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实施初探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实施初探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爱国主义教育论文,实施纲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它揭示了110年来,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近代化从失败走向胜利,从而表明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的过程;揭示了先进中国人为寻求救国真理而无私奉献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一步一步地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总根源,也是使中国领土分裂的原因所在。多年来,我们一贯重视通过这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有所成就。而《纲要》精神,则又开拓了视野,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所要求的新内容、原则和方法。两年来,我们以《纲要》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以社会与学生实际为矢的,进行了贯彻《纲要》精神的探索,又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现将初步体会总结如下:

一、贯彻《纲要》必须突出时代性

这里讲的时代性是指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要符合时代的需求,即:确定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时,必须突出时代特点,它包括国内外的时代特点。就国内而言,中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逐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就国际条件而言,正处于和平、进步与发展时期,而不利于我国和平建设和统一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诸如美国公开宣布把中国作为“假想敌国”,要“遏制中国”;在中国领土台湾、西藏和其它一系列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日本不仅成为经济大国而且要当政治大国,军国主义势力又蠢蠢欲动,妄图重温旧梦。这一时代特征决定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献身的高度民族责任感和国家统一必然性以及增强国防观念为主要内容。

关于民族责任感教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支配着人们从事于振兴民族的各项事业。而这种责任感的成因,在当今中国则决定于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的热爱。因此,我们十分重视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教育。

我们系统地讲述了自鸦片战争开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止,先进的中国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现代化,曾先后建立了许多领导机构以保证他们为中国人所描绘的蓝图的实现,但都失败了。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失败了,康有为的“保国会”失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和国民党失败了。尽管这些组织在历史上曾有过作用,但由于自身不可克服的弱点,都失败了。只有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才最终地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又在胜利之后,成功地组织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据此,我们明确而坚定地一再向学生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我们也系统地讲述了自鸦片战争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止,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求救国真理,曾先后为中国人民所描了各种蓝图,诸多方案。诸如洪秀全的“四有两无”的太平天国;康有为的“升平世”乃至“太平世”(君主立宪制);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国方案等等。但由于它们脱离了中国实际,都化为泡影,他们自己也为此而抱终身之恨。然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不仅拯救了民族、拯救了国家,而且正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通过这些内容的讲授,不仅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主义能救中国,而且认识到社会主义能够建设中国,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通过中国近现代史教学,我们还系统地讲授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从失败走向最后胜利的过程。就民族自卫战争而言,从近代的反对鸦片侵略战争等五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讲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其间列举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民族英雄林则徐等人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所表现的英雄业迹以及中华民族的亿万优秀儿女为保卫民族所作出的可歌可泣的壮举,以之证明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力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效国之行。就国内革命战争而言,我们系统而完整地讲述了太平天国、资产阶级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其间列举了诸如陈玉成、谭嗣同、孙中山、陈天华、方志敏、林祥谦等人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所表现的伟大事迹以及亿万革命者为革命而献身的动人情景,从中揭示了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主力军,只有人民群众才能决定历史前进方向的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总之,我们认为在当今中国,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必须建立在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对人民的热爱的思想感情基础之上。

关于祖国统一问题。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我们从教材实际出发,把它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的许多内容涉及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葡萄牙、日本等国,先后强占了我们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并进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20世纪末的今天,要它们把夺了过去的属于我们的领土归还给我们是天经地义的。因此,我们紧紧抓住这些问题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明:第一,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邓小平同志所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则使祖国统一大业在逐步变成现实;第二,祖国统一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维护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香港、澳门的回归已指日可待,台湾的回归,尽管由于台湾当局,尤其是“台独”分子们的作梗,加之美、日的干扰,面临种种阻碍,但台湾人民却心向民族团结、心向祖国。“一国两制”政策,为台湾的回归敞开了大门,只要不断努力,坚信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也必然为期不远。

关于国防观念问题。所谓国防观念,实际就是保卫祖国的思想。我们在确定这方面内容时,立足于“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教育。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从一个方面来讲是国耻史,是中华民族倍受欺辱的历史,我们通过多次阐述反侵略倍受欺辱的历史。我们通过多次阐述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原因,反复强调落后就要挨打,而挨打又必然再落后的道理所在。110年的中国人民挨打史, 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就是不挨打必须自强、自立,就必须振兴中华。在教学中我们尤为强调的是,当今世界在和平、发展、进步的总趋势下,仍然有一股非和平和反动的暗流。这种不安定的因素,时时在“威胁”着我们。诸如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西沙、南沙问题,等等。我们通过教学一再告诫学生,尤其使我们警惕的是来自东方的威胁。我们对日本反华的诸多举措,绝不能视为个别不友好现象而掉以轻心,必须以百年来日本的侵华总方针及其侵华史为借鉴,引以为训,从而增强国防观念以备将来教育我们的后代。

二、贯彻《纲要》必须采取多样方法

中国近现代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既然如此丰富,那么,也就决定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

就教育途径而言,我们坚持课堂教学为基本途径而辅以第二课堂活动的作法。在第二课堂活动方面,我们通常是结合重大的历史节日和现实的重大事件以及学生需要,不失时机地进行不同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每当“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等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日时,我们便向全系学生作以“振兴中华”和“继承发扬革命传统”等为中心内容的报告。当日本强占我国领土钓鱼岛时,我们及时向全系也包括部分外系学生作钓鱼诸屿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领土的报告,等等。此外,我们也通过图片展览和科教影视等形式进行教育。

这里我们着重谈一下有关在课堂内外所采取的多样的教育方法问题。无论是在课堂教学或第二课堂活动中,我们尽量以多样的方法使爱国主义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方法主要有:晓之以理法、动之以情法、教之以行法、联系实际法、比较法和生动形象法。

所谓晓之以理,即不仅使学生对有关历史问题知其当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使所有结论建立在充分论据基础之上。例如,为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这一结论,我们则以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原因有力地说明农民的平均主义方案不能救中国;以戍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来证明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方案也救不了中国;以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阐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更解决不了中国问题。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则恰恰表明了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这是中国革命110年的反复实践, 是从失败走向最后胜利的总结论。所谓动之以情即教师的教学思想感情要随历史事件和人物本身所具有的不同感情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并以之感染受教育者,使其发生共鸣。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感情丰富、思想深刻的历史,其中既有使人们欢快、振奋、鼓舞和爱慕的情节,也有令人悲愤、伤感、唾骂和憎恶的内容。既如此,作为教育者就必须从教材内容所反映的不同思想感情的实际出发,动之以真情。

我们在讲述中国人民革命与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情景时,则投以欢快、喜悦、鼓舞和振奋之情;讲述清政府、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对外屈辱投降的无耻行径和对内残酷镇压人民的罪行时,则抱以愤恨、憎恶和声讨之情;讲述帝国主义瓜分豆剖,横行霸道,无情掠夺和惨无人寰属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时,则投以无比憎恨和与之誓不两立,此仇决不可忘之情。

所谓教之以行,是指教师的身体力行和自身行为的爱国规范化而言。“身正为范”是对教师修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要求教师首先是爱国者。而教师的爱国精神,在和平建设年代,主要表现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精神,除了自身勤恳工作外,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热爱。只有热爱每一个受教育者,才能对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又取决于国家培养划时代人才的民族责任感。只要有了这种感情,无论是在课堂教学或第二课堂活动或同学生日常相处的过程中,都能以真实的爱国言行要求学生,以爱国情感影响学生,使他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所谓联系实际,是指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必须同实际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它既包括学生的思想实际,也包括国内外形势实际。

在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方面,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诸如“香港小岛,无足轻重,收回与否与我无关”、“台湾已离开中国多年,现在还不错,回归与否都一样”、“日本如果还在东北,早已现代化了”、“一部近现代史应是近代化的历史,不应反对外来的先进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侵略)”、“现在的开放政策给予外国的优惠与近现代史上不平等条约所给予外国的特权基本一样”,等等。尽管这些错误认识不具普遍性,但也必须加以澄清。因此,我们紧密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在批判这些错误论点的基础上,从正面集中地阐述了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关系,开放政策与不平等条约的是非界限等等内容,从而端正了学生的思想。

在结合国内外形势实际方面,就国内实际而言,主要着眼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的实际。例如讲到先进中国人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人曾先后为中国人描绘的“天下为公”的美好蓝图然而不能实现时,我们便以今天的各项巨大成就为例,说明百年来中国人民所向往的理想社会,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得以实现。就国际实际而言,目前国际关系总趋势是和平、进步与发展,是我们从事和平建设的良机。我们在总结近百年的动乱使我们没有或失去许多建设机会的历史事实时,强调要珍惜目前之良机,加快建设。而作为培养未来建设人才的高师生,更要高质量地培植自己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与此同时,我们也结合国际上不利于我们事业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现象,通过正面讲述以提高学生的保卫民族的警惕性和国防观念。(具体内容已如前述)

所谓比较法,是指以昨天的历史与今天的现实相比而言,它包括纵横相比两个方面。纵比法,即以中国近百年史与中国的今天相比。从对比中增强学生对今天的热爱。诸如,从昨天的中华民族所受各种屈辱的历史看今天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扬眉吐气的现实;从昨天国家软弱无能的种种表现看今天国家强大昌盛的现实;从昨天社会落后的诸多现象看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所造成的社会进步的现实;从昨天中国人民所受贫困之苦看今天生活富裕的现实;从昨天人民所处的奴隶地位看今天当家作主的现实,等等。

横比法,即以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与他国的历史和现实相比。这种方法的意义在于使受教育者既要知己也要知彼,知彼知己,然后才能比出长短,才能自尊自重,能行奋发图强,例如,我们讲近百年来由于清朝及其以后统治的腐败与落后而总是挨打。落后就要挨打,这就需要横向相比。越落后就越挨打,越挨打就越落后。讲近百年的贫困根源就是来自帝国主义的侵略。帝国主义者抢了我们的财富,侵占了我们的主权,我们穷了,他们富了,富者再来抢贫者,则贫者越穷。一穷一富,其原因何在?这也是一种对比。

我们讲今天中国建设的巨大成就时,总要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相比较,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仅十几年的光景,便如此突飞猛进,其惊人之速度为世人有目共睹并为之赞叹不已。我们在短暂的时间里做了其他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所作过的事情,这就是一种比较。也以自己的短处与他国的长处、尤其是科学技术落后于他国的实际相比,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与认识过去的基础上,知道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人才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谁人才多,谁科技进步,谁就先进,谁就是强者。如此,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未来的教育者,或者说跨世纪的教育者所承担的伟大的历史使命,从而激发他们为高速发展我们的科学技术而培养人才的紧迫感。

所谓生动形象法,是指把平面的文字讲成立体形象而言。这种方法一般使用在对历史事件过程的丰富多彩,语言的生动形象和教态与情节的结合等三个方面。

在内容丰富多彩方面,我们尽量以丰富形象的历史情节使事件过程能生动再现或描绘人物内心世界及其实践表现。诸如,为了说明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族英雄,我们在生动而具体地叙述其一生为民族事业所做的贡献外,再以作为其一生座右铭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加以概括;为了说明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妥协行为,除了深刻揭露其所谓“乘胜即收”的谬论外,再以时人所作:“电飞宰相和戎惯,雷厉班师撤战回,不使黄龙成痛饮,古今一辙使人哀”的讽刺诗句加以形象说明,等等。

在语言生动形象方面,我们首先做到语言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再用抑扬顿挫节奏感强并具有一定感染力的语言讲述每一节课。为了做出这一点,首要的在于熟练地掌握所授教材全部内容,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和人物活动的每一情节,都要牢固记忆,做出完全脱离讲稿。讲述虽不能说是口若悬河,但至少也做出了运用自如。

在教态与情节结合方面,我们基本做到了使教态随着事件和人物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变“呆板式”教学为“活泼式”教学,使教态进入情节,使情节左右教态,做出情节中所具有的“喜怒哀乐”在教态上都有所反映。

上面所讲一切,是我们实践的初步体会,尚不成熟,有待于进一步摸索,使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再上新台阶。

标签:;  ;  ;  

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实施初探_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