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针灸配合闪罐加雷火灸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7例论文_兰思杨

兰思杨

北京燕化医院 北京 102500

摘要:目的为观察传统针灸配合闪罐加雷火灸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为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方法,取患侧水沟、口禾髎、夹承浆、地仓、颊车、迎香、承泣、睛明、攒竹、阳白、鱼腰、太阳、颧髎、下关、翳风、牵正、健侧合谷、双侧足三里。观察组在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针刺方法后,在患侧面部对颊车穴、迎香穴、承泣穴、阳白穴、翳风穴进行闪罐,每个穴位闪罐3到4下即可,再用雷火灸灸患侧翳风穴15分钟。治疗10次为一疗程,两组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三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观察组在治疗效果(P<0.05)和治疗效率(P<0.01)上都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闪罐加雷火灸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较于传统针灸的治疗方法具有恢复快、疗效好的优点。

关键词:传统针灸;闪罐;雷火灸;翳风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氏麻痹(Be ll’sP alsy)或贝尔氏面瘫,好发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但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本病起病突然,绝大多数为一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为同侧上、下面肌瘫痪,即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睑闭合不全,泪液外溢,鼻唇沟变浅,人中、口角歪向健侧,不能做露齿、鼓腮、吹口哨等动作,进食时均出现患侧咀嚼肌无力,食物残留[1]。本病中医称 “ 口僻 ”,是由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笔者搜集了近半年在北京燕化医院针灸科就诊的67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进行观察研究。观察方法与结果如下:

1.诊断标准

1.1中医诊断标准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以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突发一侧面部表情消失,口角歪斜,一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蹙额,闭眼乏力流泪,部分患者初起时或发病前还有耳后疼痛,严重时可出现味觉、听觉障碍。

1.2 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诊断学标准,同意进行分组观察的患者。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手术外伤引起的损伤性面神经麻痹。

1.3临床资料

选自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北京燕化医院针灸科的的患者67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男19 例,女13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9岁,病程最长2 9天,最短 2天。观察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7 岁,病程最长3l 天,最短1天。

治疗方法

2.1观察组进行传统针灸配合闪罐加雷火灸灸翳风穴的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传统针灸平补平泻法针刺患侧水沟、口禾髎、夹承浆、迎香、承泣、睛明、攒竹、太阳、颧髎、下关、翳风,牵正,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补法针刺健侧合谷,恢复期补法针刺足三里。用上海华谊G6805电针对主穴进行电刺激,再用华佗牌TDP神灯照射患侧面部(患侧眼部用纱布遮盖),以上方法行针30分钟后起针。患者取正坐位,用1号罐对颊车穴、迎香穴、承泣穴、阳白穴、翳风穴进行闪罐,每个穴位闪罐3到4下即可。完成闪罐后,点燃雷火灸艾柱,对翳风穴进行15分钟的灸疗。如此治疗10次为一疗程,每天治疗一次。治疗期间嘱咐患者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劳累和激动。

2.2对照组只进行传统针灸的治疗方法,取穴和针刺方法同观察组。每天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拟定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外观端正;显效:仅笑时口角稍向健侧歪斜,或示齿时鼻唇沟变浅者;好转:自觉症状好转,外观尚健,口角轻度歪斜者

4.结果

4.1结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见表1

统计学分析计算得出,X2=3.97,P<0.05,因此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

4.2观察组在疗效上高于对照组的同时,治疗效率也是优于对照组的。两组患者在三个疗程内的治愈例数构成比如下,经过统计学计算,结果见表2

经过统计学计算得出,X2=40.7,P<0.01,两组患者治愈疗程比较有非常显著地差异,说明观察组在治疗效率上远远高于对照组。

5.讨论

现代医院研究表明针刺患侧局部可以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 炎,可以降低病灶局部炎性反应,促进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强局 部病灶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修复。故传统针灸治疗此病是基础。但单纯的针刺并不能很好的治疗效果,加上闪罐和灸疗,治疗效果会更加的显著。

面神经从桥脑发出后经内听道及岩骨中狭长的骨性通道--面神经管,经由茎乳突孔出颅腔,支配面部表情肌。由于病毒感染或寒冷刺激,面神经管内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缺血、水肿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营养血管痉挛,面神经因缺血或受压出现炎症改变而致病[4]。祖国医学认为,面瘫多因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灵枢?经脉》曰:“手少阳之脉……其支者……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 足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5]。根据以上文献得知,中西医均认为风寒入侵、病毒感染为此病的主要治病因素,在针灸过后面部针孔并没有完全闭合之时,通过在主要穴位上闪罐,可将风寒病毒之邪比较完全地祛除。翳风穴正位于耳后乳头后,正是邪气入侵面部的入口,在针刺完用雷火灸灸翳风穴,雷火灸的药物作用能够直接到达病灶,能更好地起到消炎镇痛、活血祛风的作用。

如此看来,针灸配合闪罐加雷火灸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值得大家广发推广。

参考文献:

[1]郭玉红.针刺配合神灯加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22:82~8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7

[3]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511

[4]曾进胜.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356

[5]孙其斌,李彦龙,唐致霞等.“面瘫三针”治疗周围性面瘫117例[J].中国针灸,2014,32(12):1241

论文作者:兰思杨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传统针灸配合闪罐加雷火灸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7例论文_兰思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