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媳妇在北京的幸福生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北京论文,幸福生活论文,媳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本料理手册,四十种日本菜肴的制作方法,一个主妇的万千思绪一两个月前,吉井忍把在豆瓣连载近两年的“便当日记”集结成《四季便当》,讲述了四十个关于成长、亲情和日本的故事。日式饭团、大阪烧、可乐饼、汉堡肉、三明治……虽然不是专业的料理人,但她坚持“厚着脸皮”完成了春夏秋冬的便当系列,只是想与人们悄悄分享,一个日本媳妇在北京一角的生活。 吉井其人:居住在北京的日本媳妇 吉井忍与中国的缘分,开始于18年前。1996年,20岁的吉井忍获得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到成都的四川大学学习一年汉语,“当时选择成都,也是因为喜欢吃辣的。” 在成都的一年,在学校公共厨房结识了中国朋友彩霞,以及小燃面馆、混着麻将声的茶馆儿,浓浓的人情味儿,悠闲的生活气息,都让吉井忍爱上了这个地方,“很想继续在成都或中国其他地方学习或工作,但留学时间只有1年,没办法,就又回了日本。” 大学毕业后,吉井忍并没有找正式的工作,而是一边在东京打工,一边寻找再赴中国的机会。后来,她在台北生活了6年,之后申请了工作假期签证到法国生活了1年,在农场照顾小猪和小羊,之后继续以记者和编辑的身份在菲律宾和中国工作,遇到了现在的先生,在2008年成为中国人的日本媳妇。 虽然吉井忍过去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现在也在为媒体供稿,除了《四季便当》外,还出了几本电子书,但不管是在书中,还是豆瓣、微博上,她仍然喜欢用“居住在北京的日本媳妇”来定义自己。 “主妇也是一个职业,我认为把身份定为‘主妇’也没什么奇怪的。”她说。 “我来中国成都留学的时候,真心喜欢上中国。若当时的我知道将来的自己嫁给中国男性并在中国生活,肯定会谢天谢地,开心死了,哈哈。不过,我和我先生结婚,不是因为对方是某个国家的人,而是因为他这个人。” 现在,吉井忍和丈夫在北京生活,虽然天气时有雾霾,但每天的生活中都会有幸福时光。“早上在咖啡的香味中听广播,下午写作的时候忽然看见暖气上小猫肚子朝天睡大觉,这些小事儿都能让我充满着幸福感。我挺喜欢北京的,喜欢它的文化气息和包容。” 主妇生活:从晚上准备便当开始 主妇吉井忍,最重视的是自己和先生的生活,“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能吃得好,吃得开心,至少对身体和精神的健康有一些帮助吧。” 主妇的一天并非从早上一睁眼开始,而是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了。从每周日的晚上开始琢磨便当,一直到周四晚上为止,是吉井忍作为丈夫的“午餐厨师”的工作周期。“晚上边做菜边想,哪些菜适合作为明天的便当配菜、这些肉片要不要留一点作为明天的便当主菜、冰箱里还有没有玉子烧用的鸡蛋……” “起床后刷牙洗脸,匆匆钻进厨房,边看闹钟边想:放这个会不会口感更好?肉丸要不要再加热一会儿?放几个荷兰豆会不会更好看……估计在忙碌的早晨,不少人这么默默地做出便当。”吉井忍把早晨的这一场忙乱叫做匆忙的祈祷,为孩子、伴侣或仅仅是自己许个美味的愿望。 有不少读者告诉吉井忍,“早上根本没办法花一小时做便当。”的确,吉井忍的早晨,除了为先生准备便当,还要准备早餐、打理卧室、晒衣服,“所以还是事先的准备比较重要。有时候我会睡过头,只能给丈夫带两三个饭团了事。”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往往是吃做便当时多出来的饭,会边吃边自我检讨,哎,鱼的味道淡了、炸鸡该多放些辣椒才对,等到晚上‘阿纳塔’(日语:亲爱的)回家,取出空空的饭盒,我才有点成就感,悄悄开心起来。” 有时,在晴天的中午,吉井忍会一个人带上自制法棍三明治和一壶清咖啡,到附近公园里坐下来,“一口一口地想着好事吃,就是吃一个法棍三明治的时间,让自己开心,傻乐一下也不错。吃完三明治,喝完咖啡,就拍拍屁股站起来,开始下午的工作!” 平日的晚上,二人在家里吃饭,一般是中日混合,米饭和味噌汤是必备的,而主菜不一定是日式的,有时候有木须肉、糖醋排骨、红烧肉这样的“中华料理”。“其实,在日本一般家庭的晚餐组合也经常是这个样子的,日本家庭料理、中国菜或西方菜随意组合。” 吉井忍的丈夫给她买了一本中式炒菜的菜谱,“到了周末,我和先生一起边看边做料理,挺好的。” 爱妻便当:简单便宜“失败大丈夫” 生抽、料酒、白醋、橄榄油和芝麻油、白糖、盐……吉井忍的厨房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调料,“《四季便当》中介绍的调料也就是这么几样东西,在中国国内的普通菜市场买到的。工具也是挺简单的,唯一从日本带来的是玉子烧用的方锅。不过现在这个也可以在淘宝买到。” 普通的调料、简单的工具,加上菜场即可购得的蔬菜,吉井忍计算过成本,她制作的一人份便当可以控制在10元以下,“不需要高明的刀工和烹调技艺,厨艺一年级即可实践。” 虽然吉井忍的“爱妻便当”让许多中国的男士羡慕不已,但她在刚结婚的时候其实也不擅长掌勺,做出过不少“黑暗料理”,在一次次的摸索中成长为现在的厨娘。 她曾经把荞麦面随便放上水和白糖,然后就走去呼呼大睡,结果第二天的面包又酸又硬,像石头一样;原本想做成的金黄色的厚厚的玉子烧,却做成了薄薄的几层白色蛋饼…… “如果您和我一样有失败的经历,请不要放弃!其实很多日本的主妇、上班族们都是经过多次失败才摸索出自己的‘便当之道’。”吉井忍在书中鼓励对料理有热情的读者们“失败大丈夫(日语:失败没问题)”。 练就一身厨艺,还与“被生活所迫”有关。吉井忍的丈夫换了新工作的时候,夫妻二人储蓄不多,还有房租压力。她想,如果每周五天叫外卖或者下馆子,一年的费用就相当于两个月的房租。于是,吉井忍决定“从吃上省起”,在不影响丈夫在公司人际关系的前提下,为他做便当,“省下的‘午餐费’投入‘家庭快乐基金’,用于周末外出、纪念日下馆子、搬回大株绿植过滤北京家中的空气。” 在《四季便当》中,吉井忍说:“我做的便当如何?得去问问丈夫了。”起初,吉井忍的丈夫并不太习惯味噌汤的味道,“但现在他很喜欢,有时候自己买来豆腐和大葱做味噌汤。不过他对中国菜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中式炒菜也好,炖肉或汤类,我的厨艺水平待提高。” 便当故事:传达超越文化的情感 为丈夫制作了不少拿手日式便当之后,吉井忍决定在豆瓣上与人们分享,后来便有了出版的纸质版《四季便当》。 每一个料理背后,都有着一个吉井忍的回忆一儿时父亲做的“粗糙而便宜的”大阪烧;高考前边学习边看漫画的夜晚,母亲送进屋的烤饭团;工作后为省钱自制的三明治……在北京的秋日,蓝天开阔、空气温和、阳光宜人的时候,吉井忍都会带上便当和保温杯,在离家不远的798艺术区找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打开便当盒,这些关于便当的记忆,便一个个跳出来。 “我做这些便当的时候也很自然地想起小时候的种种。回国的时候在父母家的厨房里看到过去的便当盒或其他旧的厨具、餐具等,这些东西也会让我想起很多小时候的回忆。” 许多曾经吃过的料理,如今作为主妇自己制作,也会让吉井忍不免伤感。小时候最爱和母亲一起回海边的外婆家,买炸鸡块吃,而现在,外婆过世,母亲患上了癌症;大学时代对未来迷茫,疯狂跑去名古屋看电影,归途中吃了“名古屋鸡翅”,那种只属于年轻人的热情和体力早已不在。 “年轻人的孤独和青涩、母亲对孩子的关心、父亲寡言中表达出来的对家人的爱、上班生活中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等等,哪怕我的故事中有一些和中国不同的日本文化因素,这些生活中的幸福感和情感也是可以让大家理解、分享或引起共鸣的。”日本妻子在北京的幸福生活_玉子烧论文
日本妻子在北京的幸福生活_玉子烧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