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应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的效果评定论文_阿卜杜哈依拜?艾麦尔,麦麦提敏吾加阿卜杜拉

慢性心力衰竭应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的效果评定论文_阿卜杜哈依拜?艾麦尔,麦麦提敏吾加阿卜杜拉

新疆墨玉县人民医院 848100

摘要:目的:评定慢性心力衰竭应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单药组与联合组各46例,单药组单纯应用缬沙坦治疗,联合组应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单药组的总有效率为78.3%,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3.5%,联合组明显高于单药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联合组的LVEF、SV水平均明显优于单药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应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的效果满意,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荐。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卡维地洛;缬沙坦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内科病症,是诸多心脏疾病的末期表现[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形成,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与残死率均明显提升,这给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医疗诊治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评定慢性心力衰竭应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的效果,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协会(AHA)的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法,均为II~IV级[2]。随机将患者分为单药组与联合组各46例。单药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52~87岁,平均(68.5±8.0)岁。联合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50~86岁,平均(68.2±8.1)岁。对比单药组与联合组的基线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即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利尿剂、强心苷、地高辛等药物进行治疗。

单药组单纯应用缬沙坦治疗:口服缬沙坦胶囊(生产企业: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10811)80mg/次,1次/d,共治疗6周。

联合组应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口服卡维地洛(生产企业:齐鲁制药有效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100),12.5 mg/次,1次/d;同时服用缬沙坦,用法用量同单药组;共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为①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功能提升>2级;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功能提升>1级但<2级;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心功能提升<1级或病情加重[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观察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显示,单药组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8.3%;联合组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心功能对比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心功能检测,单药组治疗前的LVEDd为(57.7±10.6)mm、LVEF为(42.6±4.8)%、SV为(76.0±35.2)ml,治疗后的LVEDd为(55.9±10.5)mm、LVEF为(47.7±7.5)%、SV为(80.1±34.6)ml;联合组治疗前的LVEDd为(57.5±10.8)mm、LVEF为(42.1±4.7)%、SV为(75.8±35.0)ml,治疗后的LVEDd为(54.8±8.0)mm、LVEF为(49.3±9.0)%、SV为(78.7±31.2)ml。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功能,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联合组的LVEF、SV水平均明显优于单药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综合征,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最后阶段,也是造成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残死率非常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临床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心肌收缩力衰退,造成静脉系统淤血及心输出量降低;二是外周阻力提升,临近血管收缩,心脏后负荷加重;三是舒张压增强,心脏前负荷加重。因此,在该疾病的临床治疗上,主要以缓解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为主要原则。目前,临床上用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主要有三大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地高辛应是第四个联用药物。病情严重者,一般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进行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进展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心室重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是造成心室重构的神经内分泌过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不但扩张血管,减少心脏前后负荷,在神经内分泌异常的调节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对缓激肽系统并无抑制作用,但可抑制血管紧张素I型受体,进而也增强了对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的作用。对于不能耐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可作为替代治疗。缬沙坦就是一种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它对AT1有较高的选择性,可拮抗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所有生物学效应,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心室与血管重构,控制醛固酮,排钠除钾等功效,因此能够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另外,缬沙坦还能利用负反馈作用控制肾素分泌,进而对心肌细胞重塑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缬沙坦的半衰期>24h,可在人体中保持24h的有效浓度,患者每天只需服药1次即可到达控制血压的目的,能够明显提升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且老年肾功能不全、肝损害患者也可适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诸多研究结果表明,心力衰竭时患者血中的醛固醇浓度会升高,过多的醛固醇会加快心室重构,导致心肌纤维化,进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与猝死。卡维地洛是一种能将抗氧化、β阻滞、α阻滞等药理特性集于一身的多功能神经体液拮抗剂,可有效扩张血管,在改善稳定性左室收缩功能不全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上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耐受性较佳。

将卡维地洛与缬沙坦联合应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大大提升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单药组(78.3%),且联合组的LVEF、SV水平明显优于单药组,提示联合组的临床疗效与心功能均明显优于单药组。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应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的效果满意,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张俊,温志峰.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141-142.

[2] 李彬,张金国,尉希清.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初评[J].临床研究,2016,24(2):66-67.

[3] 杨明国.应用缬沙坦、卡维地洛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5例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146-147.

论文作者:阿卜杜哈依拜?艾麦尔,麦麦提敏吾加阿卜杜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8

标签:;  ;  ;  ;  ;  ;  ;  ;  

慢性心力衰竭应用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的效果评定论文_阿卜杜哈依拜?艾麦尔,麦麦提敏吾加阿卜杜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