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人民医院 730799
【摘要】目的:分析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县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观察组给予普拉格雷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小板聚集率(MPA)、血小板反应指数(PRI)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血小板聚集率(MPA)、血小板反应指数(PRI)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致,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物;冠心病;临床效果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简称,其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化硬化病变而引起的血管狭窄或者阻塞,从而使得患者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的一系列心脏疾病[1]。在临床上,冠心病所包涵的内容较多,其还包括心脏炎症、栓塞等状况导致的管腔狭窄与闭塞[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冠心病发病率不断提高。当前,冠心病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其患者年龄层次跨度较大。在患者发病时,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存在心力衰竭[3]。故而,临床对该种疾病相对重视。目前,药物治疗是该种疾病治疗的主要方式,以防止血栓形成药物为主。我院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县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对应的影像学检测,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即:有明确心肌梗死病史或者存在典型性症状;冠状动脉存在阴影或者其动脉检测狭窄程度>50%;患者接受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7~72岁,年龄(46.32±11.32)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4±1.3)年;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46.67±11.54)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3.8±1.4)年。其中合并高血脂症23例,合并糖尿病31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服用阿司匹林(承德中药集团普宁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3024249)进行控制。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服用硫酸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25mg/d,3次/d;观察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口服普拉格雷片(湖北巨胜科技有限公司),20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30d。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血小板聚集率(MPA)、血小板反应指数(PRI)以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对其疗效进行分级。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指标正常化;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好转;无效:患者症状与指标均无变化。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多是指患者心血管动脉病变而狭窄或者堵塞,从而使得患者心脏存在缺血、缺氧、坏死等多种状况,严重影响其心脏功能[4]。如果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治疗,还会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且,在临床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率不断提高,当前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另外,该种疾病的发病人群相对广泛,影响范围较大。
就冠心病发病机制而言,其多是因为血小板聚集,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5]。同时,该种疾病具有全身性,会随着其病情的发展而逐渐影响患者全身。故而,在临床治疗中,多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为主。当前,临床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其中阿司匹林的使用经过了大量的医学实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如果患者不存在禁忌症,一般可以该种药物来控制其冠心病病情。而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ADP受体拮抗剂,其在临床使用时,能够有效地稳定患者心脏功能,从而降低患者远期、近期的心脏事件风险,更大程度的保障患者安全[6]。但是,在治疗冠心病而言,其效果相对一般;普拉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物,且通过外消旋体的方式进入人体内,从而转化为活性代谢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以保证患者动脉血液的流通,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相对较好。另外,该种药物在运用中,能够有效地稳定患者心绞痛状况,使得冠心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在本次研究中,以普拉格雷和氯吡格雷两种抗血小板药物作为比较药物,其用药的安全性均得以证实。但是,在药物效果上,普拉格雷明显优于氯吡格雷。
综上所述,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好,但是,在药物选用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一般以普拉格雷为主,其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能够得到保证,且在用药后,对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田国祥,冯艳,姚璐等.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及效果[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3):384-386.
[2]牛煊.冠心病治疗中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0):114-114,116.
[3]丛梅,葛欣.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30):440-441.
[4]许德贵.用普拉格雷片和硫酸氯吡格雷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4):175-176.
[5]王高频,刘国銮,杨雪佳等.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效果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831-833.
[6]张文砚.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41):123-123.
论文作者:王俊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冠心病论文; 患者论文; 格雷论文; 药物论文; 普拉论文; 血小板论文; 效果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