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国电影的票价_电影院论文

面对中国电影的票价_电影院论文

直面中国电影票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电影论文,票价论文,直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今年11月开始,四川成都峨眉院线将旗下影院的票价全面下调,推出“10元票价” ,并且能看首轮放映的新片。

成都峨眉院线的这次调价,是以购进影片时所签订的片方合同最低限制价为参照标准 来制定的:普通场次最高不超过20元;一些参与调价的影院还推出了会员卡,可以在全 年内不限次数、不限人数地享受到最低10元看大片的优惠。

看电影本是一种大众娱乐方式,如今却不能以大众化的价位走进百姓生活,这不能不 说是违背了电影市场的规律,也伤害着广大影迷的心。

电影院越来越豪华,电影票价越来越高,电影票房收入却越来越低。在最近的电影工 作者会议上,有关人士透露了一些令人震撼的实例:以电影重地上海市为例,其电影观 众人数上个世纪90年代是4500万人次,但现在却只有500万人次。电影院越来越留不住 人,这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电影业发展的瓶颈。

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1989年,电影票0.25元一张,当年全国总票房是27亿人民币 ,到了去年,电影票价涨幅已经超过100倍、200倍,而总票房却只有10亿人民币。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电影业开始复苏,看电影是人们娱乐消费的主流,电影院每放 映新片,基本上是场场爆满。今日电影院却往往门庭冷落。电影“高票价”是导致电影 观众流失的罪魁祸首之一。

国家广电总局分管电影的副局长赵实指出:“电影票价居高不下,让广大观众望而却 步。这种高票价和低人次的现象是违背电影市场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死守“高票价” 一方面把许多电影观众拒之门外,另一方面电影院里又冷冷清清。

电影票价包含三方利益:影院、发行公司、制片方。票价不仅要满足影院经营的成本 ,还要让制片方有所得,这样才能形成资金链的良性循环,一刀切的做法不仅伤害了那 些花大力气改善设施的影院,更损害了大成本电影制片方的利益。

现在的电影票价到底应该定多高?观众们能够接受现在的票价吗?怎样才能看到更便宜 的电影呢?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业内人士和部分观众。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四年前,峨嵋院线的赵国庆发起“五元票价”革命,因遭到各方阻力仅坚持了三个月 。今年赵国庆再次发动“10元票价”,以片方合同最低限制价为参照标准确定电影票价 ,既降低票价,又避免了“五元票价”一刀切的弊病,中影引进大片票价可低至10元。 赵国庆表示,这次降价将要坚持到底,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高票价把想看电影的人挡在门外。中国电影家协会在北京、上海等五大城市的电影市 场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收入越低的人在电影观众群落结构中占有率越高,其中,月收 入在1000元以下的观众占近30%。囊中并不宽裕的群众恰恰是最有看电影的愿望的,而 他们多被高票价挡在影院外。

中国电影票价应多高?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中国电影市场的专家测算,中国的豪华影院票 价以五元为宜,普通影院票价最好1~2元。制定电影票价应该有法可依,有政策可循, 物价部门应该发挥指导作用。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就中美两国的电影票房做了对比:美国1990年电影票房是47 亿美元,以后连年大幅上升,2003年已达94.2亿美元;而中国电影票房近年来则呈下降 趋势,1992年是19.9亿元人民币,1999年以后就一直在10亿元人民币左右徘徊,这等于 平均每人好几年才去一次影院。

导演陆川说,自己的《可可西里》在观众中反响不错,并获得了东京国际电影节的评 委会大奖,可是由于票价过高,把许多观众阻挡在影院之外,票房自然也就很难有所突 破了。

《看车人的七月》在国内外影展多次获奖,但国内大部分观众却无缘看到该片。片方 也向媒体透露,该片就是高票价的受害者。当初在北京上映时,片方建议定价30元,北 京的院线却认为低票价太“跌份”,坚持卖60元,结果高票价让该片少人问津。

韩国好丽友集团中国区影院营运部负责人认为,中国的电影票价同亚洲其他国家乃至 西方比都是偏高的,同老百姓的基本收入比例不符。中国要想拓展电影市场、繁荣电影 市场,电影票价制度必须完善。对于部分影院实施的多元化票价,他认为,这是在电影 票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为吸引观众不得不采取的一个措施。

我国的电影票价已经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票价水平,堪称“与国际接轨”。德国观 众在黄金时段看黄金电影,也不过只需花费7~9欧元,而其人均年收入是25000~50000 欧元;日本观众看电影的票价是固定的,女性1000日元(80元人民币),男性1500日元(1 20元人民币),而其人均年收入最低为250万日元……国外的电影票价一般是其月收入的 千分之几,而国内的一场电影却变成了月收入的十几分之几——电影成了绝对的奢侈品 。

降还是不降?

“电影降价”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使更多的普通百姓又回到久违的电影院,更多的工 薪阶层有了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好电影。

“电影票是奢侈品”,这不仅是我国普通观众的感受,韩国汉阳大学电影戏剧系教授 郑用琢说,中国电影的票价至少应该降低四分之三,才能将更多的观众吸引进影院。

武汉大学艺术系的方正老师出生于70年代,他记忆里小时候都是“拖家带口”地去看 电影,但现在过高的票价阻止了全家一起走进电影院的可能。作为一个观众,他到电影 院只是为了看电影,并不希望电影院里有过多的辅助设施。以他现在的收入(月薪2000 元),并不是看不起电影,但他觉得不能轻松承受。他觉得电影票如果在5~10元,才可 以接受。

北京地质礼堂的副总经理陈淑萍女士深有感触地说:“三四十元的票价,要是一家三 口看一场,就得百十元,一般两口带个孩子一两千元收入的家庭哪里支付得起。”因此 ,许多原本热爱着电影的人们放缓了迈进影院的脚步,娱乐与生活相比,他们显然选择 了后者。

如此说来,似乎只有“降价”一条路可走,相信这也便是四年后重翻旧账的原因。但 票价降则降矣,如何降和降多少却大有学问,否则四年前的“五元票价”也就风行至今 了。

用业内人士的话说,票价应该有一个体系,不同的影片、不同的影院、不同的时段, 票价也应该有所不同,“五元”一刀切的方法过于简单,也不符合实际。但票价总体上 不能偏高,不能超出大多数观众的消费能力。除此之外,影片的质量、影院的环境设施 等也都是观众能否走进影院的重要因素。电影拍出来终归是要给观众看的,看的人多了 ,投资方才能盈利,创作方的心血才不白费。当影院里不再像今天这般冷冷清清,电影 市场的发展才能确保不断地良性循环。

降价苗头已经出现

全国电影票降价的苗头已经出现:北京新影联院线推出了10元钱看电影的电影季度票 ;南京扬子院线举办了“万人百场送电影进社区”活动;华纳影院推出上午10元的儿童 专场;金陵工人影城模仿超市“天天特价”的形式,推出全天电影特价场……

上海联和院线的顾经理认为,电影票价有四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首先是相同轮次的影 院出现不同的票价。据统计,在9月份,永华电影城的平均票价为47.70元,而同轮次的 国际和沪北两家影院平均票价分别为8.28元和11.05元。第二是同一影院不同时段出现 不同价格,例如永华电影城每周二上午的低价场以及上海影城低价场的票价都远远低于 平时的正常价格。第三是不同电影出现不同的价格,《2046》的平均票价为38.48元, 而《怪物史瑞克》的平均票价为22.35元。因此,上海观众在电影消费中依然有很多选 择。

武汉天河院线负责宣传的陈先生称,在武汉,想看便宜的电影主要有以下方式:一、 早场。上午12:00以前到各个电影院,电影票价都会比正常价格低10元。二、各电影院 会定期不定期做一些优惠活动,如天汇影城每周二为“特惠日”,电影票价比其他时间 卖得要低。三、新华、人民、武昌等“老”电影院,由于装修、设备等方面的原因,要 比环艺等大影城价格略低,差价约在10元左右。四、有些电影在首轮放映过后,二轮、 三轮上映时也会做相应的降低。五、团购。很多大影院都推出了针对单位、团体的集团 票,批发购买,价格要便宜一半左右,也可以看到最新的大片。

辽宁北方院线沈阳公司的徐经理说,沈阳市场实行了周二半价,电影票价在15元左右 ,对于月平均收入1500元的普通沈阳市民,确实是个不小的优惠。每到重大节日或者暑 假档、贺岁档,沈阳各家影院都会搞一些个性化的活动,到时观众可能享受到低于10元 甚至五元的票价。

培育市场是关键

上海一家正在试行多元化票价的影院负责人说,“我们就是想用在票价上的调整,来 吸引观众,满足不同需求的观众,以此来活跃电影市场。”

广东珠江电影院线总经理易海则说:“将更多观众的观影热情调动起来,电影市场的 份额做大了,音像盗版、网络盗版就无机可乘了。”

中国电影正处于一种由“事业”向“产业”转变的阶段,其“初级阶段”的性质导致 电影业还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也在艺术和市场之间形成了对立。

很多电影人认为,电影发行放映体制的不完善,是电影产业化发展的极大障碍。这种 体制还导致艺术片得不到更充分的宣传,进而票房惨淡。日前著名导演田壮壮对自己拍 摄的纪录片《德拉姆》只能在短短几天的档期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数不多的影院 小厅里每天放映一场,感到不可思议。他放言:如果自己能拥有一座影院,专门放映中 外艺术片,肯定会有人看,而且不会赔钱。

电影院线要做的是建设更大的影院。上百人座位的电影院无法真正实现降低价格,而 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很多的电影院都在千人以上,像美国的电影院都有五千多人的座位。

目前北京号称有两条城市院线,但实际以新影联院线为主导,星美院线还没形成真正 意义上的竞争。如果现在有三条院线,而且市场份额接近,肯定就会形成竞争格局,令 观众受益。但这个完善过程至少要等一年后,各影院与院线公司之前的契约到期,双方 进行重新选择。而再过三四年,竞争格局形成,价格才会趋向合理。

多建影院是可行的。以北京为例,比如天通苑等大型住宅小区、南城三环以外的地区 ,交通不很便利,附近没有电影院,但拥有大量住户,在这些大型住宅区建一些影院, 将会赢得很大的一块市场。另外,应完善多级院线。现在国内的四十多条院线都是主流 院线,追求豪华、商业效益,多建立在人流密集的地区,事实上,二级院线潜力巨大, 却未形成规模。

做生意,关键是要培育市场,奔弛有奔弛的高端市场,奥拓有奥拓的低端市场。电影 本来是大众化的商品,低票价运行,会有许多观众被吸引进来,观众多了,市场就大了 。

电影市场小,弊端就多。一是票价永远降不下来,老是在高价位运行;二是电影院线 为了规避风险,就会多放进口大片,于是国产电影就成了鸡肋,艺术电影也难以生存; 三是形成恶性循环,观众很少进影院,偶尔进一次影院,要是看了烂片,就觉得几十元 钱花得太冤枉。

过去十几年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总体经济实力翻了两番,这就要求电影产业应该 与时俱进,从观念到体制、从管理到经营,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观众的需求。

标签:;  ;  ;  

面对中国电影的票价_电影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