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燕
娄底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 417006
【摘 要】目的 探究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后不同药物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中随机抽取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用药米非司酮、孕三烯酮分为甲、乙两组,分组对比治疗效果、复发率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甲、乙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和乙组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以及孕三烯酮在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后的应用均能够提升患者术后康复质量,但是孕三烯酮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米非司酮的用药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米非司酮;孕三烯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且近年来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病灶组织发生位置较为复杂,大部分在卵巢部位[1],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切除率较高,但是手术后复发率也比较高,配合相应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术后康复质量,降低术后复发率[2]。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中随机抽取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后不同药物的辅助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中随机抽取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用药米非司酮、孕三烯酮以及不用药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9.3±1.2)岁;乙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2-44岁,平均年龄(29.4±1.3)岁;患者均符合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3],均由相同的医师团队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均无手术禁忌症且无药物过敏情况;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研究参与知情书;三组患者基线资料符合对比研究要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相同的腹腔镜手术,术中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甲组患者手术完成后使用米非司酮进行进一步治疗,用药时间为手术一周之后,每次用药10毫克,每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6个月;乙组患者手术后使用孕三烯酮进行进一步治疗,用药时间为手术一周之后,每次用药2.5毫克,每周用药2次,连续用药6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后每间隔三个月进行一次复查,详细记录患者恢复及复发情况,并检查甲乙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4],显效:患者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不孕以及性交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B超检查盆腔内无肿块;有效:患者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不孕以及性交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B超检查盆腔内无肿块;无效:患者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不孕以及性交疼痛等临床症状未见消失甚至加重,B超检查盆腔内仍明显可见肿块情况。分组治疗有效率后进行组间对比;详细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B超复查盆腔内再次出现全新肿块,再次出现痛经、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不孕以及性交疼痛等症状;统计甲乙两组患者用药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分组计算发生率后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以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甲、乙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复发情况
甲组和乙组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患者出现子宫内膜异位情况会对患者腹腔内环境造成影响,是影响女性正常孕育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情况的发生会干扰卵子与精子的正常结合。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对患者盆腔结构造成严重影响,增加各类子宫疾病的发生率,严重危害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健康。腹腔镜切除术在其治疗中的应用能够达到切除病灶的效果,但是彻底清除率不高,手术后较容易出现复发等不良情况。术后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对残留组织起到消除及抑制发展的作用[5]。米非司酮在其治疗中具有多方面性的优势,该药物自身无孕酮活性,但是与相应受体结合之后能够促进PR以及ER的分泌。达到抑制孕酮活性的效果,且能对排卵起到延迟作用,为进一步治疗提供辅助作用。孕三烯酮具有较强的抗雌激素以及抗孕激素活性,能够降低患者体内孕激素及雌激素水平,促进异位子宫内膜的萎缩发展,但是该药物的使用会对患者肝功能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加强对相关情况的重视[6]。
本次研究中,甲、乙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复发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治疗后需要配合药物治疗对疾病症状进行进一步的缓解控制,米非司酮以及孕三烯酮均能够达到治疗效果。甲组患者用药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米非司酮药物使用的安全性更高,对患者肝脏系统造成的刺激更小,在中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后的应用对于手术恢复效果以及手术安全性的提升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可知,米非司酮以及孕三烯酮在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后的应用均能够提升患者术后康复质量,但是孕三烯酮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米非司酮的用药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万金华,丁芳,张萍.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2):181-183.
[2] 江辉.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7):997-999.
[3] 王丽娟.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7,24(6):37-40.
[4] 苏胜红.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联合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8,10(1):32-36.
[5] 林梅. 药物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临床疗效[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1):90-90.
[6] 何丽霞,陈正勤,李曼,等.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患者的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2017,38(10):1833-1835.
论文作者:赵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患者论文; 内膜论文; 子宫论文; 腹腔镜论文; 异位症论文; 盆腔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