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理科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科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要渠道。因此教材建设是改革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材改革乃是教育改革中的一场攻坚战。
浙江省一方面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中所面临的教材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另一方面根据国家教委进行课程教材改革的统一部署,省教委从1988年起相继制订了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并编写了浙江省小学、初中各科教材。这套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编写了几门合科教学教材,其中以初中综合理科的变革幅度为最大。它一改原来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自然地理部分)等分科课程,而将它们融合成一门综合课程。
然而,综合理科课程的开设,在国内尚属首创,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人们对综合理科教材缺乏理性认识,对这门课程的开设疑虑很多,加上现有师资队伍均为分科培养,多年以来,教分科已轻车熟路,一旦要他们去教综合理科,知识缺口较大。如原先物理专业毕业的且已教物理多年的教师要去教综合理科,部分化学、生物内容就很不熟悉,知识深广度更无法把握,遇到实验忧心忡忡。诸如此类,困难颇多。因此,对初中综合理科的试教开展实践研究十分必要。
萧山人出于对教育改革的热情,于1992年下半年起,加入了浙江省课程教材改革的第二批试教区行列,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大面积地试教省编义务教育教材,并开展“省编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与问题研究”(该课题成果获杭州市1995年普教科研特别奖)“初中综合理科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等课题研究,做到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
二、实践与研究
(一)研究两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综合理科的开设,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搞综合理科教学,综合课程比分科课程究竟有什么优点?这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试教质量的大问题,更是一个试教之初必须向教师和社会作出回答的大问题。对此,课题组作了认真的分析研究。
(1)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来认识。
义务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其培养目标首先定位在普通劳动者上,而不是把筛选出少数“精英”放在义务教育目标和任务的首位。因此,义务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的知识面宽些,不必过分强调每门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综合理科就打破了原来分科教学中的那种严密逻辑顺序和学科体系,给学生一种普及性的知识和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
萧山市从1986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后,到1990年、1991年,使用原分科教材进行教学的矛盾已十分突出,许多学生感到内容过深过难,科目太多,负担沉重。因此,当时初三年级不得不采取应急措施,实行所谓2+1的分流体制,把这个+1班的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的教学难度降下来。即使如此,科目多的矛盾仍然未能解决。所以实行教材改革,开设综合理科实际是实行义务教育的需要。
(2)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来认识。
随着历史的推进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各学科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联系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指出:“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将是一个交叉学科的时代。”因而21世纪的人才必须改变单一型知识结构,形成高层次、全方位、配备合理的网络化知识结构体系。那些知识广博,基础扎实,在多个领域具有较强适应性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指出:“科学是内在的统一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学到化学,经过生物学和人类学一直到各种社会科学的连锁环节,这条环节在任何地方都不能被割裂开来。”这正是我们为什么要开设综合理科的最好注解。
综合理科的开设,有利于适应科技迅猛发展,容纳科技发展和社会需要提出的新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跨学科的内容,如生态、环保、资源、人口等等。综合理科将这些正确认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的内容纳入学科体系,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此类现代科学观念,获得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论。
(3)从认识论的基础和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来认识。
认识论的基础——自然界是统一的。有关自然的知识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学生应该以一种自然的原型学习自然科学,而不应该人为地规定某些知识是化学的、物理的或是生物的。这种综合教学就容易培养学生一种整体的观点。
再从心理学、教育学基础来看,不同学科的概念、法则之间存在着迁移,尤其对于比较邻近的学科更是如此。这就是说,实行综合理科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这些概念、原理和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合理科的开设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初中学生倾向于直接的形象思维,观察认识事物习惯从整体上进行。综合理科教学就能使学生从整体上学习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从整体上得到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这比分科课程按逻辑的原则编制更有助于学习,也有助于个性的发展。
(4)从减少课程门类,减轻学生负担看,实行综合理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初中实行综合理科教学,课程由物理、化学、生物等转化成一门,课时由原来分科教学的总课时数518节减少到357+60(选修)节,减少了19.4%,且在内容上避免了学科间的重复,如原物理学中的压强,生物学中的气压、血压,都可同时讲授,这样既使教学时间、精力相对集中,又为5天工作制的实行铺平了道路。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认为分科教学虽然有利于现有教师把握教材、教法,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分科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过于零碎分散,缺乏整体的有机的横向联系,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综合课程的开设,已是时代发展所带来的一种必然趋势。
2.综合理科的开设,遇到第二个突出问题是究竟综合理科专任教师在知识上、能力上比分科教学有哪些更高的要求?教师如何才能适应综合理科教学?
课题组在1992年开始试教之前,列出了综合理科的知识点和原分科教材的知识点,然后经过比较研究,得出了综合理科知识点比原教材并未减少的结论,这就给综合理科专任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1)由于原有的分科教材比较重视微观意义上的知识逻辑结构,而自然科学教材比较重视宏观意义上的逻辑结构,因此为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世界、认识世界的观念与能力,教师自身就必须跳出原来学科的圈子而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环境、自然现象及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2)要完整理解综合理科的最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并了解其应用,迅速改变原来只掌握某分科内容所带来的严重的知识缺口状况;(3)教师要掌握综合理科的基本技能特别是对非自身所学专业的一些观察技能、实验技能、分类方法、思维方法等等,并从中寻求出适合自然科学的一般技能与方法;(4)由于省编教材把“人与自然”作为中心概念。以“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身;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身”作为知识展开的线索。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尽快地从学术性分科体系向既重视知识的基础性,又重视其应用性的综合体系转变,力求在教学中做到科学、技术、社会三结合;(5)教师自身必须有较强的科学活动参与意识,要有创新意识,以在教学中适时地进行科学的假设、实验的探索,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大胆的创造能力。
鉴于此,课题组在提高教师素质上下功夫,一是大力转变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二是加大教学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教学常规;三是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四是努力建立一支合格的自然科学师资队伍;五是构建了综合理科的知识能力评价体系。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实践与研究,使综合理科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大力转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
在初中实行综合理科教学,开始学校领导和教师疑虑重重,为此我们加大宣传力度,从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入手,以保证综合理科教学的顺利进行。
1.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及萧山实施义务教育后所面临的实际教学困难来提高课程、教材改革的自觉性。
2.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4年向当时的161个成员国发出的问卷调查所得出的结论:在初中阶段的学科课程设置的主要形式是综合课程,只有极少数国家或地区仍然设置分科课程,在亚洲地区只有中国和老挝的学科课程是分科课程。这一事实说明初中设置综合理科是国际上的一种趋势。浙江在综合理科教材编写上进行了尝试。
3.从减少课程门类,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自然科学,形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我国的社会需求,有利于规模较小学校的师资调配及设备的综合利用等方面,消除学校领导、教师的顾虑。
4.用具体典型的事例、实验的数据进行教育,促进观念的转变。
1995年,第一届使用综合理科教材的初中学生毕业了。这批学生在初一、初二均接受合科教学,而到初三时,实行合科教学的在全市仅占26.67%,大部分学校、班级均处在合科教材分科教的状态之中。考试后,我们选择从初一到初三都是合科教学,由一位教师教到底的几所学校与全市常模进行比较。见下表。
本市城东初中初三有5个班,分为两个层次,对于程度较高的3个平行班,学校有意识地进行了教学试验,其中303班的自然科学由一位教师教,304班、305班采用分科教学,分别由经验较丰富的物理、化学教师担任,其升学考试的各科平均分如表二,从中可见303班的其他各科成绩不及305班,惟独进行合科教学的自然科学成绩却超过305班。
上述这些研究与实践表明由同一位教师教完整套自然科学教材在部分学校、部分班级已取得了成功。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就用这些事实来教育学校领导和教师,以促进合科教学的比例逐年提高(见表九)。
5.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使观念的加速转变。
这些措施包括:1993年配备专职自然科学教研员;1993年教委发文公布自然科学教师工作量为每周12课时;自然科学教师评职称时予以优先。从1995年起,初中毕业会考和高中升学考中的自然科学试卷为理、化、生、地融合卷,而不是混合卷;从1996年起停止参加全国初中化学竞赛;从1997年起停止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竞赛。
6.通过对综合理科教材的结构体系的研究和对新、老教材知识点的对照研究,促进教研员转变旧的教学观,较早地统一了思想。
通过上述6方面的工作,大大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消除了顾虑,统一了思想,从而为综合理科的合科教学铺平了道路。
(三)加大教学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教学常规
质量形成于工作过程之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通过工作过程来实现的,因此,严格执行常规对综合理科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1.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试教之初,自然科学教学计划规定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均为4节,然而实际教学内容偏多,课时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是执行计划还是自己增加课时,我们慎重地选择前者,维护了教学计划的严肃性。与此同时,我们大胆地提出教材处理可详可略,即根据课时不足的现状把教材中属于了解性的一般知识内容以及某些阅读材料,用开讲座的方法略讲,以使学生了解。目前,教材与教学计划都作了修订,我们严格按三个年级分别为每周开设4课时、4课时、5课时执行。
2.认真落实教学常规。
认真落实教学常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加速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自然科学是一门新的学科,教师在操作上还缺少章法。为此,我们于1994年制订了《中学自然科学学科教学常规》,向教师提出了备课、上课、作业、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实验、复习考试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使教师有章可循,为保证初中自然科学的基本教学质量创造了条件。
3.加强观察和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和学生实验、教师指导,使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规律的产生,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技能、细致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和实验,既可提高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我们一是与仪器管理站一起,根据指导纲要和教材,制订了每册书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细目表,并要求每班记录开出状况,然后定期检查、统计、分析;二是组织教师进行实验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组织自然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比赛(要求参赛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做完规定的理、化、生三个实验);三是鼓励教师实验创新;四是不定期到学校进行督促、检查。
正是由于初中加强了实验教学,因此在对高中一、二年级学生2465名大样本跟踪调查中,有1340名学生对实验很有兴趣,占54.36%。
4.重视电教媒体的开发利用,弥补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的缺陷。
采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智能发展的每个环节: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等,都能起到有益的影响。它还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因材施教。萧山市从1992年至1994年,为每个初中班级配备了两机一幕,开始利用率很低,但我们意识到初中综合理科教学,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的缺陷一部分是可以通过音像教学予以弥补的。因此我们着力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全体自然科学教师认识利用电教设备进行教学所产生的效益,动员教师自制投影片,组织音像教学观摩课、研讨会,使电教媒体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综合理科教学质量。
5.把好成绩考核关,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成绩考核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我们一是坚持出好融合卷,不出混合卷,使合科教学的目标在试卷中得到充分体现;二是试题依据教学指导纲要和教材的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双基”和智能发展情况,不出难题、怪题、偏题,不到旧教材寻找陈题,不在配套练习以外的资料中抄题,做到难易适度;为有利于教学导向,四年来,对高中招生考试试卷作了精心研究,难易度逐年有所降低;三是坚持适时反馈矫正,及时统计分析,调节教学和试题难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