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育学生兴趣的激发论文_黄凤贵

小学体育教育学生兴趣的激发论文_黄凤贵

黄凤贵 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蟠桃街道第三小学 贵州 望谟 552300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走入研究者的视线。本文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小学体育教育中学生兴趣激发的重要性进行论述,最终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给出了相关结论:根据小学生一系列的生理特点,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论述了如何通过改善学生自身情况、改善外界因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体育教育;小学生;兴趣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08-01

一、前言

体育教学历来是我国各级教育事业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小学教育是教育链的起点,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改善,人们逐渐发现,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观念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不重视小学生的情感培养、完全忽视了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严重阻碍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学生正确体育观念的培养,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需要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且采取创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相关的体育理念。

近年来,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体育教师逐渐发展自身的体育教学理念。由于小学生具有年纪小,个性活泼好动等生理特点,这就决定着他们在体育课程中很容易走神,或者注意力时间较短。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教师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生多为7-12岁之间,这一时期的儿童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生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骨骼中有机物的含量比无机物多,这个阶段的儿童骨骼不易骨折,易弯曲变形;关节灵活性、柔韧性都较好,但是其牢固性差;神经系统兴奋性较高,兴奋易扩散,活泼好动但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丰富且容易变化,意志力较差依赖性较强,仍然以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作为体育教师要抓住学生兴趣发展的这一黄金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能够正确建立自己的兴趣观,为其今后更好的进行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打下基础。

三、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意义

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当然,仅仅注意身体状况是不够的,了解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点,并让学生说明对体育课感兴趣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并结合2011年颁布的新课标,对学生在体育课中兴趣的激发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体育教育中的兴趣往往会集中在高兴、开心这些词上,但新课标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仅仅提高学生的兴趣还不够,必须让学生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的目的下,使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开心的完成这个教学任务。不能让我们的体育课变成单纯的“游戏课”、“娱乐课”。当然这里的兴趣,不仅仅指的是让学生对于体育课有兴趣完成,还要让学生养成一个喜欢锻炼、喜欢体育的长久兴趣。

四、结论与建议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体育兴趣的形成与确立的黄金时期,体育教师务必要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终身的体育习惯。

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体育学科即技术动作的兴趣,也要注意培养学生体育观念的形成,健康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得小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保持良好的习惯,对体育运动一直保持着兴趣,最终才能终身受益。

五、建议

(一)利用学生的成就感

学生的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奠基石。学生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感受到课堂学习和课外练习使得自身的运动技能得到提高,才能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在教学中忽视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或者只是带领学生玩游戏,游戏玩多了也会使得学生丧失兴趣,从而进一步对体育学习丧失了兴趣。

(二)树立榜样

榜样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说,榜样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的不断的努力,还能带动学生周边的人群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小学生树立好榜样的同时,可以鼓励小学生向自己心目中的榜样学习,并适当的奖励做的优秀的学生,让学生树立榜样的同时又不至于将榜样树立的太空泛、太遥远,这样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營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老师应致力改变现在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与学生之间建立合作型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致力营造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自己最大可能的尊重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用鼓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教学手段,使教学环境更加和谐、明主,师生之间的气氛更加融洽。

(四)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来看,小学生在训练时强度不能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不宜负重,上课的内容应尽可能的多种多样,这些特点就决定着体育课上学生的运动负荷要适宜。只有当学生在体育课学习中进行适度运动时,他们才能体验到适度运动后的愉悦感,不至于太累,又不会感觉到太轻松。这样一种愉悦的感觉可以给学生非常好的印象,特别是在文化课的重压之下。这就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从而可以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论文作者:黄凤贵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  ;  ;  ;  ;  ;  ;  ;  

小学体育教育学生兴趣的激发论文_黄凤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