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东欧工会运动的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欧论文,俄国论文,工会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会运动一直是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过去各国对工会的重视程度如何,经过89年剧变以后,人们不能不承认,工会运动对整个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稳定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剧变过程中,众多原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纷纷垮台、瓦解,而新出现的大量反对派工会日趋活跃,并在政权更迭当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原苏联东欧国家工会的剧变
从1989年原苏联东欧国家政局发生剧变以来,这些国家的工会运动也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
首先,随着各国共产党的下台和瓦解,原来由共产党统一领导的工会组织也纷纷垮台、解体或彻底改组并更改了名称。原“民德工联”已宣布解散,为“西德工联”所吞并。其他国家工会都更换了名称:罗马尼亚独立工团联合会、捷克斯洛伐克工会联合会、保加利亚独立工团联合会、匈牙利全国工会联合会、南斯拉夫自治工会联合会、阿尔巴尼亚自由工会联合会分别取代了本国原来的工会组织。原苏联解体后,成立了跨国工会联合会取代原来的总工联。这些工会名称的改变,绝不仅仅是改名换姓的问题,实际上这些工会已不再是共产党领导之下的、赞成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工会组织了,其性质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其次,在这些国家,工会多元化已成现实。众所周知,在传统的社会主义体制下,一个国家一般只有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工会组织。但在1989年剧变以后,在政治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的环境中,产生了大批独立工会,统一工会的状况被众多工会林立的多元化局面所取代。现在各国工会名目繁多,派别各异,有些国家有几个、几十个工会,有的则冒出上百个。在如此众多的工会组织中,有一批是原共产党领导的工会,剧变后改组保留下来的,相对于过去的“红色工会”而言,这类工会常被称为“粉红色工会”;另外一批则是本国反对派的社会力量和支持者,在1989年支持反对派夺权中起过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行业工会或企业工会,这些工会的力量正在悄悄地增长。
第三,剧变以后,工会完全独立成为各类工会组织的共同原则。无论是由原工会演变的工会,还是新成立的工会,无一例外的都宣布自己的工会要独立于政党、政府和一切组织,要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工会。
第四,工会职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过去,在传统体制下,这些国家一直是把生产、生活、教育和维护作为工会职能的内容,几十年没有改变。而且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工会的维护职能一直是与其他职能相提并论,没有特别突出的。现在,各国工会纷纷宣布,要把维护工人权益作为工会首要的、中心的或唯一的职能,突出强调要把工会建成真正维护职工利益的工人组织。
第五,工会的组织原则和体制结构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各国工会一改过去普遍实行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自上而下统一领导的结构,转而采取松散联合体的形式。在联合体内没有集中统一的领导,大小工会一律平等,入会退会自由,行动不受限制,联合体只起协调和协商作用。
二、原苏东国家工会运动的现状
原苏东国家的剧变已过去六年了,目前工会运动的现状如何呢?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分析一下现工会处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之下。
目前,原苏东国家正处在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极特殊的历史时期,现社会既不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制度,又不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从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化时期。且不说这种过渡能否成功,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渡在目前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局面。在这些国家里,政治体制已完全改变,各国都放弃了原有的社会主义模式,走上了政治多元化和西方议会民主的道路。执政几十年的共产党丧失了政权,右派(自由派)政党上台执政。但是,在政治制度根本改变的同时,经济体制并未同步转轨。尽管执政的自由派纷纷抛出了彻底改变经济制度、全盘私有化的纲领,但时至今日这些纲领并未完全实施。于是在许多国家就出现了西方式的政治制度与原来的公有制经济(表现为国营企业仍居统治地位)相并存的奇特局面。现工会就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中活动的。
此外,目前原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并未完结,党派之争、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仍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尚未完成,市场机制也没有最终确立,一切还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因此,研究这一时期的工会运动,必须把它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来观察和分析,在矛盾运动中把握其发展轨迹,预测其发展前景。
处于这种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原苏东国家工会运动,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首先,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及劳动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条件下,工会作为工人利益维护者的身份彻底明朗化了。目前在这些国家里,工会的存在、发展和壮大,首先取决于工会是否真正代表了工人的利益,是否致力于维护工人的利益。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独此一家的官方工会,几乎包括了国内全体劳动者、职工群众,工会的组织率都在90%以上。由国家一手包揽的工会既不必担心会员减少,更不用考虑生死存亡问题,现实生活中名存实亡的工会依然故我者不在少数。
而现在,这种情况不复存在了。在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工会自身先被推上了“市场”。如果说过去工会有国家“统购包销”的话,那么现在工会则面临着工人群众的选择。工人群众投奔工会,绝不是来当“桥梁”和“纽带”的,而是来寻求保护的。在众多工会共存的情况下,凡是致力于维护工人利益的工会组织,得到职工群众的认可,会员相对稳定并有所增加,发展就比较快;相反,不以维护职工利益为己任者,就会失去一批又一批工人的支持,会员人数趋于减少。
波兰的情况最能说明问题。众所周知,1980年波兰出现了第一个非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团结工会。原波党领导的官方工会迅速瓦解,短短几个月时间团结工会的会员就发展到了1000万。这种状况的出现固然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工会自身的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原工会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在社会生活中早已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形同虚设,因此失去了工人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最后被工人群众所抛弃。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会运动中一个惨痛的教训。
但是,团结工会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1989年剧变之后,团结工会政府上台执政。这时,过去一向以独立、自治自居的团结工会,完全站在自己政府一边,无条件地支持政府的政治经济政策,连团结工会的活动家们都承认自己成了“政府的保护伞”了。而维护职工利益的任务日益被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所取代,引起了许多职工的不满,会员人数开始减少,从当年的1000万降至现在的不足200万。团结工会在社会公众中所获得的支持率也在下降,据统计,1990年1月这一数字是75%,而到1991年初已降至38%。团结工会内部也发生了分化,在基层组织中呼吁加强团结工会的“工会性质”的呼声日渐增高。
与团结工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全波兰工会协议会(简称全波工协)。它是在1980年工潮后于1984年重新组建的工会。1989年波兰发生剧变以后,它不仅没有消失,反而继续活跃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并且还有了新的发展。这在原苏联东欧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尽管全波工协目前面临着许多困难,右翼势力一再攻击它是“旧制度的残余”团结工会政府竭力排挤它,团结工会也反对和攻击它,但它一直在踏实工作,稳步发展,至今已发展成拥有520万会员的、全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全波工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有许多,但其中最根本、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工协始终高举维护工人利益的旗帜,并为此做了大量具体而艰苦的工作。在政局剧变时期,工协一方面表示支持在波兰进行改革,同时坚决反对团结工会政府实行的经济纲领,反对向外国资本势力出卖全民财产,主张保护本国市场和本国经济。在实行市场经济和私有化的过程中,工协反复强调必须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在国家重大事务中,工协积极反映工人群众的呼声,提出工协的主张建议。在工人利益受到直接侵害时,工协采用对话、谈判以及组织罢工示威等方式为工人的利益而斗争。工协组织的很多行动,都反映了职工群众最为关心的现实问题,因而得到工人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工协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获得了发展和壮大。
波兰工会运动的现状表明,工会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必须把维护职能放在首位,只有这样,工会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只有获得了工人群众的支持拥护,工会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如果说在过去的传统体制下这一点尚不明确或无法明确的话,那么,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随着整个体制的变化,特别是劳动关系的变化,工会再不明确自己的身份、以维护职工利益为已任,就要被工人群众所抛弃。到那时工会不要说发展壮大了,就连自身的存在都要受到威胁了。
第二个特点是,现工会所进行的斗争虽然是属于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经济斗争,但这一斗争在客观上往往又带有政治性。这是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新情况,它很可能对原苏联东欧国家今后的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在前一时期的政局剧变过程中,不少工会曾积极参与、甚至支持了自由派上台,这里面的原因十分复杂,有原执政党路线方针上的失误,有传统体制的弊端遭到民众的反对,有工会生活不正常的因素,也有敌对势力的挑拨利用等等。自由派利用了各种矛盾和问题大作文章,最终夺取了政权。
如果说在政权易手的初期,许多人尚未真切感受到对自身利益的直接冲击,还抱着种种美好的幻想,希望在短暂的阵痛以后能过上舒适美好的生活。那么在自由派执政三四年后的今天,当经济制度的转轨切实提上日程的时候,前一阶段被剧变后的狂热所掩盖的种种矛盾就开始逐步显示出来了,而矛盾的焦点就集中在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上,即经济制度的私有化问题上。
在经济制度的转轨方面,现工会一般都支持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方针,认为这是使国家经济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但是,是否应该通过全盘私有化来实现这一过渡,工会对此看法不一,不少工会持保留或反对的态度。这可以说是工人群众态度的一种反映。在当局大力倡导私有化的时候,这些国家的广大民众对前途毫无信心,并且十分恐惧。实施私有化政策以来的严峻现实使得一般民众不能不充满担扰。波兰的一位学者、前团结工会积极分子道出了问题的实质,他说在波兰私有化过程中,受益的将是西方商人和本国的三种中,即前共产党干部、前手工业者和过去从事地下经济的人。而一般工人和劳动群众决不可能是受益者,他们既没有过去的权势与关系,更没有充足的经济实力。他们面临的只有一种前景:失业和继续的贫困化。现实的确如此,目前东欧不少国家失业率都达10%以上,占居民总数30~4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当极少数人迅速变富并成为百万富翁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面临的不仅仅是实际收入的下降,而且连自己的生存都时时受到威胁。
由此可见,全面私有化政策触动的不仅仅是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是关系到他们生死存亡的根本利益。面对这种威胁,工人群众必然要起来进行维护自身利益的斗争。从最近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东欧各国所发生的罢工次数及参加罢工的人数连年上升,形成了普遍的抗议浪潮。值得注意的是,罢工等斗争中,要求保障就业即基本劳动权比工资要求更强烈,并且还出现了反对私有化侵害工人利益、维护业已取得的社会保障权利的要求。
从这种斗争现状来看,现在工人群众维护自身利益的经济斗争,实际上也是一种政治斗争。反映和代表这种趋向的工会组织所进行的斗争因此也必然带有政治性。工会从经济领域着手捍卫工人的切身利益,在客观上同时就是在维护工人的根本利益,这是由特殊历史时期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斗争将极大地影响国家私有化进程能否顺利完成。只要矛盾依然存在,这种较量在短期内就不会停止。
第三个特点是工会与政党的关系上出现了新动向。前面提到过,在剧变过程中各工会纷纷宣布要独立于政党、政府和一切组织,成为真正独立自治的工会。这种表白主要是为了表示与过去那种对党政浓重的依附关系划清界限,确立工会独立自治的形象。但是,在复杂的政治现实中,绝对纯粹的独立是不存在的。工会本身不是一个政治组织,它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则肯定要受某种政治势力的影响。况且,现在这些国家普遍实行了议会民主制,在这种条件下,各种组织、各类派别要想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就必须进入议会,在议会讲台上发表自己的声音,争取各界的理解与支持。议会是一个重要的,不应放弃的阵地。鉴于这些因素,各国工会开始注重议会活动,力求在这个讲坛上发出工会的声音。他们的具体做法有几种,一种是寻找与工会立场观点相同的议会党派开展合作,支持他们竞选,由他们代表和反映工会利益。但这种方法有很大局限性,因为目前社会政治生活中这样的政党太少了。另一种方式就是直接提出工会自己的候选人参加议会大选,使工会议员进入议会。第三种方式是工会自己组建政党,准备作为工会的直接代表进入议会。如全波工协就已着手这一工作。
工会在保持自己组织上独立的同时,调整与政党的关系,积极参与议会活动,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动向。在原执政党瓦解且短时期内难以复元的条件下,社会政治生活中没有一个代表工人利益的强有力的政党存在,这时工会的作用将不容忽视,是否能从现实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出真正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党来,人们拭目以待。
第四个特点是工会中出现了由多元化的分散状态走向联合行动的趋势。前一时期名目繁多的各种工会组织纷纷涌现出来,在社会生活中各自为战。但是最近情况发生了变化。杂乱而分散的工会运动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对于势单力薄的小工会,政府不予理睬,使他们的斗争无法取得成效;而各类工会之间的矛盾、竞争、拉帮结派等等,又严重削弱了工会的实力。事实表明,工会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成为强有力的社会力量,尽管各工会在政治倾向上、宗旨方针上有所不同,但是在维护劳动者利益等问题上,它们又有一致的地方。正是这些因素,促使工会运动中出现了联合的趋向。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等国都出现了工会的联合行动和组织联合的情况,使工会实力大增。现在工会的这种联合,完全不同于过去那种自上而下大一统的体制,而是现实斗争的迫切需要使然,这对工会运动的顺利发展是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的。面对走向联合的工会运动,这些国家的政府再也不敢无视工会的实力,政府、工会、雇主的三方谈判在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工会在大转折时代的独特作用将越来越充分地展现出来。
三、原苏联东欧国家工会运动的发展趋势及其前景
原苏东国家工会运动的新特点,预示出工会运动的发展趋势及其前景。
从总的趋势来看,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以及市场经济最终确立以后,工会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将日趋强大。
随着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社会生活各方面,特别是劳动关系将发生质的变化。由于全面私有化政策的推进,社会利益的分化势必不断扩大。目前现实表明,财产向少数人手中集中既是政府所竭力倡导的,也是不可逆转的现实过程。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工人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在各自企业中的地位都将发生根本变化。一旦劳动力作为商品被抛向市场,雇佣关系真正确立起来,那么,劳动关系就将以劳资对立的形式出现,过去所不存在的劳资矛盾、劳资冲突就不可避免,并会日趋公开化,有时甚至会非常尖锐。在这种条件下,工会作为劳方利益的特定代表,将肩负重任。劳动方要保护自身利益必须要求助于工会;而资方为了竞争、获取利润,也需要比较稳定和谐的环境。所以缓和矛盾和纠纷,建立协调的劳资关系将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问题。而能够承担此任的首推工会。可见,在未来的劳动关系中,工会将扮演一个极重要的,别人无法取代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