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论文_薛运良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论文_薛运良

广东省兴宁市宋声中心小学 51450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分一分、拼一拼等,使他们在亲自动手中理解数学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感受数学的童义,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数学体验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与的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识活动。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亲自参与是何等的重要。兴趣是积极主动地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功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时,让学生用硬纸板做几张数字卡片和一张“小数点”卡片,让学生亲自把带小数点的卡片移一移,再对比移动前、后小数大小的变化情况。这样的操作使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数点的“动”引起小数大小“变”的规律。可见通过学生动手参与教学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如,在教学13—8=?时,教材中安排了示意图,我先按照书上示意图,用学具分,再用学具摆出不同方法,然后让同桌互相讲一讲是怎样想的。课堂上学生全身心地摆、算、说,出现了摆法不同、说法不同、思考不同的结果。这样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思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操作、探索、发现答案的兴趣,品尝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动手操作活动是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动眼、动耳,而且还要动手、动脑、动口,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说进行积极探索、发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成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学习数学,是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动手操作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因此,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获取新知,使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猜想、验证等活动有机地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先让学生拿出14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6份、7份,并记录每次分得的根数和剩下的根数,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操作活动中发现,在平均分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一种是不能分完。当不能分完时,余数总比除数小,进而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由此可见操作与思维之间的辩证发展关系。操作起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动手操作的过程是手脑配合并用的过程,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必要条件。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这四种图形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沟通这四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在操作中观察、比较,探索规律,以平行四边形为基础图形,建立几种多边形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向左(或向右)方向移动平行四边形的上底,使其变成一个长方形,学生自己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这个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长方形,如果将平行四边形上底左(或右)端的顶点沿上底向另一顶点靠拢,平行四边形变成了梯形,若继续靠拢,使上底的两个端点重合,四边形就变成了三角形。由于图形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也都可以用底乘以高来进行统一。操作时,要注意操作过程,创设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按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再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清楚地知道了这四种图形的关系,而且牢固地掌握了这四种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试验来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和结论,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探索活动,这种探索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动手操作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法问题,它还有利于把全体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每一个学生直接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当然加强实际操作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真正做到充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论文作者:薛运良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5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论文_薛运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