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_政治论文

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_政治论文

政治文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论文,文化与论文,当代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政治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

关于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的研究产生于本世纪50-60年代。美国当代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在其《比较政治学》中指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进程所形成。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注:[美]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第29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以后,丹尼斯·卡瓦纳、卢西恩·派伊等政治学者都对政治文化作过不同的定义。其中,派伊在《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对政治文化作了这样的描述:“政治文化是这样的一套态度、信念和情感,它赋予政治过程以意义和秩序,它给出制约政治系统行为的基本前提和规则,它包括政治理想和一个政体的运行规范。因此,政治文化就是政治的心理与主观维度集合形式的展示。”(注: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cience,New York,MaCmillan Co.And the Free Press,1961,vol,12,p.218.)由此我们认为,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民族和其他社会团体、成员,在一定生产方式基础上、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的环境中形成的关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价值取向的总和。

政治文化是政治的灵魂。一种政治文化一旦形成,它便以其特定结构形成一个有机系统,贯穿于政治生活的一切方面,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影响作用,而且这种作用的方向和作用的强度都是很难改变的。首先,指导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行为,这是政治文化最基本的功能。政治文化规定了人们的政治倾向,成为一种内化了的政治行为规范,影响和支配着人们对政治行为方式的选择,并以一种执著的政治目标深刻、稳定、持久地指导人们的政治行为。当然,由于政治文化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它既可以指导正义进取、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行为,也可以指导反动保守、阻碍社会进步的政治行为。第二,影响政治统治体系的确立和稳定。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文化在维护现有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统治方面,往往能够表现出强大的功能。政治文化一方面为政治统治体系的确立提供合法性的说明,为新的政治体系的建立提供心理支持;另一方面为政治秩序的稳定提供思想、意识上的支持,对政治稳定起到深度支持的作用。第三,制约国家的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是政治统治体系的不断巩固和完善,需要各种社会因素及各种政治因素的合力作用。政治文化便是其中一种无形的重要力量。政治文化内含着对政治发展前景的向往,如果这种向往符合政治发展规律,则能激发人们努力通过政治实践去推动政治发展。反之,则会阻碍政治的发展。另外,政治文化的传播塑造并影响着政治社会的成员,其政治文化素养的提高对加快政治发展的进程无疑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二、现阶段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

政治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都是其漫长历史的一种积淀和凝聚。中国的政治文化有着两千多年的深厚积累,不可避免地带有本国传统文化的痕迹。然而,政治文化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一种特定的政治文化而言,一般具有两方面的构成要素:第一是传统的因素;第二是现实的因素。所以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我国现阶段的政治文化是一种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两个层面。

首先,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牢固的血缘宗法制度、政治和思想文化的高度专制以及封闭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成了古代以君主的“治国之道”为核心、以处理群臣、君民关系为内容的较为完备的封建政治文化体系,民众中存在着普遍的崇圣意识和依附心理,把政事的兴衰完全寄托在明君和清官身上,“人治”成为一种习惯和心理定势并已根深蒂固。此外,权力崇拜与惧怕的二元政治情感、上下等级意识及狭隘顺从心理等均构成了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特点。随着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传统政治文化开始受到现代思想潮流的冲击。虽然这两次政治运动都失败了,但它们提出的政治主张,如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倡导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等思想为传统政治文化的变革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始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政治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公平、民主、法制、竞争、参与、开放的观念深入人心,主体意识日趋强烈。人们不再盲目崇拜、畏惧权威,而是能从自身利益的角度进行理性的思考,并较为积极地关注国家政治生活和参与政治活动。一种新型政治文化开始形成和创立,世俗化和理性化成为现阶段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所谓世俗化,“是态度发生变化的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在其周围世界中可以见到的因果关系,个人往往自信他们拥有改变环境的能力,并选定有助于自己改变环境的行动方案。”(注:[美]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第23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改革开放使人们拥有更多的信息、机会、生活方式和社会化渠道,人们对政府的评价更具现实性,看重的是政府的实际作为和实际效果,在政治上人们不再盲目服从。而理性化则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极端的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逐步受到制约,宽容、秩序、稳定、渐进的观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人们开始变得更为理智,在探索我国政治发展道路问题上更强调适合中国国情,而不再是追求那种浮躁的、缺乏根基的所谓“民主制度”。

三、新型政治文化的创建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确立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统治地位,保障了人民群众享有广泛、平等和真实的政治权利。但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建设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政治生活中还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以权谋私及腐败现象,人民权利难以充分行使,公民政治参与远远不够等等,我国政治发展的过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的政治发展不能离开我国的基本国情,所以我们既不能走西方化道路,把西方国家的政治现代化当作唯一的模式,也不能忽视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国家政治发展中的有益的东西。

应该看到,政治文化无论是从微观上提高公民个体的政治素质,还是从宏观上转变整个国民的政治价值观,都为国家的政治发展提供了主体保证。当前,改革开放使政治文化打破了封闭保守的传统发展模式,呈现出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适应性和容纳吸收不同性质文化的开放性。新旧思想体系之间的冲突和碰撞在政治文化主体那里得到反映。一种新的政治文化体系往往是在综合旧的政治文化体系中的合理成分和新的政治思想体系中的积极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新型政治文化的创建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具有积极的、重要的意义。

首先,政治文化建设对现阶段中国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治稳定是每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特别关注的问题。政治稳定是维系政治统治的保障,也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同时又是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型的重要时期,政治稳定尤其重要。为此,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4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在逻辑上,政治稳定的直接决定因素是政权,政权造就稳定的政治秩序。但这个过程不是单纯利用公共权力的强制力量就可以实现,还必须借助于政治文化的作用,政治文化是间接的决定因素和力量,政治文化是政治稳定的思想基础。当前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政治稳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增加政治信息,增强人民对现实政治系统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二是影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现实政治生活的主动性和有序化。

其次,政治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我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也是现阶段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多少年来,民主政治成为中国人民共同的渴望并为之而孜孜以求。今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已不再由少数统治者所垄断,人民群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形式行使国家权力,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决定者。而这不仅要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要通过政治文化的发展来保证得以实现。

第三,政治文化建设对加强政府行为的现代性具有指导作用。政府是否具有现代性是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一个职能合理、结构科学、管理有效、人事优化的现代化政府,对中国未来经济、政治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一切不仅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也涉及到政治文化的变革与更新,尤其是政治价值观的深刻转变。今天,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及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是我国目前乃至将来相当一段时期政治发展的重要任务。相信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将不断改进自身,朝着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努力迈进。

第四,政治文化建设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具有积极的意义。政治参与是公民对政府的决策过程施加影响的政治行为,是政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公民对现实政治体系的认同和归属,有效地促进了公民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的觉醒,从而也构筑起现代政治有效运行的政治文化基础。亨廷顿认为:“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公民参与的扩大。”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公民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传统政治文化中更多的是要求百姓效忠皇权、服从统治,从思想上禁锢人们参政意识和民主意识的觉醒。而当代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则提倡平等、法治、民主、权利、竞争等现代观念,鼓励公民通过合法正当的渠道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政治发展的进程。

四、加快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的建设

任何一种政治文化,如果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上是不能稳定持久的,只有当政治现代化的价值取向、目标内涵在人们内心形成稳固的信念,才能产生巨大能量,推动政治发展进程。因此,我们要以积极的姿态努力创建一种新型的、符合中国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使之能将我国各阶层、民族、群体的人民团结整合在一起,更好地维护和促进我国现阶段及今后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还处于形成发展中,还需经历一个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建设刻不容缓。我们要做到:

(1)时代性与继承性相结合。人类历史具有时代性和继承性,同样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也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继承性,每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本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或特征。因此,我们既要把握政治文化的时代性,又要认识它的继承性,从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求出发,积极吸收继承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精华,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主体意识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政治情怀;同时坚决摈弃传统政治文化中“三纲五常”、“皇权至上”的封建糟粕,努力创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

(2)民族性与交汇性相结合。政治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一个民族在共同的地域、长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共同的语言和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以此形成维系本民族的牢固纽带。因此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有其民族自身的特点。同时由于文化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融合性,一种文化往往会有选择地吸收他种文化中积极因素来丰富自身,因而政治文化也表现出这种融合性,能够对其他政治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加以改造和吸收,具有相当大的兼容性。随着人类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尤其是随着人类社会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政治文化的交流势必也愈加密切,这种交流是交互的、双向的,是不可阻挡的。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既要立足于本民族的特点,又要适应这种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3)系统性与传播性相结合。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是一个宏大而深刻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有赖于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和促进,也有赖于它在整个社会的广泛传播。所以,我们首先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的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前提,也为政治文化的传播推广提供有效的物质工具和手段。其次,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法制观念,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再者,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传播,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政治文化的传播网络,把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新内容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新一代公民。(4)

收稿日期:2000-09-12

标签:;  ;  ;  ;  ;  ;  

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