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5-053-02
素质教育虽然在当今教育体制中扮演着重要地位,然而应试教育依旧存在,升学率依旧被诸多学校和广大家长所追捧,受其影响,一些教师不厌其烦的向学生分析、强调和讲解,学生只能消极的被动接受,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这种情况尤为明显,长此以往,学生开始渐渐疏远这些枯燥乏味的阅读教学,甚至一些学生干脆放弃对阅读教学的学习,并对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消极影响,为教师、学生、阅读课本三者的和谐发展埋下隐患,在日常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作者时常反思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结合自身点滴体会,同时博采众长,特作以下探析,特与诸位同仁共勉。
一、树立先进理念。
紧紧围绕以读为主,充分树立学生为主的学习地位,在日常教学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便于学生自主阅读和实实在在的阅读。在阅读中整体把握课本的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阅读中体验美的享受。在自觉和画画点点中读出情感,读出独立见解,读出高效方法,最终达到提升综合阅读能力。为此,应注意以下三点:
1、珍视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深刻阐述了阅读教学的精髓所在,即:以学生为主的阅读教学地位、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学生自读和自悟、鼓励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独特感受,自主体验和自我理解。鼓励学生多渠道富有创造性的阅读,优秀语文教师会积极营造一种优越的阅读氛围,便于学生敞开心扉,无拘无束的阅读,把阅读过程视为体验生命活动的过程,真正走进作者内心深处,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促使学生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发展。
2、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多次强调: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感悟"。换言之:学习语文跪在积累语言,提升学生预感已经成为广大教育之士的共识,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精髓的感悟能力,语言文字的理解由感性到理性需要依托语感,才能深层次的体会文章内涵和艺术性。另外,学生"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的形成也与语感息息相关,一般而言。语感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特定的途径和必要的手段进行反复性训练才能形成,另外,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增强语言训练的力度,通过联想、朗读等多种指导方法促使学生多读、多说、多听、多记忆,厚积薄发,促进其语言经验、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形成良好的语感。
3、注重课外
(1)强化课堂内外之间的关联。阅读的内容并非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场所获悉有关资料,在日常教学中灵活穿插一些教材以外的资料,以便拓展学生视野,(2)加强校园内外沟通。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去参观、访问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便拓展学生见识。(3)加强学科之间融合。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一大趋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阅读材料中包含着众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语文的阅读教学和思想品德、社会生活等课程息息相关。
二、注重课外阅读。
在日常教学中,作者时常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去描述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以此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补充,课外促课堂为基点,作者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学习阅读方法,在课堂外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进行创新,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作者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阅读能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通过课堂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到课外阅读中,促使学习方法转变为自身能力。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另外,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更好的实现了课堂课外的和谐统一。为此,应注意以下三点:
1课前有效阅读。
在上课之前,作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将学生引入到有关课文中,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导入的好。(1)、巧设课前读背环节。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读背一些名言警句、优秀诗词、谚语等数量不要求多,要着重积累。读背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可以个体阅读也可以集体阅读,在阅读中竞赛,有助于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2)、改进导入手法。导入时需要精心设计导语,以便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3)、铺垫性课外阅读。此种方法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围绕有关素材进行查阅资料,有助于深化理解教材内容。
2课中扩展阅读。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触类旁通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作者借助于课外书籍增强爱那个他们阅读能力和去伪存真的能力,以便深化理解和精准把握教材内容。
3课后有效延伸。
语文教学活动的终结并非在学生学习和理解教材后,还应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而课外阅读在这方面作用凸显,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了深一步理解和体会。因此,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对知识的消化和运用、学习兴趣和阅读有效性等方面意义重大。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现阶段而言,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在于提升学生观察能力。有鉴于这方面的不足,作者尝试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应进行多角度观察的训练,而高年龄段的学生适合采用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便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观察能力。那么,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和内在关联?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呢?作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三点:
1、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观察是在思维的参与下有意识和有步骤的主动认识某种现象的知觉过程。因此,观察不仅包含看,还包含想。鉴于观察和思维的内在关联性,作者格外注重两者的内在关系,在观察中,作者要求学生选择科学的观察点、观察角度和观察顺序,就是促使学生又快又好的认识事物,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多采取一些思维经验,促使观察中思维能力提高。
2、要分清两类观察中两种不同性质的思维
语文课对观察有两大目标:现实观察和审美观察,两者在目的和方式上是不尽相同的。
(1)现实观察。现实性观察,是指为能够科学地、准确地解释和说明客观事物,从现实的态度出发而进行的一种观察。其着重体现事物的客观性和实际性。以便促使学生对事物形成一种全面和正确认识。
(2)审美观察。其虽然以现实性为依托,但以更注重以情感去感知和欣赏事物,以便从中发现美、欣赏美,得到美的感受。
3、重在学习作者观察思维的经验
有鉴于观察思维的独特作用,我们不仅要学生学会方法,更要提升学生观察思维的经验,以便学生了解观察思维的特点,充分了解其独特作用。以便促使学生更好的在学习中观察,在观察中思维。
言而总之:以上三点是作者的点滴体会,需要因时因地使用,效果方能凸显,另外,充分树立学生为主的阅读地位,重视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互动,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论文作者:刘道莉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5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语感论文; 作者论文; 阅读教学论文; 语文论文; 思维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5年第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