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临床分析论文_曾华林

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临床分析论文_曾华林

(汉源县乌斯河镇卫生院 四川雅安 625304)

【摘要】目的:临床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从而为其临床特点日工必要理论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资料查证法,选取我院2015年-2016年收治的28例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选取同期单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8例,通过临床诊断、仪器检测、患者实际病症、功能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比之单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指标,有着明显的差距。结论: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较差,且合并症较多、功能指标更为下降,值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早做好防范措施,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129-02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群体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常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由于该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且不易治愈,许多患者有长达十年-数十年的病程,且患者预后生活和精神状态,极为不佳。尤其是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成为目前临床中致死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为研究其单纯疾病和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关系,临床分析其与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征之间的关系,特选取我院28例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重点,具体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资料查证法,选取我院2015年-2016年收治的28例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选取同期单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医学》的诊断标准,伴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的闷气、喘息、咳嗽咳痰、胸痛胸闷等状况。其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4.15±0.85)岁。病程2~30年。

1.2 方法

通过临床诊断、仪器检测、患者实际病症、功能指标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根据我院临床对两组患者的诊断分析报告,应用影像学检验仪器胸部CT对其肺功能和肺部阴影面积进行造影;应用实验室细菌培养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痰分析;入院诊断中,对其临床特征和自然病史和重大疾病史以及过敏史进行详细的综合分析研究。

2.结果

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比之单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指标,有着明显的差距。

3.讨论

3.1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及临床特点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临床多见于因该疾病并发心肺衰竭和心源性心脏病而猝死的患者。该疾病目前没有治愈方法,只能尽力延续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尤其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病。

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并发性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哮喘和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症状,多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呼吸急促、气流受阻等症状。目前从其发病机制来讲,除了受个体因素(呼吸道反应和肺的发育年龄)、环境因素(抽烟,尤其是二手烟)、大气污染(粉尘和化学物质)等基础疾病的致病因素影响外,还伴有其他临床并发病症,且多以气道受损、肺功能受损等不良情形影响。

3.2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从目前对哮喘的发病因素来看,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项疾病综合征,受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水平最为深刻和明显,也是目前研究领域里,对该疾病的定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两种,以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最为常见,多见。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常将其与是以肺血管、肺实质和气道等炎症为代表的疾病混淆。而实质上是,因患者小气道的病变,导致患者体内检验学指标堆积和富集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哮喘多为变异性,由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化而来的细胞组分之间,对患者的机体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

因无并发哮喘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并发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之间,就气流受逆的上限来区分其死否感染相关病症。作为临床常见阻塞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通过临床听诊、影像学检测和药物敏感性等分析来看,不同程度的原因引起的起到损害严重程度和水平在临床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合并哮喘的慢阻肺患者表现为大量易变的呼气相哮鸣音和肺底细小水泡音,在听诊时双肺均有较多可变化的干、湿啰音或哮鸣音同时存在。

上述研究表明,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比之单纯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指标,有着明显的差距。随着用药剂量和用药的副作用凸显。合并哮喘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肝肾功能对代谢垃圾排泄的功能和水平,以及相关并发糖尿病、骨质疏松、结核病等的疾病和严重程度将随着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改善有着最直接和明显的区别。在选择和治疗中,目前对合并疾病和单纯疾病之间的诱因和发展关系并不明确,这也是临床中,对该疾病治疗领域关联性分析中的主要研究重点。

评估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功能指标,以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又名1秒率,FEV1/FVC)、呼气流量峰值(PEF)为代表的实验室测评指标体系建设下,对患者的疾病情况、研究特质、文化素养和身高体重等因素之间关系密切。综合上述研究报告结果,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功能三项指标的下降速率和气流受限及检验仪器人最佳值控制,都极大程度上的对合并哮喘的变异率和变异频次进行了相关和具体的概括。

从诱因实验来看,支气管扩张实验弥补了这一缺憾,在阳性指标的基础上,有了同“可逆性”相对照的检查结果。尤其在气道反应性的测量中,应用运动、吸入乙酰甲胆碱、组织胺、甘露醇等评估其危险因素,在临床常规检验中,对其相关性和必然发展性的衡量和考核将进一步加大。从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较差且合并症和病死率及预后生活质量研究比较中,窥见二者的临床分析价值,以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综上所述,哮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较差,且合并症较多、功能指标更为下降,值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早做好防范措施,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参考文献】

[1]毕永武.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5,(21):322-322.

[2]窦丽阳,刘颖,陈颖,等.老年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北京医学,2016,38(10):1009-1013.

[3]刘晓芳,孙永昌,金建敏,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三例临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0):741-745.

论文作者:曾华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临床分析论文_曾华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