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鼽病因病机的研究概述论文_吕艳,刘桎荣,肖湘滇通讯作者

鼻鼽病因病机的研究概述论文_吕艳,刘桎荣,肖湘滇通讯作者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曲靖 655000

【摘 要】鼻鼽以突然或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鼻塞等症为主要表现的鼻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过敏性鼻炎或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伴发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被形容为“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因此,对本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鼻鼽;病因病机

鼻鼽是指因禀质特异,脏腑虚损,兼感外邪,或感受花粉、灰尘及不洁之气所致,以突然或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鼻塞等症为主要表现的鼻病。本病有遗传倾向,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过敏性鼻炎或变应性鼻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已受到广大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当前对鼻鼽的研究很多,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就。但在众多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各医家对病因病机认识的不一致,导致辨证论治的多样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认为鼻鼽病因包括原发病因,继发病因和诱发因素,其中原发病因为肺、脾、肾三脏的虚损和(或)痰饮水湿内停;继发病因为外感邪气或饮食所伤,外感邪气主要是寒邪;诱发病因包括寒邪、饮食及情志变化。而在中国古代的论述中,有不同于此的观点,关于寒邪侵犯的病位,有认为在肺,有认为在脑,有认为在肝,还有认为是外感风寒,里有郁热,相合发病;除外感寒邪外,还有医家认为是肺经受热,或肠胃有热,或肺胃同热而致鼻鼽。

正是因为在病因病机认识上的不同,导致治疗上也存在巨大差异。总的说来大部分医家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三种证型标准来辨证施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中医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对鼻鼽病因病机和辨证施治的认识上,也出现了许多不同声音,各种各样新的观点被提出。也正因为这些观点的不能统一,阻碍了学科的前进和发展。基于这种状况,本文研究了现代关于鼻鼽的部分医学论文和著作,对本病辨证施治和用药进行总结性研究,旨在总结出现代各医家治疗鼻鼽的辨证思路以及用药特点。

一、现代病因病理学说

1.阳气亏虚学说

主要是继承了古代的病因病机学说,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脏腑阳气亏虚,致卫表不固,易感风寒之邪为患。对脏腑阳气亏虚,认为主要是肺气亏虚、肾阳亏虚,亦有脾气亏虚,以及肺寒之说者。亦有认为本病因卫外阳弱,正气大虚,肺阴不足所致,还有将肾阴虚证作为本病的一个证型对待者。

2.郁热致病学说

此种观点亦是继承了前人学说。认为鼻鼽可因于肺经郁热,或肺与阳明经郁热,或膀胱郁热等所致。亦有认为,本病亦可因于气虚夹热或寒热夹杂所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病机标本学说

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生存在标本不同的病机。风寒外侵,寒邪凝滞,津液内停为标;肺气虚寒,腠理疏松,卫阳失固,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弱为本。阳气亏虚论与病机标本论的不同点在于,前者强调阳气亏虚为主因,治疗上以温阳益气为主,可兼疏外邪;后者对标本均重,治疗上则标本同治。但也有将急性期或季节性发作者作为标证认识,认为其病机属营卫不和或风寒外侵之实证;将常年性发作者作为本证认识,认为其病机属于阳气亏虚或血虚风燥之虚证。

二、临床病因病理

1.肺虚感寒

肺主气,肺主宣发肃降,外合皮毛。肺气充足,则卫外坚固。如久病亏耗,劳伤过度,致肺气虚弱,卫表不固,腠理疏松,则风寒之邪乘虚而入,犯及鼻窍,使其宣降失调,水津不布,津液停聚,致使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

2.脾气虚弱

肺气的充实,有赖于脾气的输布与充养。脾转输津液,肺布散津液。若饮食、劳倦所伤,致脾虚气血生化不足,清阳不升,肺失充养,卫气不足,卫表不固,易受风寒之邪侵袭,使肺失宣降,津液停聚,发为本病。脾气虚,运化失司,水湿壅滞鼻窍,亦可出现鼻塞、流清涕等。

3.肾阳亏虚

肾阳为诸阳之本,肺气根于肾,如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过劳致肾阳亏虚,则肺失温煦,卫表不固,易受风寒之邪侵袭;又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化固摄水液,寒水上泛而不能自收,内外邪气结聚鼻窍,致鼻痒,打喷嚏,清涕下注不止为鼽。有部分学者认为肾阴阳互生,阳虚日久必有阴虚的表现。故有医家将肾元亏虚证又细分为肾阳亏虚证和肾阴亏虚证两个证型。

4.郁热熏鼻

过嗜辛辣香燥及烟酒,或邪气犯肺,肺胃或膀胱郁热,气化不行,太阳之气痹阻于下,寒水之气上泛而为鼽。《素问·痹论》说:“少腹膀胱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5.寒热夹杂

鼽嚏久病不愈,邪入厥阴,厥阴主阴尽阳生,易致寒热错杂,营卫失调而致病。或是郁热上干,复因风寒异气外侵,肺失宣降,邪正交争,故阵发鼻痒、喷嚏;宣降失调则津液运化失常,以致清涕长流;鼻为肺之外窍,风寒异气外侵与郁热上干,寒气胜则鼻粘膜苍白,热邪胜则鼻粘膜暗红或潮红;津涕长流,阴津耗伤,故见咽干舌燥等。

6.瘀血阻络

鼻鼽反复发作日久,寒、热、气虚均可致瘀,肺主气,瘀血郁滞气道,妨碍气机出入,即会导致壅塞不通,在鼻就表现为鼻塞不通。瘀血本为病理产物,但又影响着病情的发展,瘀血与外邪相结,致使病情缠绵难愈。

另外有个别学者认为还有心经、胆经郁热、肝经湿热、心经气血不足等不同病机。但在大量文献中的出现频率太低,仅只代表一家之言,尚未得到大家的公认,在此将不再详细论述。

鼻鼽的发生内因是禀赋特异即肺脾肾不同程度的虚损,外因为风、寒、热之邪侵袭,两者缺一不可。其病位在鼻,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病机为本虚标实,本病的发生、发展及病情转归与肺的功能状态关系密切。鼻为肺之外窍,“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若肺气虚弱,卫表不固,则风寒等邪气乘虚而入,正邪相争,祛邪外出则鼻痒、喷嚏频作;邪气阻肺,肺失清肃,气不摄津,津液外溢,则清涕不断;津液壅阻鼻窍,则鼻内黏膜肿胀苍白,鼻塞不通。总之,归纳起来,鼻鼽的病理机制为外感风寒、风热犯肺,素体肺气虚弱,复感外邪;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或是小儿先天脾胃虚弱;先天不足或久病致肾元亏虚,最终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内外因相合而致肺气不足,鼻窍闭塞;肺失肃降,宣降失司;脾气虚弱,运化失司;肾元亏虚,摄纳无权,寒水上犯则津液水湿聚于鼻窍而发为鼻鼽。因此,本病的基本病机多为内虚为本,外感为标,单纯外因致病者甚少。

论文作者:吕艳,刘桎荣,肖湘滇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8

标签:;  ;  ;  ;  ;  ;  ;  ;  

鼻鼽病因病机的研究概述论文_吕艳,刘桎荣,肖湘滇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