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贤 孙艳伏 李修英 王 琳通讯作者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吉林长春 130021
【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活动预防老年痴呆病人跌倒的临床效果,有效降低了此类病人跌倒发生率。方法:选择老年痴呆病人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品管圈活动进行干预,比较两组:跌倒评分值、发生跌倒的例数、次数及产生不良后果的例数。结果:观察组跌倒评分值、发生跌倒的例数、次数及产生不良后果的例数分别为(3±1.3)例,(5±1.6)次,(0.6±0.1)例,分别低与对照组(9±2.1)例,(13.15±1.7)次,(3±0.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16,11.28,16.19;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护理质量,有效的降低了老年痴呆病人跌倒的发生率,提高了此类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痴呆病人;防跌倒;品管圈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196-02
进入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症(AD)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跌倒意外事件发生威胁着这类病人的身心健康,对于这类病人的跌倒,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更有效,在我国,防范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自2013年以来我们应用品管圈活动预防AD患者跌倒,有效降低了老年痴呆病人跌倒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痴呆病人86例为研究对象,病人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和诊断中关于老年痴呆的诊断标准[2],能配合防跌倒教育与指导。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0例,年龄70~86岁,平均年龄(76±0.18)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5±0.35)年,其中轻度痴呆28例,中度痴呆15例;干预组43例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9例,年龄70~87岁,平均年龄(76.23±0.31)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5±0.89)年, 其中轻度痴呆27例,中度痴呆16例。两组患者在发病病程、痴呆程度等一般临床资料方法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在知情条件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 长期卧床及依靠轮椅活动的老年痴呆病人。
1.2 方法
参考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3〕,跌倒指出现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而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入院进行防跌倒宣教,病区各种标识清楚,地面防止湿滑,特殊时间段、特殊病人加强防跌倒干预力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品管圈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品管圈小组成立:品管圈活动由8名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担任圈长,1名资历深的护士担任管理员,和其他6名成员共同制定实施活动项目和内容。(2)选定主题:由全体圈员对过去所遇到的、看到的、听说到的所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逐一列出,并进行相似形分类;采用评价法对所总结的问题就其上级政策、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圈能力4个方面进行打分,实得分为8名组员的平均分,每项得分总和为该问题的总分,总分最高者为本次要解决的活动主题,最终确定“预防老年痴呆病人跌倒”为活动主题,并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将各项主题进行责任制落实到每个护理人员当中。(3)活动的实施:预防跌倒应在不妨碍老年人日常活动和自主能动的条件下进行。对入组老人进行跌倒危险因子的评分, 内容包括年齡、视力状况、认知能力、活动情况、用药情况、有无跌倒史等;均将其列入高危跌倒的人群,同步对其进行MMES、ADL、NPI评分,了解认知功能、自理能力、运动能力和精神行为状况,进行体检,检查感觉、运动、骨骼、肌肉系统,评价平衡能力;追查既往史中有无跌倒史、有无体位性低血压、是否服用易致跌倒的药物: 如镇静安眠类药物、抗精神病类药物等〔4〕。根据量表评分制定计划,让家属共同参与预防跌倒干预的实施:①认知功能的训练:认知功能障碍是由于患者对环境的应对能力下降, 需要对患者进行定向力、注意力、集中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如棋类、麻将、扑克等游戏,书法、绘画、手工和唱歌训练。②日常生活的训练:生活自理能力愈低,发生跌倒的危险性愈高,鼓励患者自理,做力所能及的事,如穿衣、穿袜,自行洗漱、进餐等。③运动能力的训练:步态异常及平衡功能异常等导致的运动异常是老年痴呆病人跌倒的重要因素;老年痴呆病人的步态的步高、步幅、步速、连续性、直线性、平衡性都有改变,躯干姿势、本体感觉、体力下降均影响了步态的变化〔5〕,是导致跌倒的因素。因此,笔者鼓励患者每日坚持在室内或病室走廊进行适量的活动,包括步态的锻炼、体位的转换。在病室悬挂防跌倒提示图,反复向陪护人员、家属以及病人宣教,并请有跌倒史的病人及家属指导现身说法。④老年痴呆病人的精神异常表现为情绪不稳、焦虑、抑郁或激亢等,有时表现为无目的徘徊、幻听、幻视等,诱发跌倒的发生。护理人员应使用恰当语言及和蔼亲切态势语言,与患者交谈掌握病情动态,应用谈话技巧,锻炼病人认识事物时应用视、听、触等综合感觉,促进思维功能的康复。鼓励家属增加来院探视,鼓励陪护人员多陪伴,与患者耐心交流时,避免使用粗暴的语言。当患者出现无目的徘徊时,为其提供一个比较安全的活动场所,让其放松走动,安排专人密切陪同患者。⑤病房光线明亮,地面保干燥防滑、厕所内坐便旁设扶栏、设红灯呼叫按钮等。重点教会患者床头及卫生间呼叫按钮的使用,并加强巡视。对护工强化安全意识,反复宣教防跌倒知识及发现跌倒后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理。⑥老年痴呆病人中服用的多种药物,易发生跌倒、抑郁、幻觉、骨折。用药时应严格遵医嘱准确用药,观察不良反应,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及严重锥体外系反应时应及时停药;此类患者如合并使用降压、降糖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用药的结果大大增加了患者跌倒的可能性。在外出检查时对陪检医护人员强调防病人跌倒的各个环节:防止上、下床时及上、下检查台时出现跌倒。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鼓励家属参与并掌握功能训练的方法, 宣教用药与跌倒的关系, 告之陪护人员相关注意事项。并告知病人及陪护在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时, 未清醒时不宜让患者单独下床, 使用降压药后在改变体位时协助做到“三步曲”;在出现严重的幻觉、幻听、躁动时,给予适当的约束等〔6〕。
1.3 观察指标
定期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检查的内容:跌倒评分值、发生跌倒的例数、次数及产生不良后果的例数,患者功能锻炼的效果、陪护人员的防跌倒知识掌握及对跌倒的应急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全程护理管理后,该类病人跌倒发生的例数、次数及产生不良后果的例数,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性,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实施干预后跌倒、跌倒次数及不良后果比较
3 讨论
品管圈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通过定期活动,解决工作成效问题[7] 。本研究组织本科室的护理人员,由护士长牵头,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老年痴呆病人跌倒干预统一管理。结果发现,经过品管圈活动后,两组病人跌倒例数、跌倒次数及产生的不良后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品管圈活动有利于促进AD患者跌倒的预防。
通过品管圈活动,对老年痴呆病人实施合理有效预防跌倒干预,观察组发生跌倒的例数3人,未造成骨折等严重后果,对照组发生跌倒的13例数人,造成骨折等严重后果3人,对高危病人采取了预见性的防范措施,有效的降低了跌倒的发生率,提高了此类病人生活质量。
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不仅改善了护理质量,护士本身的水平和工作的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质控意识、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姚丽文,侯黎莉.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与评估表的建立[J].上海护理,2005,5(3):l-3.
[2]邵瞡.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654-3656.
[3]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分类合作中心.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39—841.
[4]计晓薇.全程护理管理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预防中的运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1):136-137.
[5]吴迪,于普林.老年人跌倒和神经系统疾病[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6, 13(5): 243-245.
[6]计晓薇.全程护理管理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跌倒预防中的运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1):136-137.
[7]邵立新,俞珍,钱萍.品管圈活动在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100-101.
作者简介:
王桂贤(1963-)女,副主任护师,护士长,从事老年护理工作。
通讯作者:
王琳*(1968-)女,主管护师,从事老年护理工作。
论文作者:王桂贤,孙艳伏,李修英,王琳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3
标签:患者论文; 病人论文; 例数论文; 品管论文; 老年痴呆论文; 能力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