群的柔性和敏捷性,供应链上的集群企业能够从系统中把握与其实力相当的市场机会,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的灵活生产,快速满足消费需求多变、多样化的特征。

建立信息共享的快速响应机制是实现产业集群供应链管理的根本技术保障,集群内的企业借助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等技术,建立完善的公共IT平台;共享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生产、库存等信息,方便不同类型企业的联系以及需求信息的获取,从而提高集群内供应链的敏捷性,以便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作出快速响应,增强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4.发展辅助机构,完善集群内供应链配套体系

产业集群内的供应链不仅包括上下游企业,还包括大量提供咨询、教育、行业标准等的辅助机构。因此完善产业集群的配套体系是优化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措施。应在集群内推进高校的研发中心建设,加强职业教育,构筑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引进和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配送效率,加快产成品及生产要素的流动速度,降低企业成本,提升集群竞争优势。

本文是2010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0N1 30-L)的阶段性成果

标签:;  ;  ;  ;  ;  ;  ;  

产业集群的供应链管理策略_供应链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