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数学教与学,都感觉很困难,如何提高新课及复习课课堂的效率,提高复习备考的有效性,针对性,也是多年来大家一直讨论探索的一个话题,复习效率的高低我想就是一个复习备考的“命中率”或“吻合度”,所谓的“命中率”与“吻合度”恰恰又是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体现,学生要在转化中求变,变化中求通,真正能举一反三,变解题为解决问题,变变形改造为学习创造,在复习中做到一做二评三回头,效果甚佳,本文就用实例和实效做一点探究。
关键字:高三 反思 变通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142-02
数学的教是一个难题,学也是一个难题,老师传道解惑辛苦,学生学而时习更辛苦,辛辛苦苦效果却一般。
多年来,我们既从授业方面找原因,也从得道方面找根源,尤其是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练习乃至模拟的针对性,一直困扰着我们一线教师或教育研究者,真是操碎了心。最近我又重提这个话题,有时在课堂上还和学生聊一聊,想从学生口中得到答案。就拿高三一年复习而言,学生们做了不下一万道题,他们说“虽然我没去过你的城市,但我一定做过你那儿的题,但我们还是解决不了高考的二十二道题,这是为什么呢?”
我也和同行沟通交流过,大抵的意见是:现在题太多,资料太多,做的很盲目,做的不透,一个“透”字使我顿悟,我们一开始课堂新课讲授,可能都没有讲透,讲到位,包括内容教学,数学思想,题型归类,方法引导等。许多学生理解也是一知半解,不透彻不深刻,甚至在我们使用的新教材中,对有些概念,定义的教学弱化了,只做了表层引导,没有追根溯源,只顾埋头走路,没有仰望星空,缺少再思考,总结归类,提炼升华的过程。天上的风筝在天上飞,地上的人儿在地上追,现在的搞法是看上去很热闹。
所以我们要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得到学习的“葵花宝典”,做到一做二评三回头。
我们在高三复习中就用了“一做二评三回头”的数学宝典。例如在复习椭圆的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的时候,就回归教材课本,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结果高考提高了命中率。
一做。课本是纲,下面来源于课本的两道题,我们应该都做过:
题一:(人教A版数学选修1-1之P41例6)点 与定点 的距离和它到直线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求点M的轨迹。
题二:(人教A版数学选修1-1之P43 B组第2题)点P与定点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 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二评。人教A版数学选修1-1之P43信息技术应用中课本有一个说明,若点 与定点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 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则点M 的轨迹是一个椭圆,定点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直线 称为相应于焦点F的准线,由椭圆的对称性,相应于焦点 ,椭圆的准线是 ,这个比值就是椭圆的离心率。
三回头。我们回头看一个一道的高考题:
题三:(2018全国高考卷一理科19,12分)
设椭圆C: +y2=1的右焦点为F,过F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点M的坐标为(2,0).
(1)当l与x轴垂直时,求直线AM的方程;
(2)设O为坐标原点,证明:∠OMA=∠OMB.
解:
(1)略
(2)、由题可知,椭圆方程对应的右准线方程为
l’: , 即为过M(2,0)垂直于X轴的直线l’,
如图所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AA’⊥ l’于A’,BB’ ⊥ l’于于B’。
思路分析: 题目要证明∠OMA=∠OMB.因为AA’//MF, BB’//MF, 则有∠OMA=∠MAA’,
∠OMB=∠MBB’。要证∠OMA=∠OMB,即证∠MAA’=∠MBB’ 。又因为∠AA’M=∠BB’M=90°,所以只要只要ΔAA’M~ΔBB’M, 则命题∠OMA=∠OMB得证。
下面开始证明:
当直线l与X轴重合时显然成立,当直线l与x轴不重合时证明如下:
l为过右焦点F(1,0)的直线,那么由椭圆的准线定义可得到如下关系:
则有: …………………………①
又因为AA’//MF, BB’//MF,所以 …..②
由①②可得 ………….③
又因为∠AA’M=∠BB’M=90° ………….④
由③④可得ΔAA’M~ΔBB’M
因此∠MAA’=∠MBB’………………………….⑤
又因为AA’//MF, BB’//MF,所以∠OMA=∠MAA’, ∠OMB=∠MBB’……..⑥
那么∠OMA=∠OMB得证。
一般估计会给出下面答案:
解:(1)略(2)当l与x轴重合时, .
当l与x轴垂直时,OM为AB的垂直平分线,所以 .
当l与x轴不重合也不垂直时,设l的方程为 , , ,则 , ,直线MA,MB的斜率之和为 .
由 , 得
.
将 代入 得
.
所以, .
则 .
从而 ,故MA,MB的倾斜角互补. 所以 .
综上, .
点评:本题第二问利用椭圆定义和几何关系进行证明,大大减少了计算量,从而提高了答题速度和准确率,节约了考试时间。没有“回头”向课本看齐,没有“回头”总结规律方法,甚或是没有“回头”的习惯,是不会有如此简洁的做法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提倡“回头看”的教与学,任何没有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的手段都是徒劳。
高考结束后有许多学生告诉我,他们用了椭圆第二定义来做,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们估计是做到了“一做二评三回头”,最后是懂了也透了,他们把书本东西,别人东西变成了自己的东西,印证了我的有效或高效课堂的观点。
一做二评三回头,方法技巧心中留;千军万马来相见,等闲识得难题面。
论文作者:刘丽荣,朱国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椭圆论文; 直线论文; 准线论文; 合时论文; 学生论文; 方程论文; 课本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