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中医院 154100
【摘 要】中医是我国卫生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我国临床医学发展的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尤其是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发挥着良好的应用价值,且收效显著。本文立足于三个层面来对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促进中医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中医;消化内科;临床应用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群体对健康有了新的要求,此种情况下就促进了医疗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中医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防治疾病的有效手段,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见中医是我国医药事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地应用效果。
1 临床药师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作用
消化内科总的来说是以中医为主、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对消化内科更深层次的解释是指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的临床三级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治疗用药使用广泛和普遍,这对消化内科临床药师直接参与实践、治疗上作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也就是说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与临床药师息息相关。一名合格的临床药师,需要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要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折行规定》等法规文件的相关内容;二是要具备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常用药品的药理学知识,并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三是了解特定诊疗方法和技术在消化内科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和掌握消化内科临床药师重点上作环节和方式;四是具有参与消化内科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讨论与评价的能力,并根据患者疾病情况进行药物的鉴别选择与使用;五是具有与患者、医师及护理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临床药师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2 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就宏观层面来看,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广泛性,本文主要以肠易激综合征、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道疾病以及中医“和法”等方面对中医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探究,以促进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医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
2.1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综合征,与胃肠环境的改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为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大便异常等症状,并且胃肠内部结构异常,极易与胃肠其他功能性疾病并发,其中以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最为明显。在中医理论中,结合病症表现的不同,对病症进行不同的定义。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症状:一是腹痛、腹部不适;二是腹泻或不成便形;三是便秘或排便过程异常;四是腹胀。
结合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和研究,中医辨证为忧思恼怒所致的肝郁气滞,进而对胃肠功能造成影响。针对此种病症表现,中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腹泻型,通常以中成药制成固本益肠片等来进行治疗;针对便秘型,可以以舒肝片类中成药进行科研制备。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效果的判定,主要依据大便次数、以及性状变化等,随着症状的小时,以及泄泻相关病例检查的恢复正常,可以判定肠易激综合征的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也就是说,中医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收效较好。
2.2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道疾病
所谓半夏泻心汤,就是指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主要依据,由辛开温散的姜、夏,具有苦寒清热功效的岑、连,以及能够甘补调中的参、草、枣组成,半夏泻心汤共七位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临床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半夏泻心汤具有良好的康消化道黏膜炎症的功效,有效的抗消化道溃疡,对胃肠动力进行调节并维持其稳定,从而在治疗消化道出血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就宏观层面来看,能够使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的消化道疾病的消化内科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寒性脉证、热性脉证以及寒热错杂证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其中,寒性脉证的患者面呈虚寒之色,疲惫少力,胃中有停水感,手足清冷。而热性脉证的患者面呈实热之色,身高气壮,烦躁,食欲不减且反酸烧心,恶热喜凉。寒热错杂证的患者则是以上两种脉证的结合。
在中医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患者寒热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明确,以切实保证中医治疗的效果。结合患者的热的多少,来对岑、连、姜以及夏、草等的用量进行适度调整,若热气较多,寒气较少,则应当加大岑和连得用量,并减少姜、夏、草等的用量;相反情况下,若寒气较多且热气较少,则应当加大姜、夏、草的用量,而降低岑、连得用量,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
2. 3中医“和法”
中医“和法”,也叫和解法,是引用具有和解及疏泄作用的方剂,以达到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大法。“和法”应用范围很广泛,如半表半里的少阳证、肝胃不和、肝旺脾虚的腹痛、泄泻,以及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等证。虽然“和法”属于疗效中较温和的一种,但若使用不当,亦能引起助邪或损伤正气。
使用中医“和法”的消化道疾病范畴有肝脾不和、肠胃不和以及疟疾等;以及由情志因素引起的病证,如心情抑有情绪不宁,胸闷、食少,或易怒善哭、失眠等。
根据临床症状,可利用“和法”治疗消化系统这些常见疾病。一是治疗胃炎与消化性溃疡。柴胡舒肝散为主方,伴胃寒者,合良附丸加吴英、砂仁等。伴伙食停滞者,合保和丸加减。伴胃气虚者,合四君子汤加减。伴胃阴虚者,合养胃汤加减。伴有血疲者,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二是治疗肠结核、炎症性肠病、慢性腹泻、功能性胃肠病。柴胡舒肝为主方,症见脾胃虚寒者,和附子理中丸,证见脾肾阳虚者,合四神丸加减。证见肝旺脾者,合痛泻要方。三是治疗便秘。柴胡舒肝为主方,实证者,合大承气汤。虚证者,属气虚合增液承气汤,属阳虚合济川煎。四是治疗肝、胆、胰疾病。以柴胡加金铃子散。如伴阳黄,热多于湿合茵陈篙汤,湿多于热合茵陈五冬散。
中医“和法”原则,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是普遍的,也是很有优势的。它不仅能缓解病情、改善临床症状,有异于西医的方面,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和改善精神层次上的'隋绪不稳定和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3 结束语
当前我国中医在消化内科中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有效方药的研究,并积极改善其临床效果。那么在中医临床过程中,应当在强调医学研究的基础上,注重保留中医自身的医学特色,建立一套满足中医临床特色的研究方法评估体系并不断加以完善,从而切实提高中医的医学地位和医学疗效,推进中医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岸秀 -浅谈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实践与应用《今日健康》 - 2014
[2] 张富,邓友平 -浅谈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实践与应用《世界临床医学》 - 2015
[3] 任家宁 -浅谈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实践与应用《延边医学》 – 2014
论文作者:孙丽云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内科论文; 中医论文; 泻心汤论文; 综合征论文; 消化道论文; 半夏论文; 疾病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