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骈文;用典;艺术
1 启文的产生与演变
从内容上讲,启文是一种奏疏性质的上行公牍文,实用性强,且带有特殊的功利目的。刘勰说其“用兼表奏,陈政言事,既奏之异条;让爵谢恩,亦表之别干。”(《文心雕龙》)。从文体学的角度讲,启作为一种文体标识,在东汉时就已初见端倪。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启这种文体不断发展、成熟、演变。
魏晋南北朝的启文与三国时期的启文相比,数量有所增加,但这时期的启文内容比较狭窄,语言也比较质朴,叙事说理也较为简洁,不重视文辞技巧的修饰,基本上是单句散行,只有个别启文中有对句出现,但也只是“率然对尓”。无论是功用还是艺术性都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文体特征。
从刘宋时期开始,特别是齐梁时期,启文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其表现的内容也更为丰富。此时期的启文创作,一方面和“庙堂之制,奏进之篇”(李兆洛《骈体文钞》)一样带有奏御性质的上行公牍文极为丰富,另一方面刘宋时期出现了谢物小启。虽然谢物小启也属于公牍性质,但是和“奏启”之文的庄重严肃性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些小启更为琐细与私人化,具有了私函的性质,涉及文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写自身日常饮食与个人感受,反映文人们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对日常生活情趣的关注,抒发了各种情感。刘宋时受“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字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刘勰《文心雕龙》)文风的影响,谢物启的创作也重视形式技巧的运用,在文中出现了骈句和藻饰的倾向。到了齐梁时期,谢物一类的启文顺应当时文风,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文体特征,变成了一种个人的艺术创作,具有了较强的文学性,特别是当时声律说的影响,在启文创作上运用了声律规则,这样就把骈文的四大基本要素对偶、用典、藻饰、声律综合加以运用,使启文最终定型为一种骈俪化的文体,后世学者称其为“公文的艺术化”(刘明华《文学的政治化与公文的艺术化——古代文人与政治、文学、公共关系的多向考察》)。
2 启文的骈俪化语言
四字对与六字对是六朝时期骈俪化文章的基本句式,庾信把四六句式运用的炉火纯青,并在四字句与六字句为基本句式的前提下,又拓展出四六间隔作对,使四六句式更加的灵活多变。《谢赐丝布启》全文共48句,其中对偶句数高达38句,几乎达到了无句不骈的地步,四六句式灵活多变,信手拈来,全文读起来铿锵有力,韵律和谐而又疏密有致。隔句作对在文中灵活运用,例如“青牛道士,更延将尽之命;白鹿真人,能生已枯之骨。”,又如“蓬莱谢恩之雀,白玉四环;汉水报恩之蛇,明珠一寸。”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展现出精美化的特征。“四句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四六句式的交错运用带来了一种和谐的美感。
《谢赐丝布启》的语言看似毫无雕琢之态,实则极其富有匠心。文中用一些富有差异的对比,展现文辞的藻饰之美。在修饰描写中,表现出对色彩词的偏爱,由此来形成强烈对比,是色泽更加绚丽鲜艷。如“况复全抽素茧,雪板疑倾,并落青凫,银山或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是知青牛道士,更延将尽之命;白鹿真人,能生已枯之骨”,“素茧”与“青凫”,“青牛”与“白鹿”,明暗搭配,冷暖对照,给我们带来某种视觉上的美感。其次,庾信对数词的运用也是独具匠心。数词的对比使用,既有谐趣,亦带来一股清新之感。如“蓬莱谢恩之雀,白玉四环;汉水报恩之蛇,明珠一寸”句,实为用典之语,意在表明感激之情,为此他用平常语言来淡化典故的浓重严肃,同时突出数词,表现力就大为增加。“四环”与“一寸”的运用,由虚化实,将恩赐之重与谢恩之深的程度大大提升。同时,庾信在文中还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自己所感之事,使文辞更加生动形象。如“天帝赐年,无踰此乐;仙童赠药,未均斯喜”,夸张的文辞,构成生动的意象,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 启文的用典艺术
《谢赐丝布启》的用典也十分有特色。庾信在此文中的用典不是简单地进行生搬硬套,堆砌典故,而是善于熔裁,加入自己的再创作,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思,因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此文中用典的第一种方式是在吸纳古代典籍中的言辞的基础上去寻找关键字与中心词,以此来代指古语,将原来的典故熔铸成一个新的词语,从而完成对文章词句的重新组合。如“虽复拔山超海,负德未胜”一句,其中的“拔山超海”即古语新用。“拔山”一词取自《汉书》中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一句;“超海”一词源于《孟子》中“挟泰山以超北海”一语。“拔山超海”四字取自两个典故,既是对古典的吸纳,也是对古典的再创作,句中全无谢恩之句,而其意更显。不但简洁精炼,而且有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美,更有利于内容的表达。第二种用典方式就是将用典融入其内容的表达之中,不易为人所察觉,而又同文章内容水乳交融,贴切自然,既含蓄有委婉。即使对典故有所陌生,但由于庾信词语的明白晓畅,也能观其文而对其意蕴有所知晓。这种手法,我们称之为映带体。映带体的运用使用使文章的用典了无痕迹,而且一些不能明说的意思也能借此表达,含蓄委婉,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如“白社之内,拂草看冰;灵台之中,吹尘视甑”语言浅进通俗,丝毫没有雕琢之感,而其实亦在用典。第三种用典方式是将生典与熟典相互搭配,其目的是避免取典的晦涩难懂。如“蓬莱谢恩之雀,白玉四环;汉水报恩之蛇,明珠一寸”一句就是一生一熟典故搭配使用。既使文章典丽工整,又避免了晦涩深奥。
《谢赐丝布启》是庾信的谢物之作,他在描摹所赠之物是往往不直言其物,而是以典故出之,语言典丽工整,既点明了所赠之物,又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委婉含蓄而发人深思。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参考文献
[1](清)高步瀛选注.南北朝文举要.北京:中华书局.1998.
[2](北周)庾信撰.(清)倪璠集注.许逸民校点.庾子山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清)李兆洛.骈体文钞.北京: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4]刘麟生.中国骈文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
[5]钟涛著.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论文作者:吕尚伟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9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骈俪论文; 启文论文; 句式论文; 典故论文; 时期论文; 汉水论文; 文体论文; 《新疆教育》2019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