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论文_张和义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论文_张和义

松原市规划局 吉林松原 138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城乡规划和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体制改革来讲,也是最重要的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体制的转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新型城镇化出现了中国城乡规划的新思路和模式,这意味着城乡规划应打破传统,贡献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城乡规划必须与新城镇的发展相结合。本文概述了新型城镇化,以及简述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规划;转型思考

前言:随着我国时代的进步,改革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很好的成绩,也使我国进一步扩大了城镇规模。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传统的城乡规划已不能适应新城镇化发展和建设的需要,这就使得城乡规划的变革成为必然,以至于城乡规划转型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

1新型城镇化概述

所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是党中央在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该发展思路与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思路不同。新型城镇化发展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文明理论等,同时更加注重城市和乡村的和谐发展。该发展理念一经提出,便在社会上取得强烈反响,并在社会舆论之中形成了共识,那就是在传统城市发展的基础之上,必须要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协调发展、互促互进”的新型发展模式,同时,在发展中,必须要着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有序地推进农村人口往城市人口转变,从而走一条集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发展道路。而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开始逐步地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并在发展思路中强力注入以人为本的思想,将传统的土地的城镇化开始逐步向人的城镇化方向转变。换言之,为了加快我国城镇化的步伐,开始越来越注重人的需求,而从发展机制来看,则开始转变传统的以工业发展为主的模式,开始向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同时,在发展的重心方面,也开始更加注重城市的功能,而不再是单纯以扩大城市的规模为根本出发点。同时,从空间形态上来看,当前的城市发展开始改变过去的中心城市发展思路,而是以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方式协调发展。此外,在制度方面也加强了创新,开始逐步探索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相关政策的保障。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城乡规划设计不考虑实际需求

在我国许多地区的城乡规划建设中,不考虑实际需要,一味的按照大而全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马路要足够的宽,住房要足够的高大,广场要足够宏大等等这些问题往往会使城乡规划建设中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首先城乡规划建设是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国家财政给予一定的支持,但是如果将过多的财政预算花费在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建设项目上,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浪费。建设这些项目,人民无法从中获得利益,只是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面子工程。另一方面,城乡规划建设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过多的将财政预算消耗在了面子工程上,那么必要的工程建设将会被迫减少,这就会对我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2.2不能很好的解决当地的纠纷

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会有许多公共设施及其他建构筑的修建,这往往会涉及到占用农村耕地或者居民住房用地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比较敏感。首先,被占地的用户都希望能从这里面得到更多的好处,以保障今后的发展;而从开发商的角度,又希望通过更小的成本完成工程项目。所以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因为占地补偿无法满足居民的要求而出现各种问题和纠纷。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其中有少部分人确实希望通过要求补偿的方式达到一夜暴富的目的,但是更多的纠纷确实是开发商与住户没有协调达成一致的原因。

2.3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在城乡规划建设工程中,许多开发商都想依托政策红利获得更大的开发收益,所以有些企业为了抢占相关的项目采取送礼等的不正当方式去竞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不正当的竞争方式不仅会对我国的城乡规划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社会的不良风气。尤其在我国现在推行市场化的时刻,这种不良的行为将会拖慢我国的市场化进程。并且如果有些开发商通过这种手段获得了相关的建设项目,也不能保证他们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从这些方面考虑,如果城乡规划建设不能受到很好的监管,将会面临很多问题。

3新型城镇化下城乡规划的转型策略

3.1科学的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协调

在科学发展观的大方向要求下,新型城镇化也离不开科学发展。区域特色充分发挥是新型城镇化下城乡规划的重点。城乡规划也不能忽略各地区的民俗、文化和环境,切忌把城乡一体化变成了城乡同化。必须在优势互补的同时保持城乡个体的独立性。在城乡规划中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施方案根据现实情况灵活的调整。

3.2科学的城市建设及其内部优化

每个城市发展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每个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要针对城市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结合发展的需求进行调整,整合出一套适合发展的工作方法。城市结构中细节的部分要以优化替代扩展,才能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在空间调整的同时整合土地资源,促进空间优化。

3.3秉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基于以人为本的持续发展观,城乡规划的重点要从物的角度转变为人的角度,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从人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城镇化的方案制定还是城乡规划的构思都要能够让人更容易理解更好接受。

3.4加快对原工作模式的升级

新城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城乡规划理念开始转变,因此,原有的工作模式也需要进行升级。而随着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的引入,存量式规划模式成为当前城乡规划的一种主流趋势,并且开始从增量式土地向存量式土地方式进行转变,从而实现增量和存量的相互融合。

3.5相关部门作为第三方出面解决纠纷

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纠纷无可避免,只要能够合理解决这些问题便能有效的处理矛盾。在这方面如果单纯的让居民与开发商之间进行沟通协商,效果不会太好。可以让政府部门出面了解两方的需求,并且制定合理的制度,在土地补偿方面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保障公平公正。面对一些弱势群体,开发商和政府方面应该做出相应的帮扶,确保在建设过程中保障其正常的生产生活。总之,在建设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和速度,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做到合理和公平。

3.6规划建设从实际情况考虑和出发

城乡规划建设一定要结合实际需求考虑,避免相关部门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面子工程而忽略其真正的开发建设目的。在规划建设之前要经过细致的考察调研,既要看到当地发展的机遇和特色,确保城乡规划工程有利于农村和城市在今后的发展;同时也要考虑当地的实际需要,比如农村地区的居民需要耕种土地,在住房搬迁过程中就应该要考虑他们的住房楼层不应太高,并且要有专门的空间存放农具、晾晒谷物。这样既能保证农村地区的发展,又不会在短时间内强行的改变他们的传统和生活方式。

结束语: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施城乡规划,打破传统的增长方式,协调发展,不破坏城乡独立的同时,使城乡优势互补,大力促进城市内部发展。注重城市功能建设,因地制宜,平衡发展,以人为本,以自然为载体,建设人性化、娱乐化的宜居城市。

参考文献:

[1]仇保兴.转型期的城市规划变革纲要[J].规划师,2006(3):5-14.

[2]仇保兴.新型城镇化:从概念到行动[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11-18.

[3]顾浩,陈勇.浙江省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编制的探索与实践[J].城市规划学刊,2012(2):106-111.

[4]张立.新时期的“小城镇、大战路”—试论人口高输出地区的小城镇发展机制[J].城市规划学刊,2012(2):23-30.

[5]邹军,朱杰.经济转型和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应对[J].城市规划,2011(2):9-10.

[6]张京祥,赵丹,陈浩.增长主义的终结与中国城市规划转型[J].城市规划,2013(1):45-50.

论文作者:张和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  ;  ;  ;  ;  ;  ;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论文_张和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