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培育图书馆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努力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传承创新文化、科学技术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机构。现代图书馆对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图书馆精神对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包括民族追求的共同理想、确立的共同价值、形成的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品格,是民族意识的最高形式。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形成过程中都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历史的延续性。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都不是短时期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积累而形成的;二是时代创新性。在不同的时代,每一个民族都面临着不同的课题和实践,都要不断地把民族精神提升到新的高度和水平,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三是国民教育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所具有的重大作用。
1.图书馆精神是一所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所谓图书馆精神,就是一所图书馆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整体精神面貌。它是一所图书馆长期办馆历史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独特的精神特征;是一所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和价值追求,表现为图书馆的群体意识;是激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升图书馆办馆水平的精神动力。一所图书馆的图书馆精神的形成,同这所图书馆的产生、发展的时代、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文化特色和读者用户的共同心理状态密切关联,是民族精神、国家意志、社会发展趋势与图书馆人精神相互融合的结晶。图书馆精神一经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强的融合性和强烈的渗透性,是一所图书馆发展的底蕴之所在。
图书馆精神的核心是办什么样的图书馆和怎样办馆的问题,是为什么样的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早在1931年,世界图书馆学界巨匠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面世,其五定律为:“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第三定律:每本书有其读者;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五定律中,“书是为了用的”是图书馆的基本法则,其他4条定律由此引伸、推理而得。1934年,我国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先生出版了《图书馆学概论》一书,提出了图书馆的设立有三大要素:“一为书,二为人,三为法。”并以三要素为中心展开其图书馆学体系。1987年,于鸣镝先生发表了“图书馆是什么”一文,提出了图书馆“十说”,其“十说”是:“社会大脑说,继承创造说,生长机体说,自由使用说,共同使用说,阅读组织说,科教文机构说,知识交流说,中介机构说,信息系统说。”这就使得现代图书馆各具特色,具有了文献组织、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教育人才和服务社会的多功能。当然,书是为了用的即服务育人是图书馆最基本的功能和目的。检验一所图书馆的办馆质量,最终还是看其服务育人的质量。现代图书馆遵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提出了各种创名牌、争一流的办馆理念,其形成的图书馆精神,无非就是使图书馆始终处在不断前进的发展中,始终处在昂扬进取、服务育人的人生状态中。这就是图书馆精神的立足点,也是检验一所图书馆办馆水平的重要标准。
2.图书馆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图书馆精神与民族精神是一致的,图书馆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体现。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精辟概括,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最本质的东西。
我国的图书馆精神张扬着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中国的现代图书馆是向西方学习的产物。自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图书馆界的先辈们纷纷走出国门学习西方的图书馆理论和技术,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沈祖荣、杜定友、洪有丰、袁同礼、李小缘和刘国钧等。他们或著书立说,或演讲游说,介绍外国图书馆的情况,倡导中国图书馆运动。《杜威十进分类法》的传入,打破了中国传统四分法的格局,国内出现了一批“仿杜、改杜、补杜”的文献分类法。“五四”运动突现了文化教育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开始学习外国图书馆的办馆理念,以求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中国的革命开始于图书馆。这是指伟人和领袖人物利用图书馆的重要性而言。且不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是利用图书馆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在少年时期就重视对图书馆的利用。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就经常在学校图书馆阅读长沙和上海的报纸,了解国内外的大事。1912年,毛泽东在湖南省图书馆过了半年隐士式的生活。他总是开馆就进去,下午闭馆才出来。身边放着一摞书,整天埋头苦读,简直着了迷,他后来和别人说,在湖南图书馆,他就“像一头牛跑进了菜园子。”1917年后,一些思想敏锐的中国人包括毛泽东在内开始在北大图书馆涉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曾说:“他在这里第一次结识了马克思和列宁。”他还说:“他在李大钊手下的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做助理馆员的时候,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北京大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大学(图书馆)的具体体现。
3.图书馆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重要的精神资源。中国的现代图书馆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又不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和丰富着中华文化。我国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其办馆理念的一大特色,就是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不断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丰富着我国的民族文化。当封建文化崩溃,新的民族文化尚待建立之时,早期的图书馆有一个追求,就是继承儒家文化中培养君子、士的人格理想。这种民族文化和精神始终是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基础,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得以不断更新.从而为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现代图书馆的办馆理念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中西文化兼容并包。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充分说明,如果没有西方图书馆的理念,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将是缓慢的。西方图书馆文化对我国图书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还是人文精神。我国许多图书馆受到西方图书馆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图书馆精神。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当代图书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的国际交流已成为一流图书馆的基本品格。各国图书馆间的学术交流、信息沟通,不仅促进了图书馆理念的融合,而且推动着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借鉴。在合作与交流的文化“碰撞”中,不仅激发了图书馆的创新精神,也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资源。
二、加强图书馆精神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扎根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繁荣和昌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在任何一个国家,图书馆历来都是文化的重要部门,培育和弘扬图书馆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我们加强图书馆精神建设,必须坚持这一指导思想。
图书馆精神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体现。应该保持鲜明的民族特性和独立的品格。同时,现代图书馆精神应该是开放的,它着眼于世界文比发展的前沿,吸纳世界各种文化的优秀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造着越来越多的新文化。图书馆精神要体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优长,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努力培育图书馆精神。
1.加强图书馆思想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图书馆德育环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图书馆精神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健全服务体系,做好服务工作。”《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这是党在新时期对图书馆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图书馆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我国古代图书馆教育就以实施“道德”教育为主,其教育思想十分明确,教育内容可以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精神,对现代图书馆的影响很大,也构成了现代图书馆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仅关系到先进文化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因此,图书馆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构筑精神支柱,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和培养读者用户的道德养成。这就要求图书馆在走向“一流”、创造“名牌”的发展进程中,一方面逐步构建自己的办馆理念,形成办馆特色;另一方面塑造自己的图书馆精神,严谨治学、求实开拓,真正把“读者第一,服务育人”落到实处。
2.大力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图书馆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创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因此,图书馆文化对于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要培育高雅、先进、文明的图书馆文化,赋予图书馆文化以时代性、民族性和科学性的内涵,使图书馆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首先要加强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优良的馆风,把图书馆建成思想道德、精神文明、环境幽雅,情操高尚的先进文化的窗口;其二,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利用丰富的馆藏,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教育的品位和效果,积极引导和组织读者多读书、读好书,使图书馆文化活动承载深刻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内容;其三,在图书馆形象塑造中体现民族精神和图书馆精神。一方面要以法治馆,转变工作作风,健全管理制度,治理图书馆周边环境,使读者对图书馆、校园和社会有亲切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祖国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在对图书馆形象的宣传中,图书馆的馆训、馆徽、宣传画册、治馆名言、馆史等都要体现民族精神和图书馆精神的统一。要通过图书馆形象的宣传,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扩大民族精神和图书馆精神的影响力;其四,建设优美的图书馆环境文化。图书馆不是博物馆,不是剧院或电影院,更不是办公楼,图书馆是供人们学习和研究的地方,不能一味追求现代建筑。优美的环境文化,应该是在图书馆建筑设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中,体现图书馆特有的文化精神,以深厚的文化渗透力,陶冶情操、增强自信、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实现图书馆环境文化育人。
3.大力推动图书馆教育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也是图书馆精神最具本质的内核,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驱动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要牢车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民族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充分说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图书馆教育创新首要的是观念创新,确立与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观和发展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要与时俱进,要站在世界各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高度,以全球眼光全面审视我国的图书馆事业,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图书馆教育理念,坚持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图书馆教育思想。图书馆教育应当树立提高读者全面素质的人才观,进行管理制度、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手段的创新和办馆模式的创新。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高于部群众识别和抵制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能力。图书馆应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创新,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图书馆的办馆水平。以求实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作为培育图书馆精神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