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家庭因素,造成了孩子不自信,学习基础薄弱,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笔者以朗读为突破口,通过课内展示激趣读、课外平台助力读、评价机制促进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爱上了阅读,有了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口语能力。从而,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1-035-01
2017年发布修订后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我校2018年被当地教育局界定为市属学校中的薄弱学校。我校的孩子入学前基本没有受过学前教育,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低下,甚至目不识丁,多数孩子在家中没有一本课外书。孩子普遍自卑心比较重,在公众场合不敢大声说话;学习基础差,没有自信;习惯较差,尤其是学习习惯。这样的生源,老师在课堂上基本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就是简单的一个读通课文,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同时,无课外阅读的支撑,就无生字的复现,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课本中要求背的内容常常背不会。
基于我校学生薄弱的语文核心素养,经实验研究朗读对于改变孩子的性格、增强记忆、语感形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于永正老师也认为,课文朗读好了,什么语言啊,理解啊,情志啊,语感啊,表达啊,都不是问题了。
部编教材把课外阅读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解决了课外阅读的边缘化问题,促进了儿童阅读进教材、进课程,体现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的思想。
为了激发我们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以朗读为突破口,在本校低年级选取一个班进行实验,为时一年多,效果显著,下面将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课内展示激趣读
1.日日展示。学生在每日语文课前5分钟朗读展示。学生展示朗读的内容可以选取课本内容,如学习课文《坐井观天》,几位同学展示分角色读;学习《咕咚来了》,几位同学表演读。学生展示朗读更多的是选取课外内容:与所学单元人文主题相契合,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秘密”,学生选取《十万个为什么》中的内容朗读展示;与所学课文体裁相同的,如学习《大禹治水》,学生可以选取历史故事朗读展示。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一个人朗读,可以多个人朗读。
2.周周展示。学校每周一的班队会课上,可以根据班队会主题,学生提前一周准备,朗读展示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小组朗诵,亲子朗读,表演读,配乐朗读等。
3.活动展示。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的朗读展示,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品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书香校园”和“语文周”大型展示活动,孩子们在语言表达、语言积累等各方面得到了展示,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孩子们更加自信,在以后的学习、读书活动中也更加积极。
(二)课外平台助力读
1.凡是课文中有对话,语文园地有“和大人一起读”,我把它们留成作业,和家人读,通过班级微信群展示出来,孩子们第二天总是兴致勃勃地谈论谁读得好,谁的爸爸(或妈妈)读得好。在谈论中激发了孩子们读好的兴趣。
2.朗读接龙比赛。把全班分成若干四人小组,分小组同读一本书,每天由一个组的一位同学朗读(录成音频发在他们小组的群里),第二天同组另一位同学接着读。不同小组读不同的书,读完后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换。不知不觉,孩子们一学期平均能读完6、7本书,因为大家同读一本书,在阅读交流课上,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时小脸红红,时时会心点头。
3.节假日,提倡亲子朗读。父母给孩子朗读,孩子给父母朗读,录成视频或音频展示在微信群里或QQ群里,评选最佳“朗读家庭”。小孩子是喜欢争强好胜的,为了争“最佳朗读家庭”,他会想一切办法:有些孩子逐字逐句教家长读,俨然成了“小老师”;有些孩子邀请自己的哥哥、姐姐或小伙伴来读;有些孩子让亲戚当自己的“父母”一起朗读。这样,家庭读书氛围有了,家长们也更加重视孩子们的阅读了。孩子们家中也有了“书香”。
(三)评价机制促进读
评价是进行朗读指导的重要方法,为了让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地去朗读,根据学生不同年段制定了不同标准。下面以低年段为例,把朗读分为六级,
一级:读准字音,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
二级:注意轻声、变调、儿化。
三级:不顿读、不唱读、不重复。
四级:读准标点符号的停顿和表达的语气。
五级:读好长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和难读的句子。
六级:流利朗读,并有一定语气。
以上标准达到几条加几分,达到一定的分数颁发“小小朗读标兵”、“小小朗读能手”、“小小朗读家”卡,采用晋级制度,最终“小小朗读家”可以晋升为评委。评分分为自评和他人评,评委是受聘的家长、晋级的同学和语文老师。受聘的家长,要求家长申请,选一篇文章读,视频或音频发到微信群里,由家长投票,超过半数则成为评委。
当然,总的评价以鼓励为主,不同程度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就及时鼓励。不但要看结果,还要看读的过程中所作的努力。让学生在成功中再创成功,在失败中走向成功。让所有学生始终保持朗读的兴趣,从而有阅读的兴趣,有了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这样坚持不懈的朗读,孩子们一扫过去的自卑,变得阳光开朗、积极向上。学生因为朗读,爱上了阅读,有了好的阅读习惯;因为朗读,培养了语感,增强了感悟能力,老师们教学更加轻松,学生从朗读中理解了文本,从而促进了朗读;因为朗读,提高了口语能力。从而,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
论文作者:王红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学生论文; 孩子们论文; 语文论文; 孩子论文; 素养论文; 语感论文; 课文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1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