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论视角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_高军丽

从模因论视角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_高军丽

云南师范大学 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世界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就难以避免。本文从模因论视角分析跨文化交际障碍可能产生的途径,通过有效的输入手段,使学生更深层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和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规范与习俗文化、价值观等,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的汉语水平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模因论 文化模因 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当今全球化不断深化,世界文化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整合与分化,跨文化交际比以往更加频繁与活跃。由于世界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就难以避免。就对外汉语教学而言,它首先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其次才是语言教学行为。将汉语教学与汉文化薰陶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外国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试图从模因论的视角来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文化模因和跨文化交际

模因论(memetics )是研究模因(meme)复制、传播和演化的理论和实证科学,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演变规律的一种新理论。Richard Dawkins(1976)认为,生物信息依靠基因(genes)进行复制,基因通过遗传而繁殖;而文化信息依靠模因(memes)进行复制,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Blackmor指出,作为文化传播单位,模因的表现形式繁多,像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知识、习惯、技能、图像、服装式样、建筑样式等等,传播开来就是各种各样的模因。[1]综合来说,笔者认为文化模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历史文化

在历史长河中,不同民族积淀了属于自己民族特质的文化内涵。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语言的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面上起着制约作用。从纵的方面来说,经历了起源、发展、演变、传播、形成规律性的某一文化或者文化现象就是这一民族的历史文化模因,中华文化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得益于历史文化模因不间断地模仿、复制与传播;[3]

2.社会规范和习俗

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人要遵守一定的交际规则,并逐渐约定俗成为“社会规范”,生活在其中的人在交际中遵守这种规范才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也即这种文化模因得到了模仿、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交际才得以顺利进行。

3.价值观

每种价值体系都有自己的文化观,不同文化有不同判断标准。日本学者岩山三郎说:“西方人看重美,中国人看重品。”在这个模因的表达与传播中,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西方人喜欢玫瑰而中国人喜欢兰竹了。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理解也就不同,反映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会造成理解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沃尔夫森 (Wolfson)说过,“母语国家的人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对外国人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往往采取宽容的态度;相反,对违反谈话准则的行为一般则认为是态度无礼。”[2]追根溯源,文化模因的几个方面也即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原因的所在。

三、文化模因和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解决途径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表层因素,文化习俗是深层因素,通过提高人民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促进相互间的理解和交流,是我们研究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笔者拟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寻找解决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解决途径:

1.适度适宜选择和教授文化教学内容[8]

课程的设置除了书法、剪纸、太极拳等文化课,还可以加入国学经典导读、民俗与禁忌、中国热点问题等内容的介绍,为了增加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效率,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课下自己查阅相关话题课上讨论,两种或几种文化对比,视频音频多媒体的辅助等方式来学习积累文化知识。学生熟悉并理解目的语文化,最终达到文化融合的效果。

2.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6]

“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是一种探究交际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怎样发生、产生什么后果、以及如何预料和避免由于不同文化期望和迁移产生的误解、障碍、冲突等的教学方式。案例资源的选择应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在形式表达和内容上应符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水平。通过为学生创造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汉语,体验中国文化。

3.多元文化视角的建构[5]

采取多元文化的认知视角,使学生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价值观、思维模式、行为方式,避免文化中心主义,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定势和偏见。可以通过大量阅读、积累与实践,帮助学生拓展多元文化知识,应用文化知识,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历史文化、社会规范与习俗何价值观都是文化模因的基础,在习得二语文化时,让学习者深入一定文化语境之中,以语言层面的学习为基础了解深层文化的内涵,还要注意文化语境的动态性、多样性,掌握基础模因就会对文化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总结

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重虽小,但其作用是四两拨千斤。学生通过努力,学好语法、掌握词汇都没问题,但未必能说出鲜活地道的汉语。模因论是通过有效的输入手段,使学生更深层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和目的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知识、社会规范与习俗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更懂得尊重不同文化,消除跨文化交际障碍,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终达到能够运用汉语自如表达,准确得体地进行各种交际活动。[4]

【 参 考 文 献 】

[1] 胡德映1,张录文2从模因论的视角解读赵元任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1

[2] 周小兵.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J]. 中山大学学报 1996.

[3] 颜彭莉. 跨文化交际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 文教资料, 2014.

[4] 蔡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

[5] 刘叶红. 文化图式视域下跨文化交际中的心理定势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4.

[6] 杨惠英. 基于跨文化交际案例语境教学法的教学改革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4.

[7]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

[8] 吕文娇. 留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成因分析及对策[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5.

作者简介:高军丽(1986-),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云南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论文作者:高军丽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  ;  ;  ;  ;  ;  ;  ;  

从模因论视角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_高军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